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說起西班牙的領土,有一個很讓西班牙人很憋屈的地方,那就是扼守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直布羅陀海峽,迄今都是英國領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直布羅陀被英國人佔領,西班牙人卻在直布羅陀海峽的非洲一岸,保有一塊自己的飛地——休達港,也算是領土上的一些補償吧。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休達的地理位置,地處非洲卻是西班牙領地

不過,西班牙人是怎麼獲得休達港的?休達港歷史上多次易主,這座城市雖然地處非洲,它的歷史卻記載著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1.“休達”的起源,西班牙統一之前的軍事要塞

公元前七世紀,腓尼基人抵達了現在休達這個地方,算是第一批來到這裡的“文明”民族。作為商業名族,腓尼基人在三千年前把生意做遍地中海沿岸,他們賦予了這個城市第一個名字——埃普耶拉。

此時的腓尼基人所成立的國家聲名顯赫,那就是後來羅馬的勁敵迦太基。迦太基不僅是羅馬的勁敵,在羅馬之前幾乎周邊所有國家都覬覦迦太基的繁華。

公元前三世紀,不斷擴張的羅馬帝國與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包括埃普耶拉在內的北非迦太基屬地獨立了出來,成為努米迪亞王國。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幸虧努米迪亞王國獨立出來,並主動親近羅馬帝國。第三次布匿戰爭結束後,羅馬人針對迦太基實行了種族滅絕政策,迦太基城的大火燒了十七天,隨後羅馬人把灰燼掘起,撒上一層粗鹽,就是為了讓這個地方徹底消失。

努米迪亞王國不得不與完全妥協羅馬,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而羅馬人抵達埃普耶拉這個城市後,便賦予了這個地方另一個名字,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休達”。

據說是因為休達有七座山峰,而“休達”這個詞正好是“七”的發音,不管怎樣,作為北非的一座城市,休達總算是併入了歐洲國家的領土,開始接受羅馬文化的影響,這一影響就是四個世紀。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現今迦太基城廢墟

隨後休達的命運就與羅馬捆綁在了一起,首先是努米迪亞王國被羅馬同化到覆滅,然後又在東西羅馬分裂後併入西羅馬帝國,以至於後來西羅馬覆滅時同樣也遭受到了蠻族汪達爾人的入侵。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汪達爾人所造成的恐懼深入歐洲人內心,甚至在部分歐洲通用語言中,大多數與野蠻相關的詞彙都有“汪達爾”這個音節。雖然汪達爾人氣勢洶洶的衝擊文明世界,但最後真正覆滅西羅馬帝國的是與汪達爾人一同進攻的另一支蠻族西哥特人。

相比汪達爾人的野蠻,西哥特人還是有幾分收斂的,主動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衣缽,延續了西方文明。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野蠻的化身汪達爾人入侵羅馬文明

汪達爾人不僅慾望無止境,戰鬥力也是無人能及。當時,整個北非都處於汪達爾的統治之下,西哥特人佔據著西歐洲大陸。

眼看著原來的手足西羅馬帝國被蠻族瓜分,東羅馬帝國統治者查士丁尼展開了北非收復戰爭。公元534年,在東羅馬帝國將軍貝利薩里奧的進攻下,汪達爾王國淪陷,至此汪達爾人像腓尼基人一樣退出了歷史舞臺。

此時東羅馬帝國頗有攻入西歐大陸的希望,休達作為進攻伊比利亞半島的重要軍事要塞立刻得到東羅馬帝國的重視,可惜東羅馬帝國此時已是強弩之末,無法戰勝已經完全吸納西羅馬帝國文化的西哥特人,最終不得不從北非撤退,至此以來,休達落入西哥特王朝的統治之下。


2.西班牙淪陷,休達淪為阿拉伯人入侵歐洲的臺階

我們如果站在另一個角度看,東羅馬帝國正是藉助休達這個重要的位置來入侵西哥特王朝,無論是歐洲進攻北非,抑或是北非進攻西歐,在那個行軍能力緩慢的年代,休達的軍事作用無與倫比。

百年過去,曾經盛極一時的西哥特王朝被法蘭克王朝擊敗,領土只剩下了伊比利亞半島。其實,任何一個王朝都有著黑暗和黃金時代,但是風雨中的西哥特並沒有注意到,

黑暗如北非沙漠中的幽靈,正在蠢蠢欲動。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公元700年西哥特王國領土

710年,休達的領主朱利安伯爵迎來了一支阿拉伯人軍隊。在那個時代,阿拉伯人的印象幾乎等同於前時代的汪達爾人。蠻族入侵,休達自然應該全力禦敵,可根據阿拉伯人的史書記載,因為西哥特王曾虐待過朱利安的女兒,朱利安卻與西哥特王關係惡劣。於是,本著報復的心理和對西哥特王朝的仇恨,朱利安假意投降,將阿拉伯人拉向了伊比利亞半島。

朱利安一開始的設想十分美好,就算提供一個補給地點,這些不自量力的阿拉伯人也動搖不了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王朝,不僅休達不會遭受戰亂,之前自己女兒的仇也可以報。

但實際上朱利安低估了這些“蠻族”的戰鬥力,這引狼入室的做法不僅讓西哥特王朝在714年徹底覆滅,更北邊的法蘭克也是拼盡全力才抑制住這群阿拉伯人。

為虎作倀的朱利安本意是保護休達,可卻又得罪了另一波“蠻族”柏柏爾人。這些散佈在北非的蠻族部落,平時與西哥特王朝雖然有所摩擦,但好處也享受不少。現在異域阿拉伯的異教文化入侵到北非,自然引起了柏柏爾人的不滿。740年,柏柏爾人衝進了被阿拉伯人佔領的休達,幾乎摧毀了這座城市。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遊牧民族柏柏爾人獨特的穴居建築

阿拉伯人此時已經在伊比利亞站穩了腳跟,眼下這些柏柏爾人的威脅還不足以吸引阿拉伯人的目光。沒有自己民族文明的柏柏爾人,在周圍伊斯蘭文化的不斷薰陶下,漸漸由牴觸轉為接受,開始重新敬仰阿拉伯人,從此歷代王朝都向阿拉伯人宣誓忠誠。

休達不久後也迎來了重新修建,直到931年阿拉伯倭馬亞王朝接手,休達一直處於柏柏爾人的統治下,但又接受著伊斯蘭文化的薰陶。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阿拉伯人統治時期在休達修建的城牆,現今已經遠離戰爭的硝煙

隨後的幾個世紀中,不僅在伊比利亞半島,阿拉伯人與歐洲人的衝突幾乎擴展到了整個歐洲和中東,休達在這期間雖然幾度易手,但終歸是在阿拉伯的統治之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作為侵略西班牙的一塊跳板。此時的休達,存有的歐洲文化血脈在一點點消逝。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強盛時期的阿拉伯倭馬亞王朝領土


3.葡萄牙登場,大航海時代開啟

漫長中世紀,籠罩在歐洲的黑暗似乎看不到邊緣,大國沉迷腐朽的信仰,小國不得不在夾縫中生存。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如火如荼,而鄰居葡萄牙則窮困潦倒,三面圍堵,除了向南邊發展外沒有任何方法擴張領土。

於是在1415年,葡萄牙國王胡安一世帶領他的幾個兒子突襲了休達,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把這座屬於摩爾人的城市佔領下來。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所謂的摩爾人正是之前的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和黑人的混血民族,現如今的英語文獻中多指摩洛哥人。摩爾人的文化是伊斯蘭文化,休達作為鏈接非洲與歐洲的關鍵軍事地點,既能幫助北非入侵伊比利亞,也能幫助歐洲人入侵北非。

此時阿拉伯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勢力已經如同風中殘燭,葡萄牙只需要“哄騙”住自己人就行了。胡安一世與兒子佩德羅演了一齣戲,佩德羅拿著一根名為“阿里奧”的棍子,聲稱:“主啊,我用這根棍子足以保衛休達,使他免受所有敵人的侵害。”

而胡安一世則詢問他是否能擔當起如此重任,佩德羅則以上帝起誓,全軍上下一致發誓要保護休達,甚至連歐洲的教廷也承認了葡萄牙對休達的侵略。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佩德羅的墓,他在成為休達總督後回到了葡萄牙

表面上葡萄牙人是為了向非洲傳播基督教所以才佔領休達,而實際上這只是葡萄牙向海外擴展的第一步,非洲大陸數不盡的金銀財寶才是葡萄牙人的真正目標。至於那根名叫“阿里奧”的棍子,只不過是當時歐洲一種類似高爾夫的球類運動道具而已,現今這跟棍子還保存在休達非洲聖母避難所裡。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位於休達的“聖母避難所”,實際上是一座天主教教堂

無論如何,葡萄牙人的確假借著上帝的名義佔領了休達。至於伊斯蘭世界那邊,休達原本屬於酋長國菲斯,葡萄牙又通過外交手段讓菲斯承認休達屬於葡萄牙,並從此用葡萄牙語作為當地的母語。至此,休達再次回到歐洲文化的懷抱。

但我們都知道,休達現在是西班牙的城市,那麼休達又是怎麼跟西班牙搭上關係的呢?


4.“棄車保帥”,休達再次易手

葡萄牙接受休達後,這個接近暴風眼的地區所經歷的風雨絲毫沒有減弱。葡萄牙以休達為踏板,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一躍成為歐洲強國,而之前的菲斯酋長國卻在葡萄牙擴張的同時陷入內亂滅亡了。摩爾人算得上最早“享受”到殖民的民族,於是民族主義高漲的摩爾人為自己而戰,摩洛哥王國從此誕生。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1572年的休達港

然而摩洛哥的起步不僅算不上一帆風順,反而一塌糊塗,很快王朝陷入混亂。此時葡萄牙為了保住休達,決定遏制內陸的摩洛哥,企圖靠侵略一勞永逸。1578年,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安、摩洛哥國王阿卜德·馬利克和摩洛哥被廢國王穆泰瓦基勒正面交鋒,史稱三王之戰。

塞巴斯蒂安抵達休達,這座軍事型城市成為歐洲大軍的登陸艇,塞巴斯蒂安的軍隊勢如破竹,摩洛哥被廢國王穆泰瓦基勒很快投降。塞巴斯蒂安想趁勢拿下阿卜德·馬利克,心高氣盛的他拋棄了休達等港口陣地,深入內陸與阿卜德·馬利克決戰。

戰爭的結果很出乎意料,葡萄牙人雖然精銳,但戰線過長,且缺少補給,最終在馬哈贊河折戟沉沙,御駕親征的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安戰死。

雖然摩洛哥國王阿卜德·馬利克也在馬哈贊河戰役獲勝後的第二天就病死了,但這一戰讓摩洛哥搖身一變成為西北非唯一強國。(不必太懷疑這位國王怎麼死的這麼巧,因為古代戰爭中除了戰死,傳染病等導致的病死的也不在少數)

然而也正是阿卜德·馬利克的死,摩洛哥的軍隊並沒有向北推進,休達仍然在葡萄牙人的手裡。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三王之戰,左為葡萄牙軍隊

而葡萄牙所承擔的後果是致命性的,因為戰死的國王塞巴斯蒂安並沒有子嗣,這讓西班牙得以趁虛而入,1580年,具有繼承資格的西班牙國王進入葡萄牙,自此葡萄牙被併入西班牙帝國。

聽起來很魔幻吧,但在歐洲歷史上非常常見:一個國家的國王沒有子嗣,就從另外一個國家的王族中找個親戚來繼承本國王位。因為歐洲各國王室之間通婚太多,還有霸佔好幾個國家王權的超級家族現象呢。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十六世紀葡萄牙地圖

接下來就是歐洲爭霸的年代,百年來葡萄牙辛辛苦苦積攢的財富不得不被西班牙揮霍殆盡。尤其是1618年到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缺少國王的葡萄牙被捆綁進哈布斯堡聯盟,隨著哈布斯堡聯盟的失敗,這個國家徹底陷入低谷。

在英國的干涉下,葡萄牙與西班牙於1688年簽訂了《里斯本條約》,條約讓葡萄牙獨立了出去,而休達則割讓給了西班牙。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十九世紀休達地圖

幾千年過去,“休達”這個詞已經不在是“七”的意思了,或興或亡,休達就像是一個矗立在海岸的衛兵,雖然是文明的衛士,但總是在這些“文明”想要侵略他時才被想起。

休達港: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如何見證歐洲大陸王權的興衰罔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