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產量高不高,早了晚了都不妙,合理安排播種時間才能高產

很多種植玉米的農戶都覺得玉米播的越早越好,其實不然,播種早了反而容易造成出苗不好。我們種植玉米都應該清楚玉米種子一般在6°到7°的溫度就可以發芽,但是發芽會很慢,如果我們播種早了可能達到了種子發芽的溫度,但是早春的時候氣溫變化十分快,種子容易在上下起伏的溫度差收到嚴重影響比如會出現苗子弱或者苗子造到凍傷,這樣就極大的降低了出苗率,影響產量和提高了種子成本。而且溫度低的時候苗子發芽慢,一直處於發芽期,抗性弱,這樣也很容易被病菌感染,發生病害。

玉米播種要根據當地的其後來定,時間都有不同,但是我們只要找到適合當地合理條件就能很好確認播種時間,基本上地表溫度穩定在10°以上的時候是適合播種的溫度,我們可以測一下表層5到10釐米深度的土壤溫度,維持在10°以上我們就可以播種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播種期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玉米產量高不高,早了晚了都不妙,合理安排播種時間才能高產

玉米收穫

播種期主要影響這些方面:產量、玉米苗子強弱、玉米幹物質積累、籽粒灌漿

1、產量

隨著播種期後延,播種愈晚,產量愈高,最後一期產量達到最大值。若以4月22日產量為100%,則每延遲7天播種,相應增產幅度5.5%、12.0%和13.0%。在構成產量的穗數、粒數、千粒重的3個因素中,單位面積穗數受玉米播種時土壤水分、地溫和保苗措施以及空稈率的影響,收穫時略有差異,但並不顯著。隨著玉米播種期的推遲,每穗粒數有規律地增加,相應每穗總粒重也隨之增加,達到顯著標準。

玉米產量高不高,早了晚了都不妙,合理安排播種時間才能高產

玉米播種

2、植株形態

不同播種期的玉米植株形態略有差異,表明隨著播種期的推遲,植株和穗位順序增高,節根數略有減少。但每個播種期植株葉片數都是22-23片,基本上沒有變化。在不同播種期處理中,第12個葉展現時單株葉面積和群體葉面積基本是相同的。從12片展葉以後,由於晚播處理,相同葉齡植株處在較高的氣溫條件下,生長旺盛,不同處理間葉面積呈現明顯的差異,從而影響到決定單位面積產量的葉面積指數(LAl)。播種越晚,LAI值越大,持續有效時間越長。

3、幹物質積累

春玉米幹物質積累遵循S型曲線發展。在4個播種期處理中,群體和單株幹物質積累變化規律完全一致。在1-12片展開葉,幹物質積累差異很小。從12片展葉至葉片全部展現,幹物質積累迅速增加並出現顯著差異,播種愈晚,幹物質絕對量增加愈多。早播時,葉片、葉鞘和莖稈的幹物質積累量達到最高峰期的時間均早,但以後迅速下降,積累量顯著減少。晚播時,植株各器官幹物質積累達到高峰期時間較遲,但以後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增加了生育後期幹物質積累數量。

4、籽粒灌漿

玉米籽粒灌漿進程亦呈S型曲線發展。不同播種期處理從抽雄受精至千粒重達到最大值,氣象條件,特別是溫度對籽粒灌漿有重大的影響。隨著播種期推遲,籽粒有效灌漿時間延長。玉米灌漿階段晝夜溫差積累值與灌漿持續天數呈正相關。晝夜溫差愈大,灌漿持續天數延長,千粒重也最高。

玉米產量高不高,早了晚了都不妙,合理安排播種時間才能高產

籽粒灌漿越大,玉米越飽滿


總結:種植戶都知道玉米播種有“春爭日,夏爭時”、“夏播爭早,越早越好”的說法,但是我們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自己播種的時間,因為這從很大一方面就決定了我們後期的產量。一般認為,當土壤溫度至少有5-10天的時間已達到10℃-12℃時,可以播種。播種時理想的土壤含水量為70%~75%。在土壤墒情較差,播種期間乾旱時間較長的年份和地區,需進行灌溉或坐水種。此外還可調整播期,使玉米在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如抽雄前15天至抽雄後的15天內避開季節性的乾旱。中早熟品種適播期較長,可根據氣候、土壤以及綜合生產形勢選擇播種期。

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或者有自己的一些小方法和建議可以評論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