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之快速培菌的得與失

欲速則不達之快速培菌的得與失

欲速則不達之三:

快速培菌的得失。

細菌的功能主要是分解池塘水體中的有機物質,前期飼料投入少,根本不需要大量的細菌!前期所謂“藻菌平衡”只是賣概念而已。有人認為前期的細菌呼吸可以平衡藻類光合作用對二氧化碳的消耗而避免pH過度升高,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因為要維持這些細菌能夠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必須同時連續輸入大量的細菌底物——有機物質!否則細菌是不可能憑空產生二氧化碳的。

要使細菌快速生長,只需添加一些細菌容易分解吸收的有機物質。但是,細菌生態與藻類生態不同,其一,細菌生態的建立需要一定的順序。單一的營養源如甘蔗糖蜜之類的碳水化合物能被細菌快速利用,因而短時間內可以使細菌大量生長,但種類相對單一,構不成“微生物生態”。其二,藻類每天有太陽輻射的能量輸入以維持生存與生長,而細菌則需要人為輸入能量物質才能維持生存和生長。如果採用速效細菌營養素(如單糖、雙糖、各種有機酸發酵物)培養,幾個小時內細菌就能生長起來,而營養素則隨著細菌的生長按比例消失。細菌數量增長與細菌營養素減少的反差必然導致許多生態問題。

1、大量快速培養出來的細菌只是相對單一的種群,不是微生物生態,甚至由於單一細菌過量繁殖反而導致微生物生態系統的建立受到影響;

2、大量快速繁殖起來的細菌沒有後續營養底物補充必然導致細菌生物學行為發生變化,變成病原微生物;

3、藻類是懸浮的,而細菌很容易形成絮團沉澱。大量細菌的生長、沉澱,必然導致池塘底部環境受到汙染,加速池塘底部生態破壞。

4、如果前期培藻太快導致pH偏高,是培藻失誤,應該糾正培藻方法,如果採用大量培菌去處理,等於錯上加錯!

總而言之,養藻的目的是用於光合作用,充分利用太陽能,為池塘輸入能量;而養菌的目的是為了淨化養殖環境,必須人工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和氧氣。因此,池塘細菌的數量應與飼料投入量相匹配,養殖前期飼料投入量少,汙染小,沒必要養些細菌在那裡浪費“糧食”——氧氣和碳水化合物!

欲速則不達之快速培菌的得與失

技術服務熱線:13711011753

欲速則不達之快速培菌的得與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