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军40万精锐被杀,为何不到10年时间,又能屹立强国之林

自东周末期,中国就进入了战国七雄割据的时代。在这期间,七国之间相互攻伐,都想问鼎中原一统天下。但随着多年的征讨,七国之中可以称得上强国的就只有秦、赵、楚三国了。公元前260年,东西两大强国秦赵之间爆发了一场决定战国格局走向的世纪战争: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赵军40万精锐被杀,为何不到10年时间,又能屹立强国之林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双方都倾其所有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以至于在战争后期,秦国甚至都将15岁左右的男子都派到前线,用以支援前线的秦军。经过一年的拉锯战后,最终赵国自毁长城,用初生牛犊的赵括代替老将军廉颇统兵和秦军对峙。就是赵国的这一临阵换将,秦王抓住机会,也随之用白起挂帅,消灭了赵国40多万军队。

长平之战赵军40万精锐被杀,为何不到10年时间,又能屹立强国之林

经其惨败后,赵国元气大伤,国内青壮力基本都已死光,剩余的都是一些妇孺老幼。从当时的态势来看,长平一战后,赵国基本已经丧失了问鼎中原的条件。但不曾想到的是,经过十年的休养,赵国的国力已基本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俨然已是一个崭新的东方强国。在这十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贫弱的赵国是如何用十年的时间在此跻身强国之列的?

长平之战赵军40万精锐被杀,为何不到10年时间,又能屹立强国之林

在长平之战结束的9年后,但是北方的燕国曾派军入侵赵国,其目的就是想着趁火打劫。毕竟当时的长平一战,赵军精锐损失损失殆尽。但结局却出乎燕国的料想,燕军被赵军一顿狂扁,不得不割地求和。燕国之所以会这么惨败,是因为他们的情报有误,虽然赵国精锐被秦军坑杀,但国内军事基础还是比较好的,对付燕国是绰绰有余。

长平之战赵军40万精锐被杀,为何不到10年时间,又能屹立强国之林

其一、在廉颇远走他乡后,赵国大将中能挑大梁的只有镇守北方边境的李牧。在其镇守长城之际,他吸收了大量的游牧民族加入赵军,给他们分田分地,大家一起作战一起生活,经过长时间的洗礼,这些胡人也就对赵国有了一种认同感,再加上中原文化的同化,自然而然的这些胡人就视赵国为母国,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长平之战赵军40万精锐被杀,为何不到10年时间,又能屹立强国之林

其二、赵国保留着完善的国家组织和指挥系统,当时的赵国有一个主都城、一个副都城,除了首都邯郸之外,北地重镇代郡也具备一定的国家指挥系统,这一点和后来的大明类似。虽然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40多万精锐,但国家统治基础未曾得到破坏,况且经过十年间的人口发展,赵军的有生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军事实力大增的同时,自然强有力的保障了经济的发展。

长平之战赵军40万精锐被杀,为何不到10年时间,又能屹立强国之林

拥有了这两点,赵国用十年时间重新恢复强国身份,也是轻而易举的。但毕竟赵国损失了四十多万精锐,这种巨大的损失毕竟不是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能弥补回来的。对付燕国这样的国家,还可以绰绰有余,但是要对付强大的秦国,则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