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各自的養豬模式

  牧原股份的“自繁自養”模式

  還是先從備受資本市場追捧的牧原“自繁自養”模式說起。

  在2019年年報中,牧原股份這樣闡述自己的經營模式:公司專注於大規模一體化的養殖模式,經過28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集科研、飼料加工、 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生豬屠宰為一體的生豬產業鏈。公司自建飼料廠,研發營養配方並生產飼料,供應各階段生豬飼養;自主設計豬舍和自動化設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育種體系,堅持價值育種,選育優良品種;建立核心群擴繁群-商品群的繁育體系,選育優秀種豬及商品豬;採取全程自養方式,使各養殖環節置於公司的質量管控體系之中。

  公司認為:一體化產業鏈使得公司將各個生產環節置於可控狀態,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及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等方面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

  根據公司年報的描述,牧原的豬圈滿滿的科技範兒:公司通過研發智能飼餵、智能環控、養豬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為豬群提供高潔淨生長環境,提高豬群健康,實現安全生產。同時,公司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建立豬病預測模型,實現疫病實時監測與有效控制,養殖過程數據自動採集與分析,對部分豬病進行提前預警,輔助獸醫進行遠程診斷。養豬裝備的不斷升級,極大的提高了人工效率。在育肥階段,公司1名飼養員可同時飼養2,700-3,600頭生豬(根據豬舍條件),生產效率高於國內行業平均水平。

說說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各自的養豬模式

  新希望:從農戶代養模式大步跨向自繁自養模式

  如果說2019年以前投資者還擔心牧原的“自繁自養”模式因為拿地難和環保壓力而難以大幅擴張,那麼2019年疫情橫掃全國之後,國家對養豬業大開綠燈,這兩項擔憂就一掃而空了。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養豬新貴新希望也正調整戰略,大步走向“自繁自養”模式。

  今年2月26日,新希望在深交所互動易上表示:公司的大部分豬場都是從2016年以後新建的。而過去幾年優先建設的又都是種豬場。育肥場則是從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加大配套建設。公司去年的自育肥出欄佔比大約佔十分之一,可以用這個來近似衡量育肥場的情況,今年預計提升到接近一半。總體而言,公司的種豬場、育肥場都比較新,其中育肥場相對更新。……今年無論是自產仔豬、還是自育肥的佔比,都會隨著一大批種豬場、育肥場的竣工得到大幅提升。

  1月19日,公司在深交所互動易上表示:近期建設中的育肥場產能是300萬頭,在2020年底可竣工產能為1000萬頭。預計2022年2500萬頭的生豬總出欄量中,自育肥比例會超過50%。

  2019年,新希望自育肥出欄佔比大約佔10%,到2022年將超過50%。新希望用真金白銀對“自繁自養”模式投下的這一票,無疑大大加強了投資者對“自繁自養”模式的信心,也令新希望的市值漲幅僅次於牧原股份,成為五大養豬公司中第二家市值創新高的公司。

  就目前來說,新希望主要在使用的還是農戶代養模式,佔比90%。

  今年1月16日,公司在互動易上披露:公司合作育肥戶平均規模大約是存欄1000-1500頭,對應年出欄2000-3000頭。

  1月9日披露:公司現在大概有3000多代養戶。合作育肥農戶豬場的存欄規模一般為1000頭左右。

  公司對合作養殖的判斷是:現在量比較大的育肥場場會僱傭夫妻工人,基本沒有純粹家庭式的。代養戶相當於一個小企業,但是他們自己無法抵禦風險,所以選擇和大企業合作。在豬瘟背景下代養戶更傾向於和大企業合作,它自己沒有防疫技術,一旦自己養出現豬瘟就會血本無歸。我們和養戶簽約一般是兩三年一簽。到後期大企業不斷擴張成本就降低下來,散戶成本沒有競爭力了。

  新希望2018年年報中對兩種養殖模式的分析

  新希望各年年報中對經營模式著筆甚多,2018年年報中曾如是探討兩種養殖模式:

  一體化自養是指商品代豬的育肥全部由公司自主運營。“公司+農戶”合作養殖則是由企業向農戶提供或出售商品代仔豬,由農戶進行育肥。在“公司+農戶”合作模式下主要是委託代養模式,仔豬是由企業提供給農戶,仔豬及肥豬的所有權都歸屬於企業,育肥完成後企業對肥豬進行回收。或者是企業直接向農戶出售商品代仔豬,但並不負責肥豬回收。

  在企業是否親自運營商品豬育肥的問題上,也與這一環節的技術屬性有關。由於在商品豬育肥過程中,企業相比養殖戶的效率差異現階段並不像仔豬生產環節的效率差異那樣大,同時由於自育肥的投資額較大,影響投資回報率,因此,當前國內養豬業裡面,完全一體化的自育肥模式仍相對較少。而當近年來眾多企業大舉投資進入養豬行業中時,特別在各家企業早期爭搶市場份額的階段,也是優先投資於種豬產能的建設,而非育肥產能的建設。

  新希望的聚落式生豬繁育體系

  公司在2017年、2018年年報,以及2019年半年報中,均提及聚落式生豬繁育體系:公司在山東夏津投資建設的100萬頭生豬生產項目採用高度的自動化、集約化生產方式,以及“公司+規模農戶”的經營模式,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聚落式生豬繁育體系,致力於在國內養豬行業樹立標杆。從2015年底開始,公司以夏津項目為模板,採用“公司+規模農戶”等方式,大力發展養豬業務。

說說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各自的養豬模式

  溫氏股份堅持以緊密型“公司+農戶”為核心的“溫氏模式”

  溫氏模式概述如下:仔豬斷奶後大約15斤左右就交由合作農戶飼養。在溫氏“公司+農戶”模式之下,合作農戶飼養的肉豬、所領用的飼料、藥物的產權歸屬於公司,如果合作農戶養殖的肉豬死亡,公司將遭受直接財產損失。公司與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簽訂的委託飼養合同裡有明確的責任認定條款,如果肉豬死亡是合作農戶飼養管理原因導致,則合作農戶將承擔委託養殖費用收入等損失;如果是公司管理或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則公司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合作農戶適當補貼。

  儘管在近期的資本市場上備受冷落,溫氏股份還是強調堅持“溫氏模式”。

  今年3月3日,公司在互動易上表示:公司絕大部分出欄的肉豬均通過“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模式完成飼養,只有個別供港的註冊養殖場,因產地註冊的需要,公司自行育肥後上市銷售。公司堅持以緊密型“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為核心的“溫氏模式”發展養殖業務。未來會積極探索“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公司+養殖小區”等幾種模式並行。

  2月26日,公司在互動易上表示:公司養豬合作農戶約2萬戶,且較為穩定,年流失率較低。

  2月19日,公司在互動易上對“溫氏模式”在新形勢下的競爭力進行了分析:合作農戶肉豬飼養環節的損失率比種豬飼養環節的低主要原因有:一是公司單個合作農戶肉豬飼養的規模和密度比公司種豬場的飼養規模和密度低,並且合作農戶養殖場比較分散。飼養規模和密度越小,合作農戶管理適度規模,措施相對容易到位。二是肉豬和種豬、哺乳仔豬對疫病的抵抗力不同。公司合作農戶飼養的肉豬是從斷奶後開始飼養的,隨著天齡的增長和免疫程序的作用,肉豬對疫病的抵抗力通常情況下高於哺乳仔豬和妊娠母豬的抵抗力,並且對飼養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比哺乳仔豬和妊娠母豬強。

  1月6日,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溫氏股份也強調了對自身模式的信心:防疫不僅要看硬件部分,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防疫工作一定要從根本上加強精細化管理,杜絕傳染源。因此,在防疫非洲豬瘟來說,“公司+農戶”模式並不是一個弱項。種場減少發病,增加種豬存欄,增加健康仔豬出欄量,豬苗投到農戶那裡反而更安心一些。到底防疫效果怎樣,還是要從盈利數據上來看。從我們模式的效果來看還可以,將來還需要繼續加強和提高。

  2019年10月22日,公司在與投資者互動時表示:從集團發展來看,一定條件下,總體來說“公司+農戶”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些區域農戶效率較低的情況。因此公司將來會考慮養殖小區模式,在規模大的小區引進農戶飼養,提升效率。太集中的飼養在疾病防控上會存在一些問題,國外也是採用較為分散化的飼養方式。出於對總體規模效益情況的考慮,也會引進一些大的養殖戶做成規模較大的現代農牧小區。大家不應糾結“一體化”或者“公司+農戶”模式,各有優勢,關鍵看這兩種模式的運作效率。

  溫氏怎麼看“自繁自養”模式

  在3月3日的投資者互動中,溫氏股份透露公司個別供港養殖場自行育肥後上市銷售,也就是“自繁自養”的模式。也就是說,溫氏股份並非對“自繁自養”的模式採取完全排斥的態度,在供港養殖場也在進行實踐。而實踐結果是,公司堅定不移地堅持“公司+農戶”模式,只是在對這種模式進行優化升級。

  溫氏股份的戰略定力

  面對“自繁自養”模式受到追捧的外在壓力,溫氏股份不止一次表示,同行企業的趕超趨勢對我們也是激勵作用,讓我們也不敢懈怠,積極進取。同作為大型養豬企業,共同做好中國養殖業是一件好事,但也會放好心態,不會帶亂自己的節奏,堅持走自己的發展節奏,根據既定戰略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兩塊業務,延伸、打通產業鏈,發展成為綜合性的企業,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盈利能力。

  今年2月20日,公司在互動易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再次表示:公司始終堅持採取穩健經營的策略,實現科學和可持續發展。根據市場需求及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生產計劃。種豬擴繁工作需要協同配套育種技術、動物營養、疾病防控、食品安全、環保處理等技術和管理體系作為支撐。公司會堅持自己的發展節奏,根據既定戰略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聚焦兩塊主業,延伸打通產業鏈,補齊短板,穩中求進,發展成為綜合性的企業,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盈利能力。

說說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各自的養豬模式

  小結

  綜合來看,牧原股份是“自繁自養”,集中工業化養殖的堅定踐行者;溫氏股份是“公司+農戶”,分散化養殖的毫不動搖的堅持者;新希望則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靈活戰術的執行者。

  新希望在大步跨向“自繁自養”模式的同時,其持續推介的“山東夏津聚落式生豬繁育體系”,其中“公司+規模農戶”的經營模式,與溫氏股份正在升級的“公司+養殖小區”也頗有神似之處。

  投資界有句名言說:只有在潮落時,你才知道是誰在裸泳。而現在,卻是漲潮之時。

西米衣谷養殖行業系列文章:

《說說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各自的育種技術》

《2020年頭兩月五大養豬公司業績對比:牧原等3家亮眼,溫氏等2家刺眼》

《養豬界二師兄牧原股份,已經有哪些指標讓大師兄溫氏股份顫抖?》

《正邦科技2月份突然猛秀肌肉,新希望要當養豬界三師兄路途遙遠》

《溫氏股份經營數據解讀:今年前兩月養豬賺多少?養雞又虧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