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会因为疫情而陷入倒退吗?

非凡5826


先说说我的看法吧,经济会倒退,也没那么严重。

原因是第一,消费能力的减弱,比如旅游,酒店等等,这些产业不存在后期补上来的可能。

第二,疫情导致金融恐慌,全球股市下跌,比如美国,全国很多人老百姓的钱都在股市里,股市大跌,带来就是家庭经济不如从前,债务比例上升,消费能力下降,购买力小了,带来一连串的衰退。

第三,国家会想办法出台各种经济刺激政策,国内外央行降准,美国快到负利率时代了,中国银行降准,中小企业贷款,基建行业重新开始投资,所以国家会出台宏观政策量化宽松,尽量减少,疫情带来的冲击。


薛定谔的蜉蝣


谁也没想到,新冠病毒引发了超乎想象的“蝴蝶效应”,全球经历了“黑色一星期”。

3月9日,一个惊心动魄、连连崩溃的“黑色星期一”,很多人内心对金融危机的深层焦虑被真实触发了:

沙特俄罗斯开打价格战,国际油价出现31%的暴跌,创下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跌幅;

当天欧美股开盘后集体暴跌,美股标普500指数更是开盘不久就跌至7%触发熔断机制,这是美股史上第二次触发熔断;

美国债遭到疯狂挤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0.5%,创历史新低。

可想而知当时的情绪已经极度恐慌。

很多人都在说,我们见证了历史。但不知道是不是在车轮底下见证。

形势越来越紧张。

3月12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事态已经开始超出有效的控制范围内了。

特朗普接着甩了一通令人震惊的狠话,当天市场以灾难性场面来回应——原油狂泻7个点、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全部触发熔断机制、全球股市集体暴跌、现货黄金短线急挫,特朗普公信力大为受损。

昨晚美股开盘,毫无意外,一片腥风血雨。

标普500指数在开盘不到7分钟时间里再度触发熔断,我们竟然在4天时间里参与见证了美股史上罕见三次熔断中的两次。

大跌之后,特朗普也慌了,安抚说:“市场会没事的。”此时就差再来一句:“没人比我更懂市场!”

美联储紧急注资救场,但大逆转仅仅维持15分钟,标普500最终还是收跌9.51%,道指暴跌10%,创下1987年美股崩盘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美债也和美股一起跌,这是相当罕见的画面。美国国债是无风险基准,锚定全球超过50万亿美元资产,现在这些资金无利可图,无处可去,对未来预期一塌糊涂。

市场恐慌潮已经再度升级。

一天下来,至少有31个市场跑步进入技术性熊市,至少11国股市同日熔断,至少5国开始禁止做空股票,一场全球性股灾已经蔓延开来,而受伤最严重的还不是美股……

而中国股市意外表现最优秀……

市场现在坐在了180度直上直下的过山车。

3月13日,标普500期货涨停触发熔断,全球股市开始反弹。

剧烈震荡之中,第一个被抛出去的就是没系好安全带的。不知道这场震撼的恐慌大潮最终会卷走多少万亿的财富、埋掉多少个体。

更加不知道,危机会以何种形式继续蔓延。

我们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沙特和俄罗斯的任性,会不会将世界经济拖入衰退?

连黄金这种避险资产都在跌,一场全球性大通缩、大萧条真的来了吗?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同此凉热的今天,中国是否做足了准备?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之一:

此次全球性恐慌的导火索——石油价格战,会不会变成一场持久战。

石油价格战,本质就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用这两年时髦易懂的话来解释:全球迟迟没有一场突破性的技术革命来做大蛋糕,局面变成了存量残杀,你死我活。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剧了这一矛盾。石油第一进口大国经济一度停摆,打击全球石油需求,此前一个月油价已经跌了10%。

产油国之间的协议原本是要以减少供应的方式支撑油价,但俄罗斯不干,沙特一气之下宣布全面开打价格战,两国竞相开闸放油。

一场以压低油价为筹码的竞次博弈,很刺激,实际两个戏精国家的经济、财政都承受不起长期的消耗。

不过,这场价格战打击了双方共同的竞争对手——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

页岩油本来被视为挑战石油地位的新能源,美国因为一场页岩油革命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甚至还能实现净出口。

现在几乎所有的页岩油钻井都在赔钱。

据彭博报道,超过100家页岩油生产商无法在31美元的油价下扭亏为盈,因为回报微薄,投资者纷纷出逃。

挤出了页岩油的部分市场份额后,沙特和俄罗斯会停火吗?这场戏还要演多久?

据最新消息,战斗民族居然先递了橄榄枝,表示愿意重回谈判桌,但沙特拒绝参加OPEC+会议。

谁都玩不起,但就是要比谁先绷不住。

对中国来说,意外的收获可能有两个:

一是可以趁势低成本增加石油战略储备;

二是市场避险情绪飙,人民币暂时解除了升值压力。

但这场石油价格战继续打下去,金融市场时不时就会来一个闪崩,我们的资产会越来越不安全。

勉力维系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也会加速滑向悬崖。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之二:

石油价格战和新冠病毒的双重暴击,会不会将全球经济拖入衰退。

低油价如果持续下去,会继续压低欧洲微弱的通胀预期,挤出美国油气商业投资,拖累美国经济。

而正在加速蔓延的疫情,更是对全球的生产消费活动有严重的抑制,交通停顿、工厂关门、消费场所人流开始减少……

两者会打击大家对未来的信心,甚至可能造成金融资产的恐慌性抛售。

金融资产价格疯狂上涨和下跌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大家对未来的消极预期,钱变得越来越不敢花了。

全球经济衰退,就一步步自我实现了。

现在,欧洲开始步入疫情爆发期,暂未见拐点,意大利全国封城,默克尔认为多达7成公民将受到感染。

美国的防控方式目前具有相当高的不确定性,前景不敢轻言乐观。

如果欧美相继大规模沦陷,全球经济会很麻烦。

各国疫情所处阶段

为了应对短期的经济冲击,欧美正在开启一大波货币和财政联合出击的宽松潮。新兴市场也紧随其后。

美国——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特朗普除了喊话美联储降息,也一直计划要更大规模的减税。

英国——无预期降息了50个基点,脱欧死扛着没降,一次疫情给了台阶下。英国的预算报告还会宣布30年来最大的政府债务扩张,宣告英国财政紧缩时代的终结。

欧盟——3月12日晚欧央行直接跳过降息,加码1200亿欧元的QE,并承诺维持流动性支撑。包括行长拉加德在内的更多声音是在呼吁,欧洲唯有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才能避免衰退。

但欧洲的难题在于,财政没有整合,各国未必能协调出同步的财政刺激。

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已经宣布支出250亿欧元来应对新冠肺炎的冲击。

而最有领导力、也最自律的欧洲火车头德国还在保持定力,没有明确表示出台大规模刺激。

现在欧洲各国都在向德国财政施压,默克尔也开始态度松动,准备放弃长期以来的财政平衡预算。

不过,欧美恐怕不是让全球经济免于衰退的关键。

有不少分析认为,欧美的货币和财政刺激作用可能没有想象中乐观,他们寄希望于全球经济另一个火车头——中国。

牛津经济研究院说,一季度全球经济受中国拖累,但二季度全球的反弹将由中国来引领。

没想到吧,我们都在操心中国经济,外国人却这么看好中国。

这一回,中国可以吗?

我们来看看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有没有出问题。

拉动中国经济第一驾马车——外贸有所波动。

今年是中国第一次把1-2月的进出口数据合并发布,按美元计价,进出口贸易总额下降11%,出口数据同比下跌17.2%,进口数据反而不算有什么冲击,韧性很足,仅下跌4%。

好消息是,外贸行业的复工复产在加速推进。

一个是企业复工。

海关总署对2552家外贸样本企业的调查显示,目前80.6%的外贸企业已经复工。

一个是人员的到位。

3月7日人社部的数据称,返岗农民工有7800万,已经恢复了返乡农民工的6成。外贸企业占比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复工率都比较高,广东、浙江达到7成,江苏有6成。乐观预计是4月上旬基本完成农民工返岗运输。

不过,3月10日,农业农村部却说,现在还有近一半左右的返乡农民工没有返城复工。

还有一个是国际物流的快速恢复。

中国效率很惊人。舟山港在2月16日通关5个标准箱,22日就立马激增到13235个。还有洋山港20号通关了59800个标准箱,突破了2019年的日均54200标准箱通关量。

下面这张图是珠三角的集装箱船拥堵量,现在港口的积压加速清除,拥堵减少就是物流业开始复苏的拐点了。

坏消息是,海外疫情正在蔓延开,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复工复产的外贸企业遭受二次冲击。

一,欧美加强对疫情的严格防控之后,出口企业会面临海外订单下降的风险;

二,进口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库存告急,供应链压力开始向国内转移。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自主性仍然是不足的,严重依赖进口。一旦国际供应跟不上,特别是日韩,工厂又会被迫陷入停工。

商务部已经出台了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贷等支持政策,培育新平台新模式去保供应链稳定。

但几乎无法避免的,投资者会加快部分产业向越南等国的转移,以分散风险。

如果全球经济进入短期的通货紧缩,中国的出口需求会严重受挫,进口可能会因为价格下跌而增加了一些国民收入。

拉动中国经济第二驾马车——投资,被寄予厚望。

这才是国外都看好的“中国力量”。

寄希望于中国启动新一轮的“基建狂潮”来减少大家的痛苦,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毕竟金融危机之后的四万亿、以及15年的供给侧改革,都是中国用基建和房地产的洪荒之力把大家拉出泥潭。

这一回,中国还会大规模刺激房地产吗?恐怕难。

最近楼市吹的全是妖风,各地迷惑行为频出,比如:

驻马店降公积金贷款首付,7天后就被河南约谈叫停;

广州公寓松绑限购,隔天撤回;

湖北银行下调首付比例,半天之内否认;

陕西宝鸡市发文要求各银行积极争取降首付比政策,半天内撤回……

这些行为就像是股市里的试盘,先故意捣乱一下市场,看看盘中的反应、阻力在哪里,之后迅速退出,盘内回归平静。自己心里也有了点数。

至于背后的主力机构是谁,咱也不知道。金融地产,上面绑着房地产开发商、银行、地方政府,没有余粮弹药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起过苦日子。

但是,在“因城施策”的框架下,不应当视政策如儿戏。

除了房地产,这一回,中国还会有超预期的基建狂潮吗?恐怕也没有。

我们来看具体省份的投资数额变化,这里只统计有公布计划完成额的17个省。

单单看总投资额,惊人,17省一共37万亿!

但是,总投资额不是全砸在今年的,而是分成多年实施。

今年砸的钱,要看“计划完成额”,目前至少有7万亿。以前4万亿时,中国GDP只有31万亿,现在是100万亿的盘子,7万亿算不上“基建狂潮”。

计划完成额仅增长4.8%。还记得2019年的基建,市场几乎一致给予高度看好,认为投资增速会从2018年的3.8%大力反弹回2017年19%的水平。

结果猜怎么着?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3.8%。

另一个大家都狂热的“新基建”,会有超预期利好吗?

不可否认,中国的新基建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但短期内“新基建”是概念热,实际投资规模会比预想要小很多。

比如5G。今年至少要建55万个5G基站,阵仗还不如4G,2019年新建的4G基站总数为172万个。2020年,国家电网的电网投资计划为4080亿元,较2019年下降约8.8%。

比如人工智能。芯片从投入研发到规模化生产需要多年时间,投资回报周期长,中国基础薄弱。但2019年,人工智能领域频频出现缺钱的新闻,因为砸钱有去无回,资本陪跑之路才刚刚开始,就已经跑不下去了。

相比传统基建,体量更是小。

后者能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出口加工业此次受严重冲击,就业才是最大的问题。

高层最新的表态:只要今年就业稳住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

基建,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托底作用,保证经济能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一图中可以看出,政府还具有相当的举债空间,财政发力是今年中国稳经济的重点。

《2019年年度宏观杠杆率报告》

财政虽然是紧平衡,但是今天挖井明天就能喝水的资源不少,比如事业单位存量资金的盘活、央企上缴利润、政府勒紧腰带过紧日子等。

配合降准降息等一套货币组合拳,要实现翻一番的经济目标,不算困难。

可以再看看上图底部的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速度过快,如果再把钱耗尽房地产,会严重影响居民消费的动能。

因此,要说再次启动基建、房地产开发大潮驱动全球从衰退走出,只怕是心有余力不足。

拉动中国经济第三驾马车——消费,需要培育。

昨天彭博有一篇报道叫《尽管身处疫情中心,中国的消费者信心仍然让全世界忌妒》,神奇不?

根据Morning Consult对12个国家的每日跟踪调查,日本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最大,本来就很脆弱,疫情来了更是雪上加霜。

欧洲的消费者信心也都在减弱,特别是在民众投资股市比例较高的国家。

美国处于在历史高点的位置,但美国有50%的家庭有股市投资,这是隐忧。

中国的消费者信心最强,是日本的两倍多。这种相对乐观,该机构的一个解释是,信息的控制可以减少恐慌。

身处国内,我们的真实感受又是如何?

2月份的通胀指数为5.2%,依旧是生猪供应减少带来的价格上涨,老百姓仍然觉得物价在涨,我们在经历通货膨胀。

核心通胀却仅有1%,创下近10年最低水平,工业品出厂价格又转为下跌,PPI同比下降0.4%,生产商会觉得,我们或许已经在经历通货紧缩。

对通胀的感知,已经步入了分化。

今年的消费会不会在疫情之后出现报复性反弹,一切都还不明确。

但相当明确的是,这种消费潜力需要培育而不是消耗。

与其跟某些地区一样鼓励干部带头购物消费,不如动动脑筋想想如何调节财富分配,如何营造更友好的营商环境,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速。

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们就需要用更大的力度、更大的勇气去竭力抵制这种衰退的蔓延。

越是遇到困难就越是要扩大改革开放。

如何最大程度释放改革开放的红利?

有一些改革是长周期的,但有一些改革却是能短期见到利好的。

能激发全社会经济活力的,最终无非就是人和钱的自由流动。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准备。

最近,摩根士丹利将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列为资产避难国。资产避难国就是资本市场在面临全球性风险的时候,资产放在这个国家是安全的。过去这种情况主要在西方,而这一次,中国被排在了第一位。

当然,全球共同防疫才刚刚拉开序幕。中国决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全球性的危机无法避免,中国准备好了吗,我们手里的现金又准备好了吗?


一时一屋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这不仅从全球股市上可以看来,全球的大宗商品原油、煤碳、矿石的价格都已经大幅回落,显示了全球经济活动正在进入紧缩时期。

受这次疫情影响,做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初期几乎完全停摆,经济的停滞又造成全球能源需求的极度萎缩。疫情造成全球经济活动的萎缩,人们的需求减少。

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次疫情对于第三产业的打击是最致命的,旅游、酒店、娱乐、体育等等领域全面陷于停顿,不知道在这次疫情后将会有多少企业倒下?

2003年的非典疫情,肆虐的时间很短,但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这次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时间比之非典时期将长许多!虽然中国已基本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但是疫情已在全球一百一十四个国家和地区肆虐,意大利、伊朗等国的疫情,甚至可以用“绝望"两字来形容!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有好转的迹象。美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正处于大爆发的前期。

当今的世界,与二十年前已大不一样。全球经济的联系程度空前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欧洲在这次疫情中已全部沦陷,美国更是自顾不暇。只有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尚有腾挪的余地!但纵观当今的形势,令谁都不会乐观起来。既使疫情能迅速扑灭,全球经济形势也不会很快好转,正视现实是各国都需要的。

不管从经济周期,还有宏观形势,世界经济正走向下降通道之中,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尽量减缓这个趋势,为下一次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好准备。


行云流水1437995


按照目前全球疫情的情况,结合一下数据,我们来分析一下:

据日经3月13日最新报道,已有机构预测,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仅2020年就将超过约6.67万亿元人民币。而受到全球目光聚焦的美国,日前采用了禁止欧美人员来往的举措。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除去英国外的欧洲访美人员,2018年已到达约1100万,其中欧盟火车头德国、法国访美人数分别为210万和180万,位居欧洲前列。

美国经济每年贡献越350亿美元,如今美国限制欧洲人员来往后,每个月将失去约30亿美元的需求,同时商务受阻也会对其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世界航空旅客收入最多将减少113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旅客收入的20%。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日前预测表示,疫情导致经济衰退的危机,预计将对世界经济造成1万亿美元的负面影响。对比起2003年的非典时期,经济损失不过400 亿美元。

用上所述,全球经济会因为疫情,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君子在路上


看怎么衡量,如果以经济总量数据衡量,恐怕不会,因为各国央行正在大放水。

目前已经明朗的政策,以“新基建”板块受益最大,即5G基站、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物联网等等。

如果以人民生活水平衡量,恐怕是这样的,疫情期间,很多行业会很难,尤其服务行业。

通过这次疫情,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思维,疫情期间,高负债的年轻人群体也很难,还是要向上辈人学习,要有一定的储蓄,正所谓:余粮在手心不慌。

不过总体来说,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我国的经济表现肯定会强于全球大部分国家,毕竟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底子比较厚。

另外地广人多,内部经济循环能力很强,有腾挪的广阔空间。


西财刺客


先说结论:全球经济只会因为疫情陷入暂时性的休克,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倒退。

再说论点:首先,这个疫情的严重程度自然不用多说,传染力极强,大面积传播后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然后最终引导到死亡率的大幅攀升。但是我作为一名股市价值投资者,深刻理解一个道理,就是无论是任何的疫情,都是暂时性发生的突发事件,这种疫情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水花!“这次不一样”其实是资本市场里面最昂贵的一句话。想想看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疫情,当年的SARS现在是否还会有人提及?当年的禽流感现在是否还有人记得?

拿我们中国为例,现在疫情已经过渡到了可控的阶段,各省市都在有序的开展复工,国家也在积极的使用逆周期的金融调控工具,比如昨天就宣布对银行定向降准0.5-1个百分点来对冲疫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附上一张美国资本市场一百年时间的走势图,你会发现无论经历过战争,瘟疫,动荡,代表美国经济的美股指数仍然在顽强的震荡上行。

风雨终将过去,彩虹就在前方!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老高说股


你好!这个问题提的好,现在大家都在关心这个问题。

本次疫情不仅对中国经济有影响,而且已经对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几天的股票市场基本就有显像。当然石油是主要原因。

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倒退,但是是短期的经济冲击。它会让各行各业短期面临巨大的风险,如影视行业,消费行业,很多企业称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等,这些影响显而易见。

但是随着时间的拉长,疫情对全球的影响会越来越少,经济发展必定回归正轨,长期不会影响经济向好的趋势。

当然要是疫情其他国家没法在短期没做到良好的控制,那么疫情的影响也会拉的更长。起码在疫苗出来前。对于我国来讲,疫情基本控制住,对我们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减轻。其他国家亦是如此。

大家觉得呢?



三俗大叔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也科普了一下,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叫经济?什么叫经济增长?什么叫经济衰退?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简单地说,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的指一个家庭的家务管理,宏观的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包括着人类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的各项活动;生产是这一动态的基础,分配是这一动态的终点。

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中义指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经济总量增加、国民收入提高(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扩大;广义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财富的增加,既包括社会财富量的增加,也包括社会财富质的提高。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广义的增长是狭义的增长向发展转化的中间环节。

经济衰退,是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一种说法。认为经济危机只是经济发展中暂时的“衰退”现象。经济衰退表现为普遍性的经济活力下降,和随之产生的大量工人失业。严重的经济衰退会被定义为经济萧条。

了解完经济之后,看目前全球对疫情防控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商品价格、流通、制造、销售,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全球的经济活力在下降,所以暂时的经济衰退是有的。待疫情过后,我坚信中国🇨🇳经济会很快恢复活力,重整GDP,因中国有“一带一路”。


老弟弟不才


很高兴回复你的问题,全球经济不会因为疫情而陷入倒退,虽然国内经济活动会随着疫情逐步控制而回暖,但是如果全球的需求受到明显冲击,且短期还看不到全球有效的解决方式,那么外需的弱化会使得国内经济恢复更加困难,但这只是短期来看。

[玫瑰]也正因为国内目前的“相对优势”也蕴含较多的不确定性,那么作为理性的投资者,应该通过降低仓位来规避风险,而不是将资产滞留在另一个不确定的市场;此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A股和全球资产的联动只会加强不会脱钩。因此,短期的投资建议,对于绝对收益的投资者来说,降低仓位,低仓位运行等待机会,对于相对收益投资者来说,建议调整结构,更加均衡配置,建议加大中国资产(代表中国经济的核心资产)的配置。

[玫瑰]疫情最终将得到控制,那么全球将逐步恢复正常。在这种情形下,投资将重新回归核心的主逻辑:即经济下行压力下,各国加码开启宽松政策,同时,资本市场延续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进一步对外开放,全球市场的联动性加强。由于流动性宽松下的无风险利率下行和风险偏好曲折中上升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中长期看,仍然是以时代硬科技和世代新消费为主的成长股具备相对收益。

大家有什么更好的观点,欢迎留言评论[祈祷]



每日新哲学


谢谢推荐:

任何一场大规模的疫情都会造成全球经济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各项经济建设当中,个体, 民营为主体,全部是市场调控,市场都暂定了,影响是必然的;

但正因为船小好调头,所以一旦疫情过了,坚持下来的,都有一个反弹;

预计整个经济下降0.5个百分点,所以 大家做好突围的准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