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盜慈禧墓,被他隨意丟到一旁的木疙瘩,價值僅次於皇帝玉璽

古墓是人生終止時最後的定格,也是儲存墓主生活時代文化信息的府庫。隨著時間的流逝,古代墓葬屢經滄桑變故,因為種種原因而被破壞,而最通常的破壞形式,是有意的挖掘,也就是盜墓。古來最為普遍的盜墓動機,都是因為對財寶的慾望。

中國近代史上最出名的一個盜墓人,非孫殿英莫屬。孫殿英年少家貧,從小就沒見識過什麼錢,長大後由於對金錢權利的渴望,便上山做了土匪,走私販毒,牟取暴利。後被張宗昌收編,1926年投靠了國民革命軍,做了一個軍長。國民革命軍北伐進入河北地區,由於這一帶散匪特別多,國民革命軍派孫殿英前往圍剿。路途中,孫殿英見東陵殿宇富麗堂皇,他的貪心便由此而生。

孫殿英盜慈禧墓,被他隨意丟到一旁的木疙瘩,價值僅次於皇帝玉璽


對於孫殿英來說,清朝皇陵無疑是他垂涎已久的一塊大肥肉。清朝皇陵共有五處,三處在遼寧,兩處是河北的慈禧東陵和清朝歷代皇帝所埋葬的西陵,這是清陵的主要部分,乾隆時期是滿清最鼎盛的時期,而慈禧太后則是滿清掌權者中窮奢極欲者之一,所以,這些陵墓當中以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最為奢侈,珍寶無數。1928年,隨著一聲驚天巨響,慈禧的墓葬入口被炸藥炸開,裡面的寶物被孫殿英帶領的士兵洗劫一空,這就是曾轟動一時的孫殿英盜東陵事件。

孫殿英盜慈禧墓,被他隨意丟到一旁的木疙瘩,價值僅次於皇帝玉璽


孫殿英盜墓被發現後,滿人上告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孫殿英,而孫殿英為了逃避懲罰,將所得的寶物送人的送人,能賣的都去賣,其中最為珍貴的便是一柄九龍寶劍、乾隆脖頸上的一串朝珠、慈禧的翡翠西瓜以及慈禧嘴裡含著的一顆夜明珠,許多寶物下落不明,有些甚至流落到海外。這些寶物流落海外,對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幸運的是,孫殿英盜墓時隨手丟棄的一個木疙瘩,被人遺忘在角落裡,以至於不被帶走。

孫殿英盜慈禧墓,被他隨意丟到一旁的木疙瘩,價值僅次於皇帝玉璽


這個木疙瘩是什麼呢?這就是慈禧太后的諡寶,這個諡寶比記錄慈禧生前豐功偉績的諡冊都重要。在古代,有豐功偉績的大將死後都會被皇帝追封諡號,慈禧太后雖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但也有個22字超長的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慈禧不是皇帝,她的諡號和皇帝一樣長,便不能用玉石作為雕刻諡寶的材料,只能用木料。

孫殿英盜慈禧墓,被他隨意丟到一旁的木疙瘩,價值僅次於皇帝玉璽


萬幸的是,正是由於孫殿英等人的不識貨,對木質的東西不感興趣,才使得這珍貴的諡寶被保存了下來。若要問其文物價值,也只比皇帝的玉璽差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