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言軟語,霓裳羅裙”,宋朝真正頂尖的詞作是千嬌百媚的婉約詞

我的朋友大多喜歡蘇、辛的詞,也就是豪放詞,他們享受那種大開大闔的氣勢,開篇就是“大江東去”,“千古風流”,是很剛猛凌厲的。

但是,還原到宋朝的歷史時期,蘇軾和辛棄疾這種詞是很邊緣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非主流”。

“媚言軟語,霓裳羅裙”,宋朝真正頂尖的詞作是千嬌百媚的婉約詞

當時真正好詞反而是那種“桃紅柳綠”、“鶯歌燕舞”的婉約詞,晏殊、柳永、姜夔、秦觀才是當時的流量達人。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宋朝時真正的好詞是什麼樣子的?

評價宋詞的三個標準

頂尖的宋詞到底什麼樣?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解決標準問題,因為不同的標準會導致不同的答案。

大體上說,我們可以有三個標準:

  • 一是擺脫語境,就文本論文本,今天的宋詞選本基本都是這麼做的;
  • 二是還原到宋代語境,用市井百姓的標準來看,看哪些詞最流行;
  • 三是同樣還原到宋代語境,不同的是,換上士大夫的標準,看看在文人圈裡最受歡迎的是哪些作品。

第一個標準其實最難形成共識,因為無論是每個人還是每個時代,各有各的審美偏好。

“媚言軟語,霓裳羅裙”,宋朝真正頂尖的詞作是千嬌百媚的婉約詞

王國維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樹立的宋詞標杆是北宋的名家作品,但是,王國維的觀點並不是單純的立論,而是有破有立。

要破的就是他那個時代裡推崇南宋名家的主流詞論。這在當時算是一股清流,為清新質樸的風格搖旗吶喊。

但沒過多久,這種清新質樸竟然也變成了繁文縟節。

胡適選編了一部《詞選》,專挑口語化的作品,他相信口語體的文學才是“活文學”,書面語的文學屬於“死文學”。

王國維很欣賞納蘭詞,因為納蘭詞的一個經典特色就是“明白如話”,也就是像大白話一樣明白曉暢。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就是“明白如話”的句子,今天任何一箇中學生都可以輕鬆看懂,不用藉助註釋。

但如果我們站在胡適的一邊,當然有理由反問:這怎麼能叫‘明白如話’呢?

你沒看見下一句就是“何事秋風悲畫扇”,直接用典了嗎?

還有接下來“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這不都是用典嗎?誰家大白話會這麼講?

“媚言軟語,霓裳羅裙”,宋朝真正頂尖的詞作是千嬌百媚的婉約詞

胡適

胡適眼裡的“明白如話”才是真正的“明白如話”。

我們可以看一個例子,宋代中葉的向鎬(hào)原本是一個很沒有存在感的詞人。

但胡適的《詞選》選了他的7首詞,原因就是“他的詞明白曉暢,多用純粹白話的詞”。

我們看一首《如夢令》:

誰伴明窗獨坐。

和我影兒兩個。

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nuò)。無那。

好個恓惶的我。

這首詞即便只是聽,你也一定可以輕鬆聽懂。只有“無那”需要解釋一下,那是“無奈”的意思。

但這並不是向鎬故意使用生僻詞,恰恰相反,“無那”是宋代很常用的口語詞。

我們以今天的知識來看,胡適倡導的白話文學實在糾枉過正了。

必須先有距離感,才能形成審美體驗。今天我們常說的儀式感,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詩詞一旦全用口語,和日常生活也就拉不開距離,沒有儀式感了。

我們再看第二個標準:還原到宋代語境,用市井百姓的標準來看,哪些詞最流行。

“媚言軟語,霓裳羅裙”,宋朝真正頂尖的詞作是千嬌百媚的婉約詞

柳永

那麼毫無疑問,宋朝最流行的詞,就是柳永的詞。

不但“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就連蘇軾這樣的文學大師填完了詞,也很想和柳永較量一下。

我們今天看到的宋詞選本里,柳永的詞很有藝術性,比如《鳳棲梧》: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

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詞不但寫得一往情深,而且解讀空間很大:無論為了戀人還是為了理想,都可以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那種登高懷遠的孤獨和寥廓讓這首詞超越了男歡女愛,很有高級感。

王國維盛讚這首詞,但很懷疑柳永的著作權。

王國維的意見是:這首詞在柳永的詞集裡有,在歐陽修的詞集裡也有。

雖然沒證據,但本著知人論世的態度,著作權肯定要歸歐陽修,因為柳永是個輕薄的人,只會寫“奶奶蘭心蕙性”那樣的詞。

今天從考據角度來看,這首《鳳棲梧》確實是柳永的作品。

但是,王國維的懷疑很有合理性,因為在柳永的詞裡,這樣境界高遠的作品不但屈指可數,而且毫無代表性。

真正有代表性和流行度的柳詞還真的就是“奶奶蘭心蕙性”那種腔調的作品。

這裡的“奶奶”是宋代口語,是市井百姓對女人的暱稱,相當於今天的“小姐姐”。

柳永如果生活在現代社會,一定可以雄霸流行樂壇,名利雙收。而在宋代,他雖然可以靠著詞曲創作來獲利,但收穫的名只能是惡名。

“媚言軟語,霓裳羅裙”,宋朝真正頂尖的詞作是千嬌百媚的婉約詞

晏殊


柳永曾經拜訪晏殊。兩個人地位懸殊,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愛填詞。晏殊問柳永是不是還在填詞,柳永回答說:和您一樣還在填詞。

晏殊很不高興地說:我雖然填詞,卻從沒寫過“綵線慵拈伴伊坐”這種話來。(《畫墁錄》)

“綵線慵拈伴伊坐”,意思是女人拿著針和線,伴著男人廝守,這和那句“奶奶蘭心蕙性”一樣,充滿市井氣,在士大夫看來很不入流。

柳永的意思是:我也填詞,你也填詞,咱們是一對文學好夥伴。

而晏殊的意思是:你填的詞和我填的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你這樣套近乎純屬碰瓷。

從歷史考據的角度來看,晏殊和柳永未必真有過這樣一場會面,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宋代的士大夫眼裡,這番對話特別合情合理,即便沒有考據上的真實性,也有觀念上的真實性。

第三個標準:同樣還原到宋代語境,不同的是,換上士大夫的標準,看看在文人圈裡最受歡迎的是哪些作品。

這類作品,基本都是典雅的、婉約風格的文人詞。北宋的代表人物是秦觀,南宋的代表人物是姜夔。

“媚言軟語,霓裳羅裙”,宋朝真正頂尖的詞作是千嬌百媚的婉約詞

姜夔

姜夔的詞,被譽為“作家歌”。“作家”不是今天的意思,而是指行家裡手。

姜夔和柳永有一個共同點:基本可以算是職業詞人,也就是說,他們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填詞作曲上邊,而且都能靠天賜作曲的本事吃飽飯。

不同之處是,柳永走了市井路線,從民間樂團和歌女那裡掙收入,姜夔走的卻是精英路線,靠貴人的賞識掙收入。

姜夔最有名的兩首詞,《暗香》和《疏影》,連詞帶曲,就是應金主范成大的要求創作出來的。

姜夔在詞的序言裡說:范成大拿到作品之後,喜歡得不得了,安排樂隊和歌女排練,唱出來優美動人,所以取名《暗香》和《疏影》。

《暗香》和《疏影》,顧名思義,來自林和靖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所以這兩首詞都是以梅花為主題的。

我們只看《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

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

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讀到這首詞,我相信,你的反應應該是:這是什麼嘛,有什麼了不起?

還會有人問:姜夔廢了這麼多話,到底想表達什麼呢?

“媚言軟語,霓裳羅裙”,宋朝真正頂尖的詞作是千嬌百媚的婉約詞

納蘭性德

看看人家納蘭性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多麼簡單明快,多麼直指人心!

所以我們不難想見,胡適一定痛恨這樣的詞。

事實上,胡適確實說過:“姜夔的詞長於音調的諧婉,但往往因音節而犧牲內容。有些詞讀起來很好聽,而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如他的《暗香》《疏影》二曲,張炎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詞源》),但這兩首詞只是用了幾個梅花的古典,毫無新意可取。”(《詞選》)

胡適的話並不算錯,因為這首《暗香》確實“沒有什麼意義”。

但是,“沒有什麼意義”在藝術上到底是好是壞,這就要兩說了。

姜夔的風格被稱為“清空”,我們可以借用繪畫手法來理解它:“清”就是顏色淡,“空”就是留白多。

一張大紙上兩三筆淡墨寫意就算一幅作品,到底畫了什麼,就必須仔細品味了。

好像畫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畫,好像說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說,但無論如何,在那若有若無、疑真疑幻之間,越品就越有味道。

大音希聲,這就是“雅”的最高境界。但我相信,今天的絕大多數人都還領會不到,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最後,我想用南宋詞人張孝祥的一首《念奴嬌·過洞庭》來收尾,這是我自己心目中最頂尖的宋詞: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鑑瓊田三萬頃,著(zhuó)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