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特色產業成為脫貧“密碼”

懷化新聞網訊 疫情防控形勢雖然嚴峻,但對於靖州坳上鎮木洞村貧困戶蔣秀斌來說,已經閒不住了。楊梅生產第一戰的序幕早就在春節期間打響,他每天都會花上四五個小時,和妻子一起對山上十多畝臺灣楊梅樹進行打理,剪枝、鬆土、施肥……以提高楊梅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為實現早日掛果豐收做足功課。

蔣秀斌一家五口人,幾年前和妻子靠打零工,維繫家庭生活開銷。家裡種植的十幾畝楊梅因品種老化,產量品質均不行,收入很不穩定。加上兩個讀書的小孩和年邁的母親,生活一直過得很拮据。在2014年的貧困戶精準識別中,他家被評定為貧困戶。

蔣秀斌有山、有勞力,但缺資金、缺技術。在木洞村“四支隊伍”幫助下,蔣秀斌加入以村黨支部為主導的木洞楊梅發展服務中心,並獲得了產業幫扶資金和產業指導員的技術服務。他嚐到了楊梅品改政策帶來的甜頭,十幾畝老品種全部改成了臺梅、烏梅。楊梅山重新煥發生機。

2018年品改楊梅樹進入掛果期,蔣秀斌便一舉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2019年種楊梅的收入達2.5萬元,預計今年楊梅收入好於去年,致富道路越走越穩。

蔣秀斌在靖州並非個例。通過實施楊梅無公害種植,探索“種植基地+加工園區+研發中心+商貿物流+文化旅遊”五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新業態,“中國楊梅之鄉”靖州楊梅特色產業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目前全縣楊梅種植面積9.1萬畝,產值超過10億元,1.5萬名貧困群眾依靠楊梅產業告別貧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梁華 周於 周敦 唐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