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企發展的瓶頸

第一,中國不是資本控制的國家,民企老闆的社會地位相對西方國家低一些。

第二,中國人的傳統是要將產業給自己的後代繼承,但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真正有這個才華繼承企業管理權的極少,所以很多老闆就缺乏把企業發展壯大的動力。

第三,中國的教育及社會輿論缺乏對社會責任觀念的引導與宣傳。老闆都認為這企業是自己的,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沒想過將他辦成百年企業,只想著怎麼賺錢?沒有考慮企業的長期發展規劃,甚至想盡一切辦法把企業的錢掏空,抽離到個人名下,轉移到國外。畢竟像馬雲這樣把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的鳳毛麟角。

第三,中國的企業家,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家,大多是草莽出身,各方面的素養比較低,特別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偏低,很多都是剛好處在風口上發展起來的,越來越無法適應新的發展形勢需要。

第四,中國的創業環境,融資環境相對還不是很成熟。

第五,房價推高了所有人的生活成本,也推高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企業經營越發困難。

第六,中國企業長期以來不重視研發,造成企業利潤極低,沒有核心技術,只會模仿,都是一窩蜂的照抄重複建設,各行各業競爭強烈,造成惡性循環,更沒有錢,也不願意投入錢研發。

第七,政府長期以來對民企都是散養,沒有做好引導與扶持。

第八,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民企業搭了順風車,過得順風順水,大多企業缺乏了前進的動力,稍有困難,不是想著迎難而上,而著想著抽離企業資金保個人,保企業可以破產,個人不能破產。

第九,國家針對企業及經營者建立的誠信體系及評估體系還不夠完善,無法對企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進而影響對企業的支持與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