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痛風,你必須熟悉這3大“常規武器”!(系列一)

隨著人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現已成為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而國人痛風的發病率也隨之“芝麻開花節節高”。

不可否認,痛風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但僅僅依靠改變生活方式(包括低嘌呤飲食、忌酒、減肥等等)來防治痛風是遠遠不夠的。

在形成高尿酸的過程中,飲食因素只佔三成,更主要的還是由於自身合成尿酸過多或者排洩障礙所致。

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控制痛風還需要藉助於藥物。

控制痛風的三大“常規武器”——降尿酸藥物、止痛藥物和鹼化尿液藥物。

今天就講一講降尿酸藥物

常規武器1:降尿酸藥物

血尿酸升高是導致痛風的主要病理基礎,針對血尿酸升高的不同環節,降尿酸藥物可分為兩大類:

降尿酸

1)“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代表藥物有別嘌呤醇、非布司他;

2)“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代表藥物有苯溴馬龍、丙磺舒。

01. 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

1)別嘌呤醇

適用於原發性和繼發性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因尿酸生成過多所致的高尿酸血癥患者;繼發於惡性腫瘤的高尿酸血癥、器官移植後高尿酸血癥,以及草酸鈣性結石病。

另外,輕度腎功能不全以及有腎結石的痛風患者也可服用,但腎小球濾過率(SCr)≤30ml/min時禁用。

該藥須從小劑量(50~100mg/d)起始,逐漸加量,常規用量是每次100mg,每日1-3次,餐後給藥,≥200mg,應分次給藥,最大用藥劑量不宜超過600mg/d。每2-4周監測1次血尿酸;根據血尿酸水平、肝腎功能調整劑量。

注意:

別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

①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

②皮膚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嚴重者可導致“剝脫性皮炎”;

③骨髓抑制;

④肝腎功損害。對別嘌呤醇過敏、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明顯血細胞減少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需要格外警惕的是別嘌呤醇過敏所致的“剝脫性皮炎”,儘管發生率不高(只有0.1%~0.4%),但後果極為嚴重,病死率高達20%~25%。現已查明,別嘌醇超敏反應的發生,與體內攜帶的一種叫HLA-B*5801的基因有關,為慎重起見,痛風病人在服用別嘌呤醇之前,一定要先檢查HLA-B5801基因,結果陽性者禁用別嘌呤醇。

2)非布司他

這是抑制尿酸合成的一種新藥,與別嘌呤醇相比,該藥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① 降尿酸作用比別嘌醇更加強大;

② 安全性比別嘌醇更高,甚少發生過敏反應;

③ 肝腎雙通道排洩,故輕、中度腎功能不全及腎結石患者也可使用,但重度腎功能不全(SCr≤30ml/min)需慎用;

④ 只需每天一次服藥(注:起始劑量為20mg/天),食物無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主要不良反應是可能增加心衰風險,有嚴重心臟疾病的患者慎用。

該藥適用於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癥的長期治療,是痛風性腎病患者的首選藥物,但不推薦用於無臨床症狀的高尿酸血癥。

02. 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

適用於原發性和繼發性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尿酸排洩障礙所致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其代表藥物是苯溴馬隆(立加利仙),由於該藥半衰期較長,故每天只需服1次,早餐後服用。

使用時也須從小劑量(25mg/天)開始,常規治療量是50~100mg/天,伴痛風石的患者用量可增至150mg/天。

注意:

該藥的主要不良反應是增加腎臟尿酸鹽結石形成風險,偶有胃腸道反應、皮疹等,罕見(1/10000)肝功能損害。肝毒性,2003年,苯溴馬隆曾因此退出歐洲市場,但2004年又在一些國家重新註冊。2004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曾警示苯溴馬隆的肝損害。

有腎結石或者有嚴重腎功能損害者(腎小球濾過率低於20ml/min)禁用。

用藥期間患者一定要大量飲水(每天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同時配合服用鹼性藥物(小蘇打等),以防止尿酸鹽在腎臟沉積形成尿路結石。

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均具有肝毒性,若出現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厭油膩、尿色深黃立即就診。

03. 降尿酸藥物的合理選用

導致血尿酸升高的原因不外乎三種情況:

血尿酸:

尿酸生成增多、尿酸排洩減少、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如果患者24小時尿尿酸排洩超過800mg(4.8mmol)則屬於“尿酸產生過多型”,此時可以選擇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呤醇、非布司他;

如果患者24小時尿尿酸排洩低於600mg(3.6mmol)則屬於“尿酸排洩減少型”,這時可以選擇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如苯溴馬龍、丙磺舒。一般來說,上述降尿酸藥用一種就可以了。

1如果一種藥物不能使血尿酸達標(達標標準:一般患者血尿酸<360µmol/L;痛風長期反覆發作或有痛風石的患者,血尿酸<300µmol/L),可以考慮將兩類降尿酸藥物聯用,如“非布司他+苯溴馬隆”。

國外指南:①腎功能正常的痛風患者,首選別嘌醇;②當無法耐受別嘌醇,或腎功能不允許增加劑量,或增加劑量後血尿酸仍然無法達標者,考慮換用非布司他,或苯溴馬隆,或別嘌醇與苯溴馬隆聯用。

國內指南:對於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非布司他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較別嘌醇更具優勢;40mg/日的非布司他的降尿酸效果,與300mg/日的別嘌醇的效果類似。

當血尿酸>480μmol/L,且合併有高血壓、糖代謝異常、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患者,應啟動降尿酸藥物治療(血液中尿酸鹽的飽和濃度為420μmol/L)。

2016年版《中國痛風診療指南》:將血尿酸降低至360μmol/L以下,可控制病情,促進已有痛風石的溶解,同時可預防腎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