老師,讓身心健康緊緊跟隨您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老師,必然所受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除了做好每天教育教學工作,還要參與各種學習、培訓、教研,迎接各種檢查等。對於家庭,很多時候只能無暇顧及。在這種節奏很快、容量很大的狀態下,很多老師身心俱疲,進入亞健康人群。因此,老師的身心健康狀況應該引起教育部門和教師自身的高度重視。

一、教育管理部門應該成為教師的“貼心孃家”。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原意跟老師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後來被用來讚美老師無私奉獻,為教育獻出一切的高貴品質。 誠然,老師在職業生涯中,應該要淡泊名利,潛心育人。這個毋庸置疑,但如果一味地要求無私奉獻,不落實教師應有的權利和待遇,這勢必會傷了老師的心,畢竟老師這個職業主要是教師從內心自然迸發出愛,才能做好的事業。所以,教育部門應該多為教師著想,解憂除困。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上傳下達,讓老師們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這樣,必然能夠激發出教師的內在動力,在工作中竭盡全力為學生髮展做引路人。

二、同事間要成為 “親密戰友”。

教師間有競爭,競爭便會有矛盾與隔閡。因此,作為老師自身應該加強修養,尤其讓自己能夠胸懷寬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同事間,是需要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拆臺。教師隊伍是一個團隊,而不是團伙。因此,老師應該有一個共同的追求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奮鬥! 如果都能樹立這樣的職業觀,那就會在平時的瑣碎事情上不做計較。教師間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彼此信任,沒有嫉妒。比、學、、趕、幫、超,形成健康的競爭態勢。

三、讓家長成為你的“3D球員”。

3D球員是籃球屬於,指的是既能投三分,又能防守的球員。教師的日常工作紛繁複雜,千頭萬緒。必須得到家長的鼎力支持,否則必定是自己忙的焦頭爛額,卻還是事倍功半。家長,對老師是充滿敬畏的,對學校工作也是願意參與的。他們十分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又能站在家長的角度對學校教育提出意見或建議。因此,老師要主動走近家長,瞭解家長的情況,再根據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需求,予以合理聘用,做到人盡其才。這樣,不但讓家長了解了老師工作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能聚賢集能,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呈現為立體式。

四、讓學生成為你的“得力助手”。

教師的主要關注點就是學生。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的理念。教師在引導學生成長的同時,自己也在不斷進步。所以,教師要謙遜自律。就是說,在與學生的共處中,要懂得發揮學生的作用,儘量地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可以為老師分憂。這樣的話,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大大提升,他們對於學習的認識也會有變化。當我們的老師,能夠把每個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來的時候,我們的工作一定會事半功倍。

五、老師要做自己的“勸解人”。

人,總會有各種煩惱、憂愁、焦慮等。這樣的情緒勢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所謂“解鈴換需繫鈴人”,如果不能自我調適,心理很容易出問題。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我覺察。那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當我們的知識儲備到了一定程度,才會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所以,老師是最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一個人的學識淵博、閱歷豐富的時候,他不會將自己的意識停留在雞毛蒜皮上了。

六、老師要做好自己的“健身教練”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沒有一個運動的習慣,繁忙的工作勢必會慢慢消耗自己身體的資本。在高強度的腦力勞動的同時,身體的機能損耗也是很大的。我們為很多英年早逝、突發疾病的老師感到惋惜。可我們有沒有意識到自己身體也在走下坡。至少,運動可以讓我們身體得到很多益處。因此,老師們要有自己運動的興趣愛好,同時堅持,更要注意科學鍛鍊。

七、老師要做好自己的“營養師”。

教師的工作,加班是家常便飯。經常不能按時按點吃到可口營養的餐食,這就給身體帶來很多隱患。老師要多學學營養膳食,多看看菜譜,多給自己一些有助於健康的食譜。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夠自己親自下廚。這對於老師來說真的很難做到,但也要儘量地去愛上廚房,懂得健康飲食。這個,不是抵制外面的飯館,或是外賣。對於職業者來說,工作中幾乎不能親自做飯,所以學校食堂或是外面的飯館就是主要就餐的地方。但要想讓自己身體健康,就需要在這樣的餐食中學會補充和調整。

八、老師要做好自己的“催眠師”。

有專家說:睡眠是最好的自我修復。但因為各種原因,老師的睡眠一直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能重視這個問題,身體機能必定會在一夜一夜的睡眠不足中被損傷。如何能做到讓自己按時睡,深度睡眠時間長,睡眠時間有保障,這就要個人分析自己睡眠不好的原因,再根據原因或藥物介入,或通過運動緩解的方式盡心矯正。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自律,如果你可以剋制自己在睡覺前不被自己的休閒內容或是操心之事所左右,我相信你可以找到最好的入睡方式。

總之,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已不容樂觀,需要我們引起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