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失的親情 ——————第二節 母親的家族成員

第二節 母親的家族成員

走失的親情 ——————第二節   母親的家族成員


母親生於一九五三年陰曆正月,她的親生父母是一對知識分子,父親是解放前的大專生,後又自考本科。母親師專畢業,是一位人民教師。五十年代初,有這樣的父母背景,恐怕你也會為我的母親感覺慶幸,是啊!誰不羨慕有文化的父母,誰不羨慕是城裡人的外祖母!可是造化弄人啊,偏偏母親無福消受生父母的垂愛,她的親生父母也無福享受高等教育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他們因為自己的過失被雙雙先後被打回了原形落入了農村。

母親是外祖母與外祖父的第一個孩子,且是外祖父家有妻兒老小,沒有離婚的情況下所生。母親生下來,外祖母無法照顧,又怕外祖父老家知道,所以將母親寄養在武功。僅僅一年的供養,外祖父因為政治問題,重婚問題,被開除回了農村,文革一開始就被紅衛兵打倒,關進了牛棚!外祖母也受到了牽連,迴歸故里。母親被遺棄在了武功,直到成人。

外祖父性格懦弱,幾乎很少說話,外祖母性格強悍,卻滿腦子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在我的所有記憶裡,外祖母親除責罵母親,冷落、嘲笑我們外,別無其它。

母親的生母家有四個弟弟,一個妹妹。除了二舅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外,其它幾舅舅個都是監獄裡的常客。母親唯一的妹妹結了三次婚,離了三次婚,在孃家受盡心酸和煎熬,對於小姨,我的心裡總是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同情和感激,每次去外婆家,都是小姨在庇護著我。長大的我見到小姨離婚的後窘迫,目睹了外婆對待小姨的苛薄,小姨的痛我感同身受,對於她的困境,心餘而力不足我的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痛。

成年後的我漸漸看清楚了這個家族的廬山真面目,一切在我的眼裡是那麼的可悲。然而,現實中我卻吃驚的發現他們一個個高昂著頭,洋洋得意,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架勢!特別是外婆的言形舉指,讓我除了驚訝外,就是羞愧。“有錢就要嫖呢!”這樣有傷風化的言語竟能從外婆一個人民教師的嘴裡說出,對像還是自己的外孫女!

外公雖然話不多,卻一副自戀的樣子!僅僅以自己和外婆是文人,以及下一輩的二舅繼承了“大學生”的“家風”沾沾自詡:“咱屋是書香門第”!完全忘記了其它子女的現實生活狀態,完全忘記了坐監獄就像是走親戚的幾個兒子!忘記了自己兩個女兒不幸的家庭生活,更忘記了孩子們的不幸源於哪裡!

母親的養父母家,青一色的女孩子。母親排行老大,外婆在小姨五歲時就離開了人世。外公先後續絃兩次,最後為自己娶了一位帶著兒子來的女人,有了這娘倆的家庭,外公落得生前風光一世,老來無錢安葬的光景。

養外公有一弟,一妹,他師專畢業,是咸陽親外婆的校友。外公家是中農,幾輩人,同住一個屋簷下,每房只供老大讀書。特殊的年代,動盪的政策,為了規避風險,大家族拆分開來。外公是家裡唯一的勞力,他的父親強行留下外公在身邊務農。這也成了外公一生的憾事。

心有不甘的外公,把自己沒法完成的志向轉移到了弟弟妹妹的身上,每天冒著被抓的風險,夜半三更徒步幾十裡鄉間小路,趟過冰冷的渭河水,去周至縣賣饅頭供養弟弟、妹妹上學。據說外公的弟弟上學時已經足足十二歲。不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外公都默默的堅持著,直到把他的弟弟、妹妹送進了中專,畢業工作,端上了國家的“鐵飯碗”!

母親就是在這樣一個注重文化教育的家庭中長大,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下,又滿是女兒,沒有兒子的家庭中成長起來。兒時的她,有奶奶,有母親,有叔母,有姑姑,做飯,洗衣的家務活根本不用沾手。長大的她只需要在隊裡掙工分就行。外婆不會織布,所以母親早早便學會了經布,織布,裁衣,繡花這樣的女紅。農閒時節,她幾乎是在織布機子上渡過的。在生產隊裡,母親掙的工分不比男人少,白天和男人一樣下地幹活,晚上小隊是記公分,當會計,雙份工分。可別小看了工分,那個年代所有的口糧都是按照工分數來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