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生命保衛戰”——記戰“疫”中的邯鄲市傳染病醫院肺一科主任劉斌遠


2020年春節,新冠病毒猝然來襲,讓春節的喜慶降至冰點,悲傷由武漢出發蔓延至邯鄲。邯鄲市傳染病醫院作為邯鄲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霎時成為防控疫情的主戰場。肺一科的19人團隊是全市第一批進入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他們義無反顧地衝在陣地最前沿,與病毒近身肉搏。隨著首例患者治癒出院,人們不再對新冠病毒談虎色變,千百萬邯鄲人透過陰霾看到了曙光。

正如基辛格在《論中國》中所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19人團隊的領頭人——邯鄲市傳染病醫院肺一科主任劉斌遠,就是“最勇敢的人”之一。

打贏“生命保衛戰”——記戰“疫”中的邯鄲市傳染病醫院肺一科主任劉斌遠

走上“戰場”,我們就是戰士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犧牲兩個字似乎離我們很遠了。

跨越時空,不同的“戰場”,同樣的戰士。19人團隊中的劉斌遠和護士長徐瑞香、申曉曉、許昕4人參加過抗擊“非典”和“甲流”。

“我一直關注著武漢疫情,蒐集相關資料,出於職業敏感,我想盡快認識這一疾病,去摸一摸這未曾謀面的老虎屁股。”劉斌遠預料這場戰“疫”將不同凡響。

1月21日,邯鄲市緊急成立了市級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劉斌遠應召入組。大年三十晚上,戰鬥的命令下達了,他顧不上和家人解釋,拎起行囊,火速到病區與護士長一起帶領科室人員奔赴“戰場”,其他醫生和護士也迅速集結到醫院。當晚,他們便接診了我市首例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戰“疫”就此打響……

談起在隔離病房的21天,劉斌遠平靜而堅定,“肺一科團隊戰勝過‘非典’和‘甲流’, ‘新冠肺炎’來襲,我們責無旁貸,陣地不能失守,上了‘戰場’,我們就是戰士!”

沒有誰生來英勇,只是堅毅地選擇了無畏

毋庸諱言,這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但其殘酷程度不遜於任何一場戰役,醫護人員的感染率在3.8%。衝鋒陷陣,就意味著會有流血犧牲。

緊接著兩例、三例,患者越來越多,戰“疫”越發激烈。患者發熱、咳嗽、噁心、腹瀉,還有基礎病,每天病情變化無常。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隨時到病房觀察病人、解決病情,別說為了測病人的餐後血糖錯過吃飯,因常在半夜救治病人,二十多天幾乎沒睡過囫圇覺,頭幾天更是在會議室打的地鋪。生死時刻,需要超越職業的大愛和大義。

武漢患者死亡的數字在增加,未知的病毒更讓人恐怖。劉斌遠是大家的主心骨兒,他化冷靜為力量,用語言這劑強心針,讓同事和病人有安全感:“病毒都是欺軟怕硬,就像蹺蹺板,你的信心和抵抗力強了,你就勝利了!”

“剛開始,舊的經驗總是被打破,但新的治療方式尚未被探索,每拍一次CT,看到患者肺內炎症在進展,大家的心就下沉一點。這時,省級專家來了、市級專家來了、中醫專家來了。大家共同會診,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最終通過‘一人一方’‘一人一團隊’,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終於,病人的發熱退了,咳嗽輕了,噁心、腹瀉好轉了,CT顯示肺內的炎症消退了,咽拭子檢測病毒轉陰了。緊接著,一例例康復的患者開始出院。在我們英勇的白衣戰士面前,打退了新冠肺炎這隻老虎的一輪進攻,給我們打贏這場阻擊戰增強了信心。”說起一輪抗疫的過程,劉斌遠既有傷心又有興奮。

“你問我怕不怕?當然怕!但我得帶頭兒穩住陣腳!”

沒人誰生來英勇,只是堅毅地選擇了無畏。他們把“防護服”不僅穿在了身上,更是穿在了心上。真正的救贖,並不是廝殺後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

心頭,始終亮著一盞理想主義的燭光

早在1984年,21歲的劉斌遠從承德醫學院畢業,就到邯鄲市傳染病醫院踏入了肺病領域,並深耕至今。這個世界變了嗎?至少,劉斌遠沒變。他堅定著心中的方向,向著醫學的高峰不懈攀登。

1998年4月,劉斌遠接到任務到市內一大型企業醫院會診,患者酒後昏迷一月有餘,之前,市內醫院的名醫會診後也沒能明確診斷,治療方案懸而未決。僅是一名主治醫師的劉斌遠沒有被名醫干擾,更不懼諸多質疑,仔細分析患者的各項檢驗結果後,初步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劉斌遠大膽地把病人接到傳染病醫院,探索制定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隔日親自為患者做腰穿。一個月後,患者終於擺脫了死亡的陰影清醒過來。三個月後,患者慢慢能下地走路了,半年後終於痊癒出院。

門的後面,可能是一堵牆,也可能是另一扇門。跌跌宕宕,起起伏伏中,劉斌遠把對醫學的追求鐫刻在心靈深處。

打贏“生命保衛戰”——記戰“疫”中的邯鄲市傳染病醫院肺一科主任劉斌遠

關心病人,遠比關心病更重要

在滾滾紅塵中,堅守質樸的初心,這就是劉斌遠的辯證法。

記不得有幾次了,搶救命懸一線的大咯血窒息病人時,來不及用開口器的劉斌遠直接用手去摳病人口腔的瘀血塊,病人意識逐漸清醒後,他的手指卻被病人無意識地咬傷,白大褂也沾滿了血跡。

劉斌遠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有時一夜幾次被叫醒,愛人心疼他,他解釋說電話那頭兒可能性命攸關啊!他為此患上了失眠症。肺科的病人多來自農村,到醫院就快中午了,為了讓病人午後能趕回去,劉斌遠經常加班加點為病人看病。他想方設法為患者節約每一分錢,能在門診看就不住院,能用一種藥就不開兩種,能用最簡單方法診斷的絕不做大型檢查。2012年,臨漳縣重症肺結核患者王某一家四口患肺結核,她因咯血沒錢住院而求助於媒體。媒體將情況反饋給院長後,劉斌遠到臨漳將病人按“先住院,後交錢”的模式接來住院。兩週後,病人的病情好轉,一個半月後就治癒出院了。住院期間,劉斌遠多次幫患者聯繫媒體,爭取愛心救助,並帶頭為病人捐款,得到燕趙晚報、搜狐網、新浪網的爭相報道。他的身體力行,讓人們看到了一位醫者的仁心。

小家與大家,道是無情卻有情

在這個世界上,個體的力量終歸是弱小的,唯有愛心的接力才能使弱小變為強大,來自各方的關愛支撐著信念,溫暖著心田。

劉斌遠的心臟放有4枚支架,需每天服藥。他85歲的老母親剛做完膝關節手術,正重新學步,當然希望兒子膝下盡孝。但這位有35年黨齡的老媽媽明理地說,“兒啊,我需要你,可病人更需要你,去吧,要當心呵!”患心臟病的妻子張宏豔時刻揣著速效救心丸,在他上前線的第三天就犯病了。婆媳倆也不敢給他打電話,每天關注實時疫情,關心著親人的安危。

“家裡口罩夠用嗎?用我給你單位打招呼請假嗎?”2月11日上午,市委書記高宏志看望慰問劉斌遠的家屬,感謝家人的辛勤付出:“他們在前方安心奮戰,離不開後方家人的鼎力支持,支持他們就是支持防控大局。”

只要疫情需要,我們隨時準備再次上陣

曾經鮮衣怒馬的少年,在市傳染病醫院36年間時光匆匆,即使披荊斬棘,劉斌遠的醫學信仰從不曾老去。

一直受到源於內心深處信念的支撐,他們是擋在新冠病毒和群眾之間的“防火牆”,把人民的生命扛在肩頭,用醫術仁心為患者點亮生命的光芒。

全市僅剩最後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仍在住院治療了,他始終保持亢奮。“我的戰友還在戰鬥,戰‘疫’還沒有畫句號。第一梯隊圓滿完成了任務,醫務人員零感染,病人零死亡。

“我們只是暫時休整,只要疫情需要,我們隨時準備上陣!”

劉斌遠的家離邯鄲市傳染病醫院及醫學觀察的酒店直線距離不過500米,但他和母親、妻子已經一個半月沒見面了,咫尺亦天涯,心卻貼得很近。他推開窗,看到天空有鳥兒飛過,一叢鵝黃的迎春,正和希望一同向著太陽盛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