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纣王为何要去女娲宫进香?

尛萘


《封神榜》一开篇,作者许仲琳就编排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开始是四大诸侯来朝歌觐见商纣王,觐见之后,老丞相商容就参奏道:明日是女娲娘娘的生日,纣王应该率领四大诸侯和文武百官去女娲宫祭拜。



纣王对于商容的提议并不感兴趣,还反问商容为什么要让我这真龙天子亲自祭拜。商容解释说女娲补天有大功,理应由国家元首亲自祭拜。纣王这才愤愤然答应去女娲宫祭拜女娲。

至于为什么是女娲而不是别的神,这其实与当时的众神排位有关,也与女娲娘娘是一位女神有关。按照道教的神仙体系,天地的第一位神应该是盘古,而盘古以身化万物。第二位就应该是女娲,因为女娲不仅造了人,还炼石补了天,所以在上古大神里,女娲的地位很高。第三位才排得上是三清的师父鸿钧老祖。



所以姜子牙的师父元始天尊是属于神仙里面的第二梯队,而姜子牙后面所封的诸神则属于是第三梯队了。而且这里许仲琳要写的是商纣王荒淫无道,怎么个荒淫无道呢?这就是亵渎了神仙,并且是排名第二的女神。

果然,商纣王第二天来到女娲宫祭拜之后,竟然对女娲的神像一见倾心,神仙就是神仙,此貌只能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于是,商纣王不仅春心荡漾,而且诗兴大发。他竟然在女娲宫里题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这也是许仲琳水平有限,不知道七律诗唐朝才有。纣王在诗的尾联说,如果这要是真人就好了,可以取回宫里常侍我左右了。



纣王来时女娲娘娘并不在女娲宫,等到纣王走了之后,女娲回来看到这诗,简直气炸了。当时就要废了纣王,可是被殷郊和殷洪兄弟所阻,无法下手,女娲掐指一算,商纣王还有二十八的气数。于是,才派了轩辕洞的三妖去迷惑纣王,扰乱朝纲。


傅斯鸿


商纣王为何要去女娲宫进香呢?

大家知道,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诞辰。丞相商容提前就给纣王上本,让纣王在三月十五日这天去女娲宫进香!



纣王不高兴说到:朕乃万乘之尊,贵为天子,凭什么去给女娲娘娘进香?

商容说到:女娲娘乃上古圣女,生有圣德,共工怒触不周山,正是女娲娘娘救下了天下百姓。纣王听后便答应去。


纣王去后,见女娲娘娘圣像惊为天人,便题诗亵渎! 诗中其中写道:“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就因为这句诗,纣王失去了江山!



女娲娘娘见诗大怒,便狐狸精附身妲己进宫乱了朝纲,“自从妲己入宫后,从此君王不早朝″。

商容为何要劝纣王去女娲娘娘宫进香?这之前,讨王是一个勤朝政,听信忠言,治国安邦的明君,进香之后便成了混君,人们不得不怀疑,商容让纣王去女娲宫进香,为了让女娲娘娘发怒,让纣王失去江山!商容背后有人指使?

更大的可能便是,女娲娘娘补天救天下黎民百姓有功,故而进香!


春风化雨168609502


《封神榜》确实有一个细思极恐的东西,就跟纣王进女娲宫有关。

我们知道在商纣王宠信美女妲已,干了很多缺心眼的事情,最后国家也亡了,自己也仆了。所以,商朝的灭亡,一半错误记在了妲已的身上。

历史上怎么说,咱先放在一边,单说封神演义里,妲已之死相当的黑。

因为妲已不是单纯的美女祸国,她其实是一个卧底,祸害商朝,不是为了自己快乐,是为了完成一位大神的任务。大神就是我们奉为人类始祖之一的女娲。

这个事情我们先理一理,一开始是女娲娘娘降临火云宫。结果在墙上看到了一首少儿不宜的诗: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这个诗就太赤果果啦,是商纣王看到女娲的雕像,一时起了色心,就写了这么一首诗来撩女神。

撩女神的后果是严重的。

女娲回云后,越想越生气,就想:若不与他一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

报应是什么,就是弄死商纣王,灭亡商朝,这个报应也太大了,女神生起气来,都是很毁天灭地的。而且还有一层意思,显示我的能力,说明什么?因为各种原因,人间已经不把女娲当回事了,公然调戏她。不露点手段,怎么制住毛里毛躁的人类。

那怎么灭呢?总不能女娲亲自上阵吧,于是,女娲叫来了三个妖精,一个千年狐狸精 ,一个九头雉鸡精,一个玉石琵琶精。给他们一个任务,注意,女娲说得很明白,是:隐其妖形,化身宫院,惑乱君心。

三个妖精就去了,狐狸精就是妲已女士了。

后面,事业成功,商朝倒闭,王八蛋老板商纣王带着小姨子跑到黄鹤楼上烧炭了。

说起来,这个事情已经结束,妲已顺利完成任务,应该奖赏啊。可是,女娲娘娘翻脸不认人。被雷震子这些正义联盟的人追杀,妲已跑到了女娲面前求救,结果上线根本不理会啊,女娲说:吾使你断送殷受天下,原是合上天气数,岂意你无端造业,残贼生灵,屠毒忠烈……今日你罪恶贯盈,理宜正法。

就此,把妲已给咔嚓了。

我擦,这太黑了吧,让人家妲已亡商家江山的,就是你女娲的命令啊。说什么残害忠良,拜托,你是让人家去亡一国之江山,当然要残害忠良啦。难不成要人家贤良淑德,外辅国政,内开枝叶?那商朝还能亡嘛,还不传个三四千年啊。

现在成功了,因为操作中有一些不太合乎人道的东西,你女娲一下就推得一干二净,还直接支持处死自己的手下。这里面是过河拆桥,鸟尽弓藏,除此之外,有没有杀人灭口的意思呢?

最后我们看一下史实,在历史上,商纣王还真的就是因为不敬神而被灭的。

我最近有一个专栏叫《中学大历史》,里面就有一段,现在发给大家看一下。


当周昌的儿子周武王伐纣之时,做了一篇动员令《牧誓》,这其中透露了商王朝在崩溃之前的困境。

今殷王纣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荅;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千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牧誓》并没有说谎,它的每一条指控都有实证,它只是领悟了一个关键:批判一个人,比说谎更高明的是掌握解释权。

惟妇言是用。

传说中,商纣王宠信一位叫妲已的女子,在小说《封神演义》里,这位妲已被描绘成狐狸精,大概商朝并没有树立建国后动物不能成精的修炼法则。

但商朝原本就是一个妇女参政的朝代。在殷墟里,出土了不少女贵族的墓葬。她们或是女将军,或是女官。而在甲骨文中同样有不少女性的记载。最为典型的便是妇好。

惟妇言是用,只不过是男权社会里才会被认为是错误。《牧誓》里并没有指明妇人到底提了什么建议,似乎已经默认,听妇人的话就是错的。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错误?昏弃厥肆祀,弗荅。

商纣王忽视了祖先的祭祀。这同样也没有说错。根据出土的甲骨文,我们发现到了商纣王时期,人祭变得越来越少,那种一次使用上百羌的大型祭祀几乎绝迹了。

商纣王时代并不是一个缺少奴隶的时代。商纣王频频用兵,史料中更是记载,他在牧野大战用了七十万的奴隶大军。

为什么他不再用这些奴隶去祭祀列祖列宗?

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商纣王抛弃了血亲兄弟,反而任用四方逃亡的罪人。

这一点亦没有说错。史料记载,商纣王的确疏远了自己的兄长。

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微子是商纣王的兄长,不知道什么原因没能继承王位。司马迁认为,微子可能是庶出。微子跟商纣王提了提意见,不被采纳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去了哪?后世的史学家、司马光说得直白。

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得伍员而克强楚,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司马光,《资治通鉴》

原来是被周招安了。也许,周昌的八卦推演里,就有关于拉扰微子的指示。

兄长不是不想用,而是不敢用。身位权力中心的人,天然的排斥竞争者,他们会倾向于提拔地位卑微的人,因为这些人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心腹。

这就是商纣王罪行的另一种解读。到底哪一种解读才是正确的?答案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

但这篇檄文将商纣王的困境暴露无疑。

身处鹿台的商纣王并非不明白这一点。

历史上的很多亡国之君并非昏庸之辈,甚至他们的才干高于常人。只是他们身处的时代正是帝国的末期。越来越庞大的既得利益阶级吞噬着社会的新生力量,守旧的力量拒绝一切变更。渐渐地,帝国失去了活力。当这种顽疾到达一定程度,任何的个人努力都显得苍白无力。

崇祯如此,商纣王亦是如此。

他想将俘虏来的奴隶投入到生产当中,但习惯于使用人牲的贵族不会答应。

他想提拔更多的人,但垄断了权力的贵族同样不会答应。

西边的羌人暗藏危机,东边的夷人群起为乱,国内的贵族日益不满。

而这背后,还隐藏着商朝最为激烈的斗争:王权跟神权。

根据甲骨的统计,殷墟早期(武丁时期),用人牲数为5418人,不计数247次,到了中期为1950,不计数189次。而在晚期,纣王跟他父亲帝乙时,减为75人,不计数29次。

世俗的王终于厌倦了上帝无休止的人牲索取(尽管这原本就不是上帝索要的),他们开始减少给神的供祭。

而神权阶层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原有的待遇。

还记得那位射天的武乙吗?

他将血盛在囊内,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一向用人牲祭祀上帝的商王竟然向上天射出了利箭。在商王的眼里,上帝终于不再高高在上,是可以搏斗并且弓射的对象。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史记·殷本纪》

这当然是对商朝神权的挑战,而他的结局也颇具戏剧性。

武乙猎於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史记·殷本纪》

这其中最为惊人的是,河渭是周的领地。当时的周人首领季历是否跟商的神权阶层有过秘密联系,在神权阶层的授意下,暗杀了这位仰面射天的商王?


你看,商王的罪行之一,就是不敬神嘛。

欢迎大家关注我,在今日头条搜索我的专栏《中学大历史》,观看后面的内容。


脑洞历史观


纣王是被逼的。

有人说,纣王心中有个女神,是真的神,而且是上古大神:人类创造者女娲娘娘。


但明离子却不这么认为,种种迹象表明,纣王对这些神的保佑之类的事情并不感冒,他觉得只有拳头硬才能改变如今天下战乱频频,民不聊生的现状,早年的纣王是非常有进取心的。

所以女娲娘娘生日,大臣们以丞相商蓉、王叔比干为首,纷纷请求纣王前去女娲娘娘殿进香,以求娘娘保佑国泰民安。

典型的不问苍生问鬼神。

对此,商纣王是有抵触情绪的,但架不住群臣集体哔哔,于是带着这种情绪前往娘娘庙。

说实在的,泥塑做的再逼真,能有多好看。

这要是个屌丝宅男估计见了塑像能有感觉,但纣王是王,大风大浪这么多年,啥样的美女没见过?

所以虽然写了那么一首香艳的诗,但纣王调侃的意思比较多,你们不是让我来敬神吗?我偏要写首诗来恶心你们,这是纣王的叛逆心作祟。


但正是这种叛逆行为惹怒了女娲,才有了后来派三妖惑乱商王朝的故事。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纣王的命运其实在他走进女娲宫以前已经被注定了,他已经被众神抛弃了,他走进或者不走近女娲宫都没有分别,这事儿,让纣王绝望。


殷商年间,因为天庭缺少服务人员,急需扩招天兵天将。


神和仙是不同的,神需要死后才能封神,天庭需要365位正神,怎么办,只有从人间想办法。


365位正神的职位需要有365个有能力的仙或者人来担任,但是谁活得好好的愿意死了上天呢。尤其那些各个洞府的仙人们,他们寿命本就很长,生活过的逍遥自在,谁愿意身死后去天庭干服务业。

但是封神这事是硬任务,必须完成,所以才有了三教签押封神榜这事儿。


签押封神榜是在仙界开了次扩大会议,不但是三教圣人参加了,连赵公明三宵娘娘这些中层仙人都参加了大会。


《封神演义》上赵公明去帮助闻太师大战西岐前,曾去三仙岛上找三宵娘娘借宝,云霄娘娘劝他说:


兄长,此事不可行。昔日三教共议,佥押‘封神榜’,吾等俱在碧游宫。我们截教门人,‘封神榜’上颇多,因此禁止不出洞府,只为此也。


吾等俱在碧游宫,说明这次签押活动算是仙界的一次扩大会议,作为上古大仙的女娲肯定也在被邀请的行列,而且她知道的封神秘辛,应该比三宵娘娘还要多些。


作为上古大神,大约女娲娘娘参加这次封神签押活动,心理肯定也挺不好受,自己好歹是上古大神,但是这次封神活动好像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只是作为吉祥物,参加了一次会议而已,封神的操办者和即将成为365正神的人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些人多半都是阐教或者截教的门下。


作为上古大神,人,这个物种的创造者,女娲娘娘未免心里有点失落。

不但天上神仙中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甚至在人间,自己亲手创造的人,也快把女娲娘娘遗忘的差不多了,商朝新上任的皇帝纣王,当了七年皇帝甚至都不知道有女娲的存在。


当宰相商容奏请纣王去女娲宫降香时,纣王竟然问:


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


就这样眼看着自己的影响力一点一点的被后辈们抢光吗?女娲娘娘显然是不愿意的,所以乘着纣王拜谒女娲宫的时候,她施展一点小手段就能让好色的纣王意乱神迷,为今后伐纣埋下伏笔。


因为纣王得罪女娲,女娲娘娘派妲己等人进宫祸乱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女娲娘娘派遣轩辕三妖进入纣王宫中,这样可谓一举两得。

其一,女娲娘娘可以借助妲己等人提前结交一些进入天宫的人,积攒下一份香火情缘。


第二,最重要的是,女王娘娘借助妲己等人的运作,把很多截教中人拉下了封神的战场,间接搭救了阐教门人,卖了一个好大的人情给元始天尊。


封神榜原来的主要封神对象是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金仙,让他们进入天庭服务的: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门生犯了尘凡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让。又因昊天天主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叁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性叁等,共编成叁百六十五位成神。


十二金仙本就有杀伐临身,昊天天主,也就是老天爷策划让十二金仙去天宫称臣效命,但是后来这十二金仙却无一进入封神榜,反而是很多截教门成了封神榜上有名人。


所以纣王进入或者不进入女娲宫,他的命运其实早就被注定了,灭亡已经不可避免了,而他进入女娲宫,只不过为女娲娘娘添了一桩机缘而已。

不过让他进入女娲宫是一种仪式的需要还是有人暗中策划,就不得而知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天上神仙眼里,纣王就是刍狗。


========================




薛白袍


一句话,当时是道家贵族的“母神”信仰当家,商纣王虽然作为“帝”这种寓意为“孔雀开屏”的大神,虽然同样与女娲都属于“神”,但也必须接受女娲的领导,但他却有意亵渎了女娲,实际上就有男权膨胀想打“翻天印”的意思。

实际上就是就是商纣王存在有男权反抗女权的思想内核。

商纣王是因为与几位妃子的矛盾而亡国的,因为他杀掉了姜皇后,又杀掉了黄皇妃,结果导致东伯侯姜桓楚的叛乱,大将军黄飞虎的叛乱,总的一条,商纣王藐视道家女性“母神”权威,这是《封神演义》想表达的真实意思。

后来的秦始皇为了避免形成道家“母神”信仰,干脆就不立皇后,虽然他因为人类正常生理需要而生下了众多后裔,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皇后掌握权力,全面树立起自己的“父神”形象。

汉武帝则选取了另外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废除了原来的道家贵族皇后陈阿娇,正大光明的树立了一位身份低贱的儒家平民皇后卫子夫,为自己后来的“杀母留子”制度做准备及铺垫。

实际上,帝王为了获得统一天下的权利,就与克制自己权力运转的道家贵族的“母神”信仰进行着反抗,也相当于男权对女权的彻底宣战。


河东来


呵呵,这个问题,我估计许仲琳他老人家自己都回答不了…

在《封神演义》的开篇,作者就皆尽辞藻形容了一下商朝的威武,恰逢女娲寿辰,老臣商容就建议纣王去女娲宫降香,纣王对于商容的提议还是表示疑惑的,他问女娲何德何能居然得让我这真龙天子亲自去祭拜,商容就说女娲当年补天救万民于水火,恰逢她的生日你不给买蛋糕也就算了,怎么也得过去表达一下感激,这样也可以为万民祈福啊。纣王心想此言有理,就下旨让人们准备一下,咱们去女娲宫降香去。

到了女娲宫时纣王看见了女娲的圣像,他顿时对一尊雕像产生了一见钟情的感觉,于是春天荡漾,灵感迸发,随即题诗一首,诗的大意是女娲你好美我要娶你回去让你来侍奉我。商容看见这首情诗劝纣王赶紧擦了吧,让百姓看见影响多不好,纣王表示我就不擦,女娲这种姿色得让世人感觉到才行,这也是万民之福啊。百官也不敢多言,众人返程。

当女娲降临时看见这首情诗觉得她的神格受到了侮辱,于是决定对纣王进行制裁。从这里开始,许仲琳的逻辑就出现了问题,当女娲要对纣王发功时,却被殷郊和殷洪的红光所阻碍,女娲揉了揉眼睛,发现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运,气数未尽自己也无法对其下手,于是十分不爽的放弃了行动。

那么问题来了,以女娲的水平,想制裁一个凡人还得考虑到他自身的气数?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只要一个人的气数未尽,就算头被砍了也死不了呢?

所以这样一来女娲当初要制裁纣王的“豪言壮语”未免太不缜密,身为大神的她居然会气到连这么重要的点都忘记?

或者说,女娲本身水平就很差…

接着往下看,女娲回宫时招来了轩辕坟三妖,让她们下界去祸害纣王。那么这里就有出现了问题,小说中的纣王本就好色嗜杀,就算三妖不来,纣王就不杀不嫖了?更有意思的是,三妖下界美其名曰祸乱君心,但她们究竟怎样祸乱的呢,呵呵,我想更多时候是和纣王欢愉在床榻之间吧。

妲己等人在宫中时长吃人,要报复纣王为什么不直接把他吃了或者吸干他的精气,非要耗尽纣王这二十八年气运。而女娲已经知道商朝仅有二十八年的存活时间,那么就算不放三妖下去,二十八后纣王也一定会完。

所以,读到这里不知道是作者的逻辑出了问题还是女娲出了问题。

后来我们知道,商纣大战其实就是在给截阐大战提供阵营,在三妖的手段下,不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得以归位,或许以加速封神的角度去理解三妖作用的话比让她们祸乱君心更能站得住脚。

但无论如何,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开篇的一些列铺垫实在是牵强的很,所以封神的故事看似始于纣王YY女娲,实则这个原因丝毫没有说服力。

同样是古典小说,《水浒传》在这一方面的处理就比《封神演义》高明的多。我们知道《水浒传》在开篇先是说了梁山108将都曾是伏魔之殿的妖星,由于洪信的倔强不小心把他们都放了出来,那么妖星在人间转世后定然要再次重逢。因此通过妖星互有感应的理论能解释不少事情,在这个大前提下,秦明全家被杀可以妥协、扈三娘全家被杀可以妥协,甚至因为天满星要和其他星宿聚合,让一个四五岁的孩童白白断送了性命,也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了。


《封神演义》固然精彩,但他确实和四大名著相比整体水平会有所差距。


逻辑文史游


封神榜里宿命论太重了。

但凡大佬,一眼就能看穿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气运,所以纣王去不去女娲宫不重要,重要的是“命”。

本来传到纣王这一代,封国势力就已经很不稳定了,再加上纣王个人属性值比较高,比较傲娇,更是容易出事。

首先是封国叛乱,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分封制无法解决的弊端之一。但主力出去平叛的时候,妲己被送进了宫,带着使命去祸乱朝政,这是商灭亡的第一步,

周在帮助商平叛封国的过程中,势力正慢慢壮大,纣王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囚了周文王,可惜治标不治本,最后还让文王跑了,没有将周的壮大彻底扼杀,这是第二步。

一山不容二虎,当周能与商正面对抗之后,朝野“不得志”的人就有了去路,以至于商代将领葫芦娃救爷爷,一个接一个奔西岐,这是第三步。

然后就是截教、阐教门下弟子之争,如果说纣王是被命运坑惨了,妲己是被女娲坑惨了,那么通天就是被弟子坑惨了。他亲自吩咐门人禁止参与商、周之战,却因为广成子三过碧游宫皆装比,惹出了火气。于是乎为了面子,摆下诛仙、万仙大阵。惹来元始天尊、老子、西方教两个教祖,共计四位同阶高手出手,不仅自己被鸿钧叫去面闭,碧游宫更是宣布解散。神仙打架,毕竟大佬都帮周,试问凡人怎么顶得住,这是最后一步。

其实历史上纣王失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作死、王朝内部管理不当,另一个就是因为主力在别的地方平乱,仓促之间率领奴隶出战,奴隶还大规模叛变了。

正可谓时也命也,古人云“1命2运3风水”,古人诚不欺我!


为she着迷


《封神榜》纣王为何要去女娲宫进香,他为什么不尊重女娲娘娘?

《封神榜》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

三月十五女娲圣诞,丞相商容陈言女娲有补天之功奏请纣王前往女娲宫降香。

纣王见女娲神像国色天姿、婉然如生,一时神魂颠荡便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众臣劝说无果只能默默点首

女娲自火云宫朝贺三皇而归见粉壁上纣王的题诗一时大怒,扬言要灭了成汤天下。

纣王的两个儿子正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岁,向纣王行礼时头顶放出两道红光挡住女娲云路

女娲知道商汤气数未尽 不敢造次 悻悻而回 祭出招妖幡命轩辕坟三妖托身宫院 惑乱君心 并助武王伐纣以应天意。

另一方面玉帝命阐教十二仙称臣 元始天尊又以十二仙未斩三尸为由会同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一起策划商周大战 欲将人间忠孝仁义之辈、三教内根器浅薄者按周天365度封为八部诸神 这样一来应了玉帝之需为天庭扩员 二来借助商周之战为十二仙解脱杀劫斩却三尸

由此看来,封神大劫的开端,就是纣王女娲宫进香,结果亵渎了人族圣母女娲娘娘。不过细心的网友可能就会问了,纣王没事为什么要去女娲宫呢?

封神中对于此事是这样描写的,纣王登基七年后,北海反了七十二路诸侯,太师闻仲奉命平叛。就在闻仲离开朝歌后,一天早朝时,商容突然禀告纣王,说明天三月十五,是上古神女女娲娘娘诞辰,希望纣王能够亲自前往女娲宫进香。

本来这件事也合情合理,毕竟我们从小听着女娲补天的故事长大的,知道女娲对人族有大功德,祭拜是合情合理的。然而问题就出在纣王的反应上,纣王居然问了一句:“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这句话包含的信息量就比较大了。

首先,纣王不知道女娲,说明在他登基的七年中,女娲娘娘虽然每年过生日,但从没有人说过要去焚香祭拜。其次,不仅纣王,即便是纣王的父亲帝乙应该也没有去过。这一点看随后纣王从朝歌出发的排场就能明白,如此盛大的仪式,假如帝乙搞过,没理由他儿子听都没听说过。

所以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商朝至少已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在女娲生日这天去女娲宫祭拜过了。那为什么商容在时隔如此长时间后突然提出要祭拜女娲娘娘?很简单,封神大劫快要开始了,西周是天定的下一任圣主,纣王不犯错,西周哪来的借口造反呢?为什么刚好要在太师闻仲离开了朝歌时去女娲宫呢。

因为纣王对闻仲是非常敬重的,闻仲作为托孤大臣,又是纣王的师傅,他说的话纣王基本上都能听进去。假如闻仲还在朝歌,那么商容很可能就不敢提去女娲宫的事,就算去了纣王也不敢写那一首诗,退一步讲,即便写了,闻仲也会立马让纣王擦掉的。

这群凡人不知道女娲娘娘,但身为截教三代核心弟子的闻仲还能不知道吗,他是不会让纣王写那首诗的。所以,去女娲宫进香这件事情,本来就是针对纣王的一场阴谋,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昏庸的纣王,来完成伐纣大业。

商容是殷商末年商王纣的大臣,也是一位著名贤人,受到殷民的爱戴,却受到纣王的厌恶,将其废黜,《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

所以女娲宫进香应该是商容不满纣的昏庸暴虐,荒淫无度,知道纣王的德行,所以他想了这个办法,让纣王去女娲宫,触怒天颜,以加速商纣的灭亡,如果闻仲在,断然不会让纣王去的。


小马谈古今


大家好,我是讲谈怪,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这个问题

封神大劫的开端,就是纣王女娲宫进香,商朝第28代皇帝的纣王帝辛,因为题的这首淫诗,给自己和天下招来了灭顶之灾。使得四海不宁,延续640余年的商朝毁于一旦。

题诗时的商纣王虽有些离谱,但还不像后来那样荒淫无道,耽于朝政

不过细心的网友可能就会问了,纣王没事为什么要去女娲宫呢?

  

封神中对于此事是这样描写的,纣王登基七年后,北海反了七十二路诸侯,太师闻仲奉命平叛。就在闻仲离开朝歌后,一天早朝时,商容突然禀告纣王,说明天三月十五,是上古神女女娲娘娘诞辰,希望纣王能够亲自前往女娲宫进香本来这件事也合情合理,毕竟我们从小听着女娲补天的故事长大的,知道女娲对人族有大功德,祭拜是合情合理的。然而问题就出在纣王的反应上,纣王居然问了一句:“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这句话包含的信息量就比较大了。

首先,纣王不知道女娲,说明在他登基的七年中,女娲娘娘虽然每年过生日,但从没有人说过要去焚香祭拜。

其次,不仅纣王,即便是纣王的父亲帝乙应该也没有去过。这一点看随后纣王从朝歌出发的排场就能明白,如此盛大的仪式,假如帝乙搞过,没理由他儿子听都没听说过。

所以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商朝至少已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在女娲生日这天去女娲宫祭拜过了。那为什么商容在时隔如此长时间后突然提出要祭拜女娲娘娘?很简单,封神大劫快要开始了,西周是天定的下一任圣主,纣王不犯错,西周哪来的借口造反呢?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太师闻仲刚好离开了朝歌。

看过封神演义的朋友都知道,纣王对闻仲是非常敬重的,他说的话基本上都能听进去。假如闻仲还在朝歌,那么纣王很可能不敢写那一首诗,退一步讲,即便写了,闻仲也会立马让纣王擦掉的。

毕竟这群凡人不知道女娲娘娘,身为截教三代核心弟子的闻仲还能不知道吗,他拼死也会把那首诗留着给女娲看的。所以,去女娲宫进香这件事情,本来就是阐教针对纣王的一场阴谋,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昏庸的纣王,来完成伐纣大业。

而殷商所谓的“三朝元老”商容,很明显就是阐教安插的棋子

可以说纣王去女娲宫祭祀就是一个阴谋或者说是个“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