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闷葫芦”:为何有“葫芦庙”与“葫芦僧”?


《红楼梦》中的“闷葫芦”:为何有“葫芦庙”与“葫芦僧”?

玉葫芦

说起《红楼梦》中的“葫芦”二字,红迷朋友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章的标题,心里不觉打上一个问号:为什么甄士隐家隔壁的寺庙叫“葫芦庙”,贾雨村审理的案件又叫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呢?而且不仅这里,在书中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章,妙玉请黛玉和宝钗喝体己茶时递给宝钗的“颁瓟斝”也是葫芦的形状。因为“颁瓟”即葫芦。说到这里,我们不禁疑惑:作者为什么总是有意无意间提到“葫芦”二字,他到底想借此说明什么呢?也许朋友们会说:这有什么奇怪?因为自古以来,中国的老百姓就对葫芦情有独钟。不但爱把干了的葫芦掏空,用它来盛酒、醋等,因为“葫芦”的谐音与“福禄”相近,总爱把它系了红线悬挂在床头作为装饰,我们至今不是还有葫芦节吗......

可笔者以为:这里的寓意远非如此,而是有着更深刻的内容——归结起来大致有三:一是取“葫芦提”之意,就是我们日常所的“闷葫芦”,引导我们去破解。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不知你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之意;二是取“胡虏”二字的谐音,指向满清统治者。因为为“胡”“虏”二字自古以来就被汉人用以鄙称游牧民族及其政权,比如近代中国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等,而从书中的“葫芦庙”起火事正可读出顺治帝逝后发生在苏州文庙金圣叹等南明遗民“哭庙案”的弦外之音;三是取“悬壶济世”之意,这里的“壶”即指葫芦,用以赞誉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

暗示的是作者隐写在小说爱情故事背后,明亡清兴“野史”的写作动机在于:抨击帝制,唤醒人们对封建帝制摧残、毁灭人性的认识!

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甲辰本百二十回和高本《红楼梦》

《红》海无涯,欢迎评论、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