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吃3年白菜,雍正得知后将其满门抄斩,这是真的吗?


在清朝雍正年间,各类惊心动魄的历史掌故里,“两江总督因吃白菜被满门抄斩”是流传甚广的一桩。

以各类野史的流传版本,这桩“灭门惨案”的全过程是这样的:雍正年间的两江总督唐文尧,俭朴到顿顿吃煮白菜,消息传到雍正帝耳朵里,把这位冷面帝王都感动得不轻。可再仔细一查,原来这唐总督吃的,可不是普通的白菜,一盘“白菜”全是白菜中间的菜心,其他菜叶菜帮全扔掉。吃这么一盘“白菜”,就要白扔一堆菜。而且他家烧饭用的,更不是普通柴火,却是上好人参。吃这么一顿饭,就是活活烧钱。如此“烧”法,这唐文尧哪里是艰苦朴素?分明是个骄奢淫逸的巨贪。雍正帝的感动立刻变成了愤怒,大手一挥,把唐文尧来了个满门抄斩。

这么个大反转的故事,长期在民间流传。不过对照历史,却是严重的不靠谱——雍正年间,大清各级衙门,都没有一个叫“唐文尧”的官员;至于“烧人参吃白菜”,更是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常见情节套路,主角不知置换了多少。

大清官员的“幸福”生活

不过,别看“唐文尧吃白菜被灭门”是假的,但这桩掌故背后,却透出清朝历史三条重要信息。

第一条,就是康熙晚年至雍正登基伊始,大清官员的“幸福”生活。当时的大清官员有多“幸福”?或者说,传说中唐文尧“烧人参吃白菜”的操作,放在清朝官场上是什么生活水平?可以看看真实历史上,几位封疆大吏的收入状况:仅是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山东巡抚陈锡就侵吞“捐谷银”200万两;康熙四十八年至六十年,山西巡抚苏克济私吞公款400万两;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河督赵世显贪污税银40万两……诸如“受贿”“供奉”之类的收入,都还没算进去。

也就是说,在康熙的“宽仁”治理下,那年头的大清官员,使个眼色抬抬手,白银就长了腿似的往口袋里跑。同样“幸福”的,还有十分“融洽”的官僚关系——既然都要捞钱,大家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当然要互相“帮助”。官员间互相吹捧成风,分钱更不脸红:平日里如“平安钱”之类的馈赠多如牛毛,贵州巡抚黄国才进京一路,就收了“馈赠”一万四千多两,几乎是躺着就有钱花。到头来,都是老百姓买单。

既然“躺着有钱花”,大清官员的风格也变成了“躺着办事”。各级衙门懒政成风,连六部九卿衙门都是“未久即散,归家偃息”,也就是到了衙门露个头,转屁股就回家歇着。地方官员日常都忙着应酬,府衙竟都很少去,以至于各类大小公务,全都“生全以养皆置之高阁”,除了搂钱跑官积极,日常全歇班。

雍正帝近乎零容忍的反贪

如此“幸福”的大清官员生活,也就日复一日,终于把大清朝糟蹋到“内外府库无不亏空”的地步。大清朝各省亏空突破千万两,农民起义也不消停。如此烂摊,好不容易争来皇位的雍正帝咋接盘?这就是“吃白菜灭门”事件带来的第二条重要信息:雍正帝近乎零容忍的反贪。

其实,虽说“两江总督唐文尧”并不存在,但诸如总督巡抚类的高官们,别看在康熙年间“放飞”惯了,到了雍正年间,却是一茬茬落马:雍正帝登基后的第一个月,就给天下官员颁下严令,随后成立了“会考府”,康熙晚年时各级官员的烂账,一件件拉清单,拉好了清单就照单抓人,昔日“幸福”的大清官场瞬间鬼哭狼嚎一片。

于是,单是在雍正登基的头一年,大批“封疆大吏”就纷纷落马,比如湖广布政使张圣弼、山西巡抚苏克济、苏州织造李熙、河道总督赵世显、江苏巡抚吴存仁等高官狼狈下课。到了雍正二年,闽浙总督满保叫起了苦,福建浙江两省官员有一多半落马。湖南全省官员被抓走了一半,直隶能“幸免”的官员更寥寥无几。

满门抄斩?倾家荡产!

那么,碰上“唐文尧”这样的蛀虫,雍正帝真的会将其满门抄斩?这就带出了第三条重要历史信息:满门抄斩?那雍正帝找谁收钱?

在雍正帝眼中,这一个个可恶的贪官,何尝不是一头头财产丰厚的“肥猪”?他在位时一大重要国策,就是追赃追赔。只要官员出了经济问题,那别管大官小官,一律一追到底。为防这帮人钻空子,别说不会满门抄斩,连“官员自杀”都明令禁止,一个官员自杀,一群家属下属都要加倍赔钱。此外还有严令,既不许在任官员擅自赔偿,更不许其他官员“代赔”,就防着他们巧立名目勒索百姓。

所以,倘若历史上真有唐文尧这样的贪货,撞到雍正手上,他的下场绝不是满门抄斩这么简单,而是会倾家荡产,全家都被雍正帝抄个精光。比如山西巡抚苏克济与河道总督赵世显,都是家当统统被抄光。要是官员赔不起咋办?没事,当官的谁没有个三亲六故,总不能光沾人家便宜嘛,全都来代赔!这一代赔不起?不还有儿子孙子嘛,一代代赔。照雍正帝话说:“毕竟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