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与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与安史之乱

李隆基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李隆基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一是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友好关系。二是西南的南诏国。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兵达二十万之多。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

唐玄宗李隆基与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形势,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兵力空虚之际,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

天宝十五载(756年),叛军占领东都洛阳,防守首都最后防线潼关的唐将哥舒翰,虽拥有近二十万的军队,但因是临时凑集来的,缺乏战斗力。而唐玄宗和杨国忠对哥舒翰不放心,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结果,哥舒翰在灵宝被安史叛军打败,全军覆没,哥舒翰也做了俘虏。同年六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 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到马嵬坡(陕西兴平西),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又迫李隆基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李隆基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

唐玄宗李隆基与安史之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