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作文怎麼寫?在還原與追問中尋找作文的靈魂

疫情作文怎麼寫?在還原與追問中尋找作文的靈魂

疫情作文怎麼寫?在還原與追問中尋找作文的靈魂

簡介胡立根

胡立根,教育部、財政部國培專家庫專家,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廣東省勞動模範;廣東省首批教師工作室、深圳市首批專家工作室雙料主持人,深圳市名師工作室建設指導小組專家;廣東省中語會理事、學術委員;多所大學的講座教授或兼職教授。研究領域涉及中學語文教育、中國文化等,出版論著頗豐。

同學們,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看到了全民總動員,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看到了醫務人員、基層幹部奮不顧身,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還了解到一些可歌可泣的事蹟。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疫區居民的艱難與無奈,既看到了人性的高尚,也看到了人生的卑微;既看到了共克時艱,也看到了生離死別;既看到了堅強,也看到了無奈。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百態,嚐到人生百味。面對這些,你應該有寫一點東西的衝動吧?

但是怎麼寫出優質作文呢?可能有這麼幾步要走:

第一步 蒐集材料

寫好作文不是看到什麼就動筆,而是要先蒐集一些材料,尤其是一些能夠觸動心靈的事例,尋找材料給你的衝擊力。

例如,如下的鏡頭或事例,可能會給你一些衝擊:

由於突然的封城,不少家庭生活陷入極度困頓,連衛生紙都在省著用。

由於封城,多少其他病患者的常備救命藥品突然斷供。

有人因為隔離,家中寵物斷糧。

有人因為隔離,家中病弱的孩子危殆。

有一位女老師,孩子出生才半歲,丈夫和老人感染,自己高度疑似,封城之後,她在呼喊,誰來帶這半歲的孩子?她要救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那半歲的嬰兒。

疫情爆發,大批病人被確診,病床不夠,一位90歲的老人為了給64歲的兒子等一張床位,在醫院獨自守候五天五夜。

電影人常凱,一家四口相繼染病,相繼離世,常凱留下的遺言是: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永別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兒子染病身亡,一對醫生夫婦在兒子遺體前說:兒子,沒想到是爸爸媽媽來送你,爸爸媽媽和你告別了。作為醫生的父母沒有將你的病治好,但反過來還將你的有用的器官捐獻給我們的病友,這是爸爸媽媽做出的選擇,沒有徵求你的意見,請你原諒爸爸媽媽……

看到這些材料,你可能會流淚,可能會嚎啕大哭,甚至可能會有些悲憤。是的,應該沒有誰面對這樣的情形,面對這樣的慘況,能夠無動於衷。

但是,就寫我們的流淚?就寫我們的痛苦?或者寫我們的悲哀與無助?寫這些當然也有價值,但是價值有限。因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動物也會。

第二步 還原與追問

在盡情流淚之後,不妨再冷靜一下,做些還原與追問,進到事情的裡面或者背後。

我們可以嘗試做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情境還原。還原事情的外在環境、事件過程、人物內心世界。不妨設身處地,憑藉我們的想象,看看能不能還原當時的情景,尤其看看能不能進入當事人的內心世界,想想他們遇到了什麼,他們當時需要什麼,他們的情緒,他們的心情,他們的表情,他們最大的願望。

第二件事,是理性追問。就是追問材料背後隱藏的原因、給人生的啟示、說明的問題、事件意義。就是不停地去追問:為什麼會這樣?甚至可以去假設,如果中間出現什麼情況,結果會不會有所改變?或者問,逝者已矣,我們生者該怎樣?或者追問,此情此景,當事人是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態度,就像那對醫生夫婦將兒子遺體的有用器官捐贈病友,換作他人會是怎樣的?從中可以發現怎樣的精神?可以發現怎樣的生命態度?還可以由此去思考國民,思考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等等。

第三步 尋找作文的靈魂

在上述的情境還原和理性追問中,我們一定會有新的發現,這樣,你可能會觸及生活的真諦,進而思考人生的價值,觸及生命的意義和本質,懂得人生應該採取的態度。而且這種發現,基於活生生的事實,基於觸及我們心靈深處的慘淡現實,是有血有肉,有理有據的。

我們必須明白的是,我們的作文是給別人看的,我們無非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是生活觸及了我們心靈深處的什麼,我們從生活中領會了什麼,或者發現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別人之所以看我們的作文,無非也是因為這些。

所以,像這樣的疫情中的作文,如果我們是當事人,可以真實披露一些別人不知道的信息,就像新聞、消息的寫作那樣。

如果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是在利用別人的第二手材料進行作文,你講的事實本身已經沒有新聞價值,這樣你的文章價值就不在材料本身,而在材料給你的感受,在你怎麼進入材料,進入事件中人物的心靈,在於怎麼尋找材料背後的意義,你從材料悟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這才是作文的靈魂所在。

即使是當事人第一手材料的披露,也不只是純客觀的記錄。寫你的親歷親見,也是要傳達你的感受和你的思考的。材料背後你的感受和思考,才是作文的靈魂所在。這就是學生作文的提煉功夫,也是具體寫作的目的所在。

當然,我們說材料背後的感受和思考是作文的靈魂,並不是說,所有作文都要抒情,都要議論,作文根據文體的特點和個人風格,有的是可以直接抒情和議論的,但有的也沒有直接抒情和議論,而是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隱含於敘事描寫之中,像小說,像不少敘事散文。而且越是高手,感情和思想可能越是隱藏得越深。像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作者對孔乙己的同情、對封建科舉制的批判,全都隱含在生動的敘事之中。

第四步 選擇角度與體式

寫作文總是有角度和體式的講究的。

角度有兩個含義,一個是說話者的身份。你以什麼身份出現在文中?讀者是誰?你和讀者是什麼關係?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第二個是你的觀察或者思考角度,或者叫立意角度,如親情角度,生命角度,人性角度,等等。

作文除了角度,還有體式。用什麼體裁,用什麼方式。或議論,或抒情,或書信,或日記,或現場直擊,或採訪。要尋找自己熟悉並適合作文內容的角度與體式。

第五步 構思與具體成文

文章的構思和具體寫作,與我們寫其他作文沒有本質區別。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我們面對的是災難中的悲情,敘寫悲情的作文,最難的是情與理的關係和度的把握。

從情的角度,面對痛苦,面對同胞的慘況,我們難免悲痛,有情當然要抒,當哭則哭,但不可過度縱情,當適可而止,所謂哀而不傷,悲而有節。我們寫作文的目的不是讓讀者沉浸於悲傷之中,恰恰是要讀者們從悲傷中走出來,以利以後的生活。

從理的角度,面對災難,我們有追問,但是追問中不可胡亂指責,不可隨意上綱上線,要保持真正的理性,要注意說話的藝術性,批評的可接受性,建議的樂從性,只有這樣,我們的作文目的才能達到。魯迅先生說,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鬥,像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言說趙太后,都是理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典範。

疫情作文怎么写?在还原与追问中寻找作文的灵魂

—END—

出品|《深圳青少年報 · 中學週刊》

感謝瀏覽

深圳少年派

在這裡,我們

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疫情作文怎么写?在还原与追问中寻找作文的灵魂

合作電話:0755-835217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