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艦”沉沒121年重見天日:發現一具遺骸,圖8是最重要的發現


【致遠艦】2015年10月,經過權威考古專家的論證,在黃海海域發現的“丹東一號”被確認為北洋水師的致遠艦。至此,沉入水底121年的致遠艦終於重見天日,這是令人感到無比悲壯的時刻。

【打撈出水的零部件】致遠艦是清朝北洋水師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訂購建造的穹甲防護巡洋艦,它是致遠級巡洋艦的首艦。致遠艦的最終結局是這樣的,1894年9月17日致遠艦在彈藥將盡時由管帶(鄧世昌下令衝向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欲使用魚雷擊沉敵軍,無奈遭到日本艦隊的炮彈襲擊,致使志遠號沉入海底,全艦官兵246人全部殉難。

【打撈出水的殘骸】在我們的小學課本《愛國將領鄧世昌》一文中,對致遠艦最終結局給予這樣的描述,“鄧世昌登上駕駛臺,兩手緊握舵輪,開足馬力,向‘吉野’猛衝過去。敵人發現‘致遠’向‘吉野’衝來,立刻集中火力,轟擊‘致遠’。”致遠艦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實名,令無數人唏噓不已。


【海上考古作業平臺】2013年,丹東港正積極籌備著港口擴建工程。施工人員在新港清淤過程中,發現水下有異常磁力反應,結果發現一艘沉船。當年11月,一支水下考古隊開始了對這艘沉船進行了調查,但由於冬季海上風力太大,不久調查結束。

【152MM炮彈】2014年春夏之交,水下考古人員真實對沉船遺址進行調查,發現了不少殘骸,並根據沉船所在位置,命名為“丹東一號”。當時誰也沒有意識到,這艘沉船竟然是百年前的致遠艦。隨著調查的深入,人們發現沉船蠶蛾長達50米、寬11米左右,並發現一門十管格林機關炮及少量彈藥、部分陶瓷器及主炮炮管殘片。

【潛水員在打撈文物】日本海軍司令部編纂的《廿七八年海戰史》,一般是研究甲午戰爭專家的主要根據,這部書編寫於1905年。在《廿七八年海戰史》中,日本方面詳細記載了致遠艦、經遠艦、超勇艦、揚威艦四艘北洋水師艦船,在海戰中沉沒的具體位置。


【完整魚雷引信】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國家就已經成立了關於甲午海戰沉船的打撈組,但鑑於技術限制,最終打撈行動困難重重。據當年參與者回憶,“作為民族記憶中無法繞過的一塊傷疤,致遠艦儼然已成為國人甲午情結的象徵。從上世紀到本世紀,各色人等曾多次試圖打撈致遠艦,均失敗而終。”

【帶有致遠銘文的瓷盤】這件文物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致遠艦最重要的發現,它是致遠艦的“身份證”。瓷盤最上面一行寫著“CHIHYüAN”,即英文“致遠”的拼寫。左右兩邊各有三支帶有橄欖葉的裝飾。下方是一個半圓,寫著“THEIMPERIALCHINESENAVY”,也就是“中國皇家海軍”的英文。中間有兩個篆字,上面是“致”,下面是“遠”,共同組成一箇中心艦徽。當時無數人看到瓷盤上的“致遠”兩個字後,潸然淚下。

【致遠艦上的方形舷窗】水下考古人員在打撈文物時,還在致遠艦船艙內發現了一具遺骸。致遠艦總耗資84.5萬兩白銀,是當時北洋水師最先進的軍艦之一。然而,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戰艦一艘艘沉入海底。


【致遠艦復原艦】鄧世昌殉國後,李鴻章在給朝廷的報告《直隸總督李鴻章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寫道,“其力戰陣亡之管帶、大副等,自應先行奏請撫卹,以慰忠魂,致遠管帶提督銜記名總兵借補中軍中營副將噶爾薩巴圖魯鄧世昌……爭先猛進,死事最烈,擬請旨將鄧世昌……交部從優議恤,鄧世昌首先衝陣,攻毀敵船,被溺後遇救出水,自以闔船俱沒,義不獨生,仍復奮擲自沉,忠勇性成,一時稱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