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籃,你知道它曾是西湖六大名產之一嗎?上世紀70年代,在江浙滬非常吃香

前天,杭州火柴廠廠長胡午寅打進85100000熱線說,他剛剛收到一件禮物——一隻竹籃,瞬時勾起了許多記憶。


“這就是正宗的杭州籃啊,我讀中學時,每天要挎著兩隻籃子,到離家300多米的護城河洗菜洗碗……”胡廠長說,幾十年前,杭州籃和西湖龍井、都錦生絲綢一樣,是杭州特產之一,現在純手工編的杭州籃,已經非常少見了。


杭州籃,你知道它曾是西湖六大名產之一嗎?上世紀70年代,在江浙滬非常吃香

胡廠長的竹籃是仇奶奶送的,兩家是親戚,仇奶奶住龍塢鎮外桐塢村。


前天,我慕名來到外桐塢,趕巧仇奶奶又砍了新竹,受親朋兒女託請,她要再多編幾隻,小兒子家的春茶要開採了,正好也能用到。


仇奶奶叫仇建英,眯眯眼,笑容可掬。竹子是前一天她上山砍的,去掉枝葉,從中劈開,一根變兩根,兩根變4根……一根竹子劈到後來,成了細細長長、寬不過2毫米厚1毫米的竹篾,就能編了。

仇奶奶先用竹篾搭成六邊形籃底,然後往上層層疊加。


為了籃子結實,竹篾間要儘可能緊密,收緊全靠手上力氣,仇奶奶的雙手從手指到掌心,一層厚厚老繭。


杭州籃,你知道它曾是西湖六大名產之一嗎?上世紀70年代,在江浙滬非常吃香

仇奶奶結滿老繭的雙手

“編竹籃最傷手,初學的人沒有不受傷的,老師傅不注意也會割到手,扎到刺。”仇奶奶說。


仇奶奶今年70歲,編竹籃編了50年。她說早些年糧食不夠吃,村裡竹子多,又靠近杭州城,差不多家家戶戶都編竹籃,送到城裡賣。


“三四十年前,一隻籃子能賣到8毛、一塊錢。”仇奶奶小兒子李世良在一旁說,他10多歲跟村裡的大孩子,騎自行車到離家20公里的紅太陽廣場(現在的武林廣場)和賣魚橋一帶賣竹籃。


“那時候人還沒車高,自行車橫樑騎不上去,一隻腳從車架掏過去踩。早上4點多出門,風吹過來,車子兩邊擺。到城裡擺攤,一條街都是賣籃子的,誰的品相好就賣得快,運氣不好一整天還賣不完,又累又餓,賣不完只好帶回家……”


上世紀80年代,茶田包產到戶,茶葉成了村裡人家的經濟支柱,編竹籃又苦又累又不賺錢,做的人家就少多了。

杭州籃,你知道它曾是西湖六大名產之一嗎?上世紀70年代,在江浙滬非常吃香

仇奶奶現在也只是偶爾編編,別人請仇奶奶幫忙編個籃子,她擺擺手,得空了再說。人家堆著笑,說給奶奶添麻煩了,您得空做的時候順帶多做一隻吧。“請不動她的,編杭州籃她要看心情。”小兒子李世良笑著說。

春節到現在,仇奶奶幾乎沒出過村,不走親戚,不聚餐,也不打牌。大兒子在城裡開飯店,往年春節工人回家,她就去幫忙,洗菜配菜。今年受疫情影響飯店沒開,仇奶奶一下子閒了下來,用她自己的話“忙了一輩子,閒不住,不幹活渾身不得勁”。這才開始又編起杭州籃,過去親朋好友託請的,一併編好寄過去,聽別人誇她編得好看,奶奶心裡很受用。

杭州籃,你知道它曾是西湖六大名產之一嗎?上世紀70年代,在江浙滬非常吃香

杭州籃,你知道它曾是西湖六大名產之一嗎?上世紀70年代,在江浙滬非常吃香

正在編竹籃的仇奶奶

聽李世良說,現在村裡會編竹籃的,估摸不超過20個,仇奶奶幾乎算是最年輕的了。


“這活又累又苦,年輕人誰願意做呀,我也不耐煩做。”仇奶奶說。編竹籃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編一整天就坐一整天,一天下來腰痠背痛。從一根竹子到一隻籃子,要花一天,從經濟效益看,肯定不值。


前天胡廠長收到竹籃後也很感慨,他說杭州籃和他的火柴一樣,從社會功能上講,基本上完成了歷史使命,可能最終會進入博物館,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老讀者回憶杭州籃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開始施行,塑料袋有償使用,環保袋從那時開始普及。有的快報讀者想起了杭州籃。一位胡女士打進85100000熱線說,她想買個杭州籃裝菜,但跑了很多農貿市場和雜貨店,都買不到。快報報道後,很多讀者來電提供關於杭州籃的線索,也有不少讀者回憶起杭州籃的往事(以下文字節選自《都市快報》與《杭州日報》當年的相關報道)。


上世紀70年代,我家到小菜場買菜,都是拎上一隻竹籃子的。那時,每戶人家至少有兩三隻竹籃子,多的人家七八隻的都有。因為那時家裡還沒有冰箱可放小菜,多買的小菜,如青菜、蘿蔔、土豆之類都是放在竹籃子裡的。而這竹籃子又有一個優點,八面透風,小菜放在裡面,不會悶壞。


杭州產的竹籃子俗稱杭州籃,做工精巧、精細,外形美觀且口小、深,也結實耐用。寧波產的竹籃子相對來說比較粗糙,口大、淺。因此,寧波人一般都喜歡用杭州籃。那時,不知為什麼,杭州籃似乎不出杭州地域,在寧波一般是買不到的,大家用的杭州籃基本上都是出差到杭州買回去的。魏信德(寧波)


上世紀70年代,我出差到杭州,辦完事,總要去官巷口一帶,買上幾隻杭州籃。大的是給母親上街買菜用的,中的是給鄰居嬸嬸拎點心用的,小的更為重要了,是買給初戀情人用來盛打毛衣的毛線的,裡面可裝二兩重的一個毛線球。那年代出差回家買上幾隻杭州籃送送人是最佳的禮物。丁大正


小時候,等我們睡下,母親便在床邊的煤油燈下做腳叉(泗鄉話:草鞋)……後來草鞋沒人穿了,母親和二嬸去二嬸的孃家龍塢公社學做杭州竹籃……


母親雖然個子小,但手腳利索,一個晚上能做兩三隻籃,一天起早摸黑,忙裡偷閒,能做六隻毛坯籃。父親和哥哥幫著歃籃口、繞籃摜、撕籃撐,姐姐也學著做。每半個月,母親就挑三四十隻籃子去杭州城裡賣,母親說先存放在鄰居永泉大伯在望江門的老屋裡,手裡只拿七八隻去城站、湖濱、岳墳、武林門輪船碼頭賣。城站和輪船碼頭因為上海人、蘇州人、無錫人、嘉興人、湖州人來杭州燒香的特別多,籃子好賣…… 袁長渭


說得出全杭州西湖的六大名產嗎?我也說不全,只知道除了龍井茶葉、滿覺隴桂花、西湖蓴菜等,還有一樣———杭州竹籃。


杭州竹籃產於龍塢龍門坎孫家裡,據孫家裡村民傳說,乾隆南遊至白龍潭觀瀑布,路過孫家裡村,聽見編竹籃的聲音,便隨口吟道:“手裡窸窸窣窣,銀子堆樓角。”好聽。


杭州籃子是有名的,民國初年,上海青幫頭子張孝連到小和山金蓮寺進香,把杭州竹籃的銷售量推向高峰。後凡到小和山進香的人,總要購籃一隻。

想念杭州籃,因為杭州籃是杭州風景的一部分。


[有一種說法,西湖六大名產是:龍井茶葉、滿覺隴桂花、西湖蓴菜、大湖九曲紅茶(產於周浦)、杭灰大理石(產於周浦石龍山)和杭州籃。]莫小米

這張照片(下圖)是我於1978年至1980年間拍的,具體哪一年我記不清了,拍攝地點我記得很清楚,湖濱路靠近平海路的騎樓那裡。上世紀70年代,杭州籃在浙江、上海、蘇南一帶非常吃香,是非常有名的旅遊紀念品,上海人、蘇州人、無錫人遊玩西湖後,都會買上幾隻杭州籃回家留作紀念,湖濱一帶天天都有小販挑著杭州籃向遊客叫賣的,這些小販基本上都是留下東穆塢村或龍塢鎮的村民。章勝賢

杭州籃,你知道它曾是西湖六大名產之一嗎?上世紀70年代,在江浙滬非常吃香


杭州籃,你知道它曾是西湖六大名產之一嗎?上世紀70年代,在江浙滬非常吃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