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的时代划分及其依据

哲学并不是中国固有的东西,古代的中国有儒学、有墨学、有道学、有心学、有理学、有刑名之学、有法理之学等等,偏偏没有一门学问叫做“哲学”。所谓“中国哲学”这个概念,实际上是近代的时候从外国引进的。

以“中国哲学”来观古代各家学说,好处是可以把“三教九流”不分座次排名,客观地等而观之。古时候有墨家非议儒家,儒家罢黜百家等学问弊端。他们只认为自己的学问是最优秀的,而从主观上排斥其他学问。武行也有所谓的门户之见,这种思想保护的是某一家、某一派的学术繁荣。对整个中国的学术发展是有害的。一家独大,实际上造成了“精神领域的独裁专制”。因此近代学者,引入西方“哲学”这个概念,把儒墨法道都放在同一个位置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可以整体上把握两千多年来的学术变迁历史。这是儒家学者、道家学者所不具备的。

中国哲学史的时代划分及其依据

哲学既然是外来的,哲学史自然不会是纯粹的国产的。哲学史本质上是早期的学者,按照西方的学术,整理中国的典籍材料,发展出来的一门新的学问。最起码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门新学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的历史观是不科学的。古人认为越是古老的东西,就越是美好的,反而越是近世的越不好。大多人是主张“历史退化论”的,即三皇五帝是中华大地的黄金时代,后来一代不如一代,整个历史是“退化”而来的。在这种思想的知道下,是无法整理出一门符合科学常识的“哲学史”来。西方的“科学”传入中国之后,渐渐形成了一种“发展的历史观”、“进化的历史观”。今人认为,历史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古到今是越来越文明了,而不是越来越倒退了。

中国哲学史大概分为这么几个阶段:1、远古时期,从遥远的蒙昧时代到秦始皇大一统,这是中国哲学的结胎时代,传统上叫做“先秦诸子时期”。2、中古时期,从秦始皇大一统,到宋真宗时期。中古时期又可以分为两大段,以佛教传入为时间节点。3、近世哲学,从宋真宗到晚清。近世哲学也可以分为两大段,前期是理学时期,后期是反理学时期。4、当代哲学,从新文化运动。

中国哲学史的时代划分及其依据

中国哲学之所以回在先秦时代“扎堆”出现,是因为四个客观现实导致的。1、战祸连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2、社会固有阶级打破,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阶级变迁。3、贫富不均。4、政治黑暗。这种概括,其实用的也是西方的哲学方法,即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分析“文化”的成因。

到了中古时期,由于政治的大一统,文化出现了大融合现象,汉文化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和支柱。随后新的民族融入,外族学问传入,汉文化分化为两个派系,一派主张学习外来所长来发展自己的文化,这些人奠基了中国式佛学思想。另一派主张坚持本土固有文化,排斥外来文化。所有的文化形式,由于统治需要,都朝着“宗教化”的道路发展,形成后世所说的儒释道三教。

中国哲学史的时代划分及其依据

到了近世,禅宗、道家、道教、儒家、儒家思想融合成了新学问,当时叫做“新道学”,后世称之为“理学”。他们的核心观念,都是从中古哲学中汲取的,比如天道、太极、心性等等。这是一次集大成的发展,但是这种名为新道学的东西,却挂着儒家的招牌行教。随着统治者的重视,理学成了官方意识形态。后来又出现了反对理学的思潮,这时候反对的实际不是朱熹,而是官方意识形态,反对的是文化独裁。在打破重建的过程中,产生了心学、朴学等。然而无论学者宗师如何标榜,自己的学问是经世之学,终究败给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代哲学,是从“救亡图存”运动中发展出来的。社会剧烈的震荡,似乎又回到了先秦诸子所处的那个战国连天的动荡局面。仁人志士纷纷发表救亡言论,为偌大中国谋划未来。哲学发展伴随着哲学的实践,最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学说”占据了主导地位。古今中国哲学发展,先秦诸子和民国思潮两个时期可以说是蔚为大观。两个时代的哲学有着类似的触发背景,社会的剧烈变革所激发的思想活力,造就出很多大家,重新引领了新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