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詞彙有這些特點你知道嗎

客家方言被學術界稱為研究古漢語的“活化石”。客家話雖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徵,但是無論在語音上和詞彙上,縣與縣之間,甚至村與村之間均有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內部的差異性,除受歷史行政區劃的影響外,與居民的遷徙時代及來源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一)詞彙特點:

客家方言詞彙與普通話詞彙相同的地方很多,但無論在詞彙還是詞義方面,都有自己獨有的特色。如客家話中,以第一人稱代詞“我”為例,語音分為“ ngē ”(嶽哀切音)和“ ngǎi ”(嶽唉切音)兩大種類,其各具特色,一時難以表述清楚。下面僅以帶共性的詞彙談談客家方詞彙中的一些特點。

1、單音詞比普通話多

如:被(被子)、地(墳墓)、禾(稻子)、衫(衣服)、崬(山頂)、屋(房子)、坳(山窩)。

2、詞義比普通話廣

眼:客家方言中,“眼”除了指眼睛外,凡“孔”、“洞”的意思都稱“眼”。如木板上的孔,衣服上的孔,牆上的孔等都叫“眼”。

屎:客家方言中,“屎”除了指大便外,還指其它排洩物,如鼻屎、耳屎、腦屎(腦髓)等等。

討:客家方言中,“討”除了向人“乞討”、“要”的意思外,還有“娶”(討老婆)、“被”(討人喜歡)等意思。

跌:客家方言中,“跌”除了“跌倒”意思外,還有“往下掉”(跌落)、“遺失”(跌了錢)的意思等等。

3、有豐富的同義詞

客家方言中,存在著相當豐富的同義詞,使語言表達更加精確、生動活潑,富於變化。如:

買:除了用“買”表示購買的意思外,還根據購買對象的不同而採用其他的說法。稱鹽(買鹽)、糴米(買米)、剪布(買布)、檢豆腐(買豆腐)等

收:除了用“收”表示收穫作物外,不同的作物又有不同的說法。扒花生(收花生)、拔蘿蔔(收蘿蔔)、割油菜(收油菜)、打黃麻(收黃麻)等

4、多有詞頭詞尾

客家話多有詞頭詞尾,使人聽起來既親切,又充滿鄉土氣息。

①詞頭“阿”、“老”

“阿”用在對親屬長輩或年長者的稱呼上,如:阿公(祖父)、阿婆(祖母)、阿爸(父親)、阿叔(叔父)、阿姐(姐姐)、阿哥(哥哥)

“老”除了可用於稱人外,還用於一些稱物的詞。例如:老公(丈夫)、老婆(妻子)、老弟(弟弟)、老妹(妹妹)

②詞尾“頭”“公”“牯”“?”

“頭”多用於無生物名詞或時間詞後面,也用於動物和人。如:“頭”,石頭、牆頭、缽頭、肩頭、灶頭、下晝頭(下午)、夜晡頭(晚上)、雞公頭(公雞)等。

“公”“牯”“?” 多用於表示動物的性別,偶用於人。“公”“牯”表示雄性,“?”表示雌性。“公”用於家禽類,“牯”主要用於四腳動物;“?”則用於一切動物。如:雞公、雞?、牛牯、牛?、鴨公、鴨?、狗牯、狗?等。

5、保存較多的古漢語詞彙

一些只在書面詞語中出現的古語詞,客家話中卻是常用詞。例如:客家話稱黑色“烏”,烏為古語詞;稱臉為“面”,面為古語詞;稱稻子為“禾”,禾為古語詞;稱早上為“朝”、白天為“晝”、朝晝都為古語詞等。

6、頗具地方特色的特殊詞語

別具一格的陸河客家方言中有一部分獨特的詞語,頗能體現地方特色。

(一)音質亢壯,聲調有力。常帶“啊”“喂”等音尾。

(二)借代用語多,古代語言頗重。如:下雨說成“落水”、進屋“落屋”,同一個“落”字,則表示不同意思。“他”“他們”稱為“其”,將“吃早飯”、“吃午飯”、“吃晚飯”稱為“食朝”、“食晝”、“食夜”;將“站”起來說成“企”起來等。

(三)本地俗話形象奇特。如稱“母親”為“亞嬤”(me)與當地叫牛聲同音,點心(稀飯)、花邊(錢幣)、做好事(辦喜事)、有好事(懷孕)、響雷公(打雷)等等。

一些邊緣地區,因受鄰近方言的影響,往往具有鄰近方言的一些特點。如南萬上半部分與紫金、五華等縣接壤,其梅縣方言的成分較濃。

同中有異的客家方言,既保留中原古韻成分,又有新時代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客家方言詞彙有這些特點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