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抽象的,而客观实在性是一个具体的概念,那么怎么能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呢?

九-王子


“物质”作为名词本身它是一个抽象概念。但是,物质作为客观存在他就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物质。因此物质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论,而是人们对具体物质的认识结论,并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来定义具体物质。而且,物质还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或质变或量变,也有可能不变的具体存在方式。而哲学在其中就是揭示物质发展变化的规律的路线和方向。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顽石补天


物质概念和客观实在性都是为了维护现在的唯物主义,而特意突出的概念。客观实在在哲学应该表述为现象,也就是能真切感受到的存在,或者说是我们五觉能感到的存在。而物质概念只不过是我们对存在我们五觉中的一种表达,它还远远不能包括实在全部。

首先我们五觉感觉到的现象并不是客观实在本身,只不过是它的一种特性而已。比如光,光只不过是种光子波动,我们能感受到它,只不过它对我们的眼晴产生刺激,如果人没有眼睛,世界就是一片黑暗的。如果人的眼睛是另外的样子,那么光也是另外的样子。象一些科幻小说样,如果人有超能,那么他感受到的就不是光,而是电磁波。

正如佛教说的,一切都是幻像,这些幻像只不过因为我们的特性才存在,如果人没有这种特性,那么一切存在只不过是种存在而已,是没有任何特性,也无法用概念表达的。当然佛教把这种特性放在绝对的地位,它忘了哲学只不过是人的哲学,所以人能感受到的现象对于哲学一样重要。

其次,概念是人连接现象的通道,或者说只不过是我们的五觉对现象的一种约定的表达。这种表达远远不能概括存存的全部,说得严重点,只不过五觉的一种共同表达而已。比如光,它能对我们的眼睛才有同一个反应,所以我们可以有一种明显意义的概念。但这种表达只不过是我们眼睛的同一种反应,远远不能概括光的所有。如果我们都是超人,那么我们化感受的就不是光而是波。

人有理性,在这种概念的表达后,就试图通过概念认清现象后面那个我们五觉不能感知的存在。换句话说,我们五觉感知到的存在,是有限有形的,而通过概念,我们试图认识我们五觉不能感知的无形无限的存在。这种认识超越了我们的五觉,而在理性中。

比如光,我们通过理性和概念认识到光是电磁波,这是我们五觉根本认识不到的,它是无形的。而在对这种无形进行理性追问时,又必然是无限的。因为光是电磁波,电磁波是光子,那么光子又是什么呢?在这里永远有个why等着人类。

总之,客观实在只不过是我们五觉的应激反应,远远不是客观实在本身。所有的有限有形的客观存在,是一种五觉的单向表达,根本不是自在的存在本身。概念其实就是这种单向表达的约定的固化。光的概念是因为人有同样的眼睛,并不是光本身。理性也可以看成是五觉,也是单向的,因为理性的推导不能概括它的全都外延,也不能穷尽它的深处内涵。


蓝天白云77597639


其實物質和客觀實在性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稱呼,都是相對意識和主觀(這是另一對同義詞)來定義的,前後兩個是辯證矛盾統一概念,意識本身也是客觀的。


在主觀之外,存在客觀的運動,稱其為客觀實在,這是從屬性歸類上說,其載體則稱為物質;同樣,承載主觀屬性的稱為意識。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所唯之物,不是自然物理上的實體(entity),而是抽象的客觀存在,是唯客觀主義,這是絕大多數國人理解錯的,包括上層意識形態也是立足於錯誤的理解之上,之所以演變成拜金主義崇尚物質,根源在此。歷史唯物主義中,之所以稱為唯物,是因為把社會群體意識看成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範疇,亦即不受個人意志左右的客觀群體意識才是此處的物質概念,換言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就是客觀主義。


唯物或唯心是世界觀,辯證法或形而上學是方法論和認識論,兩者配對組合構成四種基本哲學體系,馬克思的屬於唯物世界觀和辯證法的組合。不要把機械唯物主義取代為辯證唯物主義。


TonyDeng


宇宙换日改月,地质陈新文变;

远古形成哲学,到今存认不全;

缺物没人咋心,少能无物咋辩;

唯物唯能唯心,三唯一理难施。


李志勇LZY


意识领域思想基础上的物质都是客观事实物质在意识到感召作用下的投影,因此说物质的属性是客观存在性与意识反映的一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