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魔笛往事(上)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著名的德語歌劇《魔笛》。


「好文分享」魔笛往事(上)


相信學習聲樂的小夥伴幾乎都有聽過裡面比較著名的歌劇選段,比如耳熟能詳的女高音花腔Der Hö 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Queen of the Night)男中音詠歎調 Der Vogelfänger bin ich ja(Papaqeno)等等...


那麼我們今天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部歌劇的作品背景吧!


「好文分享」魔笛往事(上)


德語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寫作的,也是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當時的莫扎特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鬱不得志的作曲家當時的精神處於極度絕望的境況。


雖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創作熱情仍很高,所以當維多劇院(theater auf der wiede)的經理席卡內德提出請他為一部德語歌劇譜曲時,他很快同意了。為了方便莫扎特專心創作,席卡內德將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療養,並在劇院附近租了一個小房間(魔笛之家)給莫扎特住。


「好文分享」魔笛往事(上)


1791年7月,莫扎特譜曲到一半的時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奧勃爾特二世加冕禮的慶典上指揮他的另一部歌劇鐵托的仁慈,同時,他又接受了伯爵的委託,寫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莫扎特認為瓦爾塞根是上帝的使者,是來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達旦地創作這首在他看來似乎是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後終因體力不支而倒了下來。


回到維也納後至9月,莫扎特終於完成了《魔笛》全劇的譜曲,在僅僅排練了兩日後9月30日,於維也納郊外的維多劇院首演,由莫扎特親自指揮。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劇,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許多歌劇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紀以前德、奧、意、法、捷等國家所特有的各種音樂形式和戲劇表現手法,使其音樂語言更為豐富。可以說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劇,在當時維也納通俗戲劇的構架上很好的統一了意大利歌劇與德國民謠的風格,既帶有正劇的嚴謹又包含著喜劇的靈活。


「好文分享」魔笛往事(上)


其音樂將神秘、聖潔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歡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十分動聽。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鐘愛《魔笛》這部歌劇,他親自指揮了第一場、第二場的演出,臨死前幾小時,他還渴望聽到《魔笛》的音樂,他請人把鍾放在床頭,以便計算時間,在想象著正在進行的《魔笛》演出。


好啦,我們下一期會著重介紹一下這部著名的德語歌劇裡面的故事情節以及涉及到的許多好聽詠歎調以及二重唱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記得隨時關注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