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国之青海系列:海东市,名字怎么来的?

海东市因位于青海湖东部而得名。又因位于黄河和湟水交接地带,史称“河湟间”或“河湟地区”。

秦以前为古羌人居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归护羌校尉领护。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开始隶属金城郡(治所由今甘肃兰州移至今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西沟乡)。

金城郡所辖13个县中,在今青海东部地区的有允吾、临羌、破羌、安夷4县及河关县的部分地区。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建安十年(196~205年)期间,金城郡西部析置西平郡(治今西宁市)。今海东市所辖西部地区隶西平郡。西晋时新设晋兴郡,治所约在今民和县上川口。

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北凉等,其中南凉王国的都城在今乐都时间最长。北魏时期隶属鄯州下辖的浇河、洮河等郡。隋唐时,今海东市乐都区仍为鄯州治所,今乐都区曾是唐代陇右道治所。陇右道一度统辖今甘、青、新部分地区,乐都区曾是西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地。“安史之乱”后,河湟一带被吐蕃控制近百年。北宋时,隶属唃厮啰政权。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隶属廓州(治今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湟州(治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南宋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隶属金朝在青海东部所设诸州。5年后,隶属西夏统治下的廓州、乐州。元代隶属甘肃行中书省西宁州(将宋、夏时的乐州、廓州并入)。明代隶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下的西宁卫,西宁卫所辖右千户所驻今乐都区碾伯镇。清初沿袭明制,但卫之上出现西宁厅。

康熙年间开始隶属甘肃省。雍正二年(1724年),隶属西宁府的西宁、碾伯等县。乾隆年间,先后增设巴燕戎格厅和循化厅。

1913年,隶属甘肃省海东道。巴燕戎格厅改称巴戎县。1914年6月,海东道改称西宁道。1927年废道,改隶甘肃省第四行政区。1929年元月开始隶属青海省,辖区碾伯县改称乐都县,并析置民和县,巴戎县改称化隆县,循化厅改称循化县,增设互助县。1938年3月划全省为7个行政督察区,拟于东部农业区设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个行政督查区,后来由于距省城较近,不了了之。

1949年9月青海省解放。1978年10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海东地区行政公署,为青海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地专级)。下辖平安、乐都、民和、湟中、湟源、5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979年6月,正式建立海东地区行政公署,驻平安县平安镇。1986年所辖民和县改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999年12月所辖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2013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东地区,设立地级海东市;撤销乐都县,设立乐都区。海东市人民政府驻地由平安县移至乐都区碾伯镇。沿用至今。


地名看中国之青海系列:海东市,名字怎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