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棒奔霸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这种现象在农村非常常见,下面我来说说。

人多,喜气多

现在在农村办喜事,主要就要图一热闹、高兴,农村里现在流行谁家摆的酒席台数多,证明其人气旺、面子大。谁家大张旗鼓的做个喜事,来的人不多,冷冷清清,那就缺了这份热闹劲了。

不以敛财为目的

有的地方,特别喜欢办酒,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来办酒,比如母猪下了惠、买了新车,修了院坝等等,他们办酒的目的主要是敛财,所以名堂很多。而像小编这边办酒,主要就是以高兴为主,因为客人随礼不会太多,而且都是去一家人吃一天,所以我们这边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办酒席基本上都是做亏本生意,要么就不办,而准备办就要做好亏本的准备。

结后语

其实现在农村的留守人员都是很少的了,现在就算全家去吃二天,也多不了多少人,因为部分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孩子,而且现在有许多地方都禁止大操大办,于是乎,有的地方又开始流行起,有钱就办酒(亏本的),人越多越热闹图高兴,无钱就不办的风气。


坏男人说小龙虾


我们这农村办喜事,邻居基本上全家都来了,写了200元钱,热热闹闹的吃了3天,主人发帖子请的,心里自然高兴,喜庆吗。别的地方有啥风俗我不知道,我说说我们这里办喜事是啥样。

比如给儿子结婚,头几天就得请帮忙的,支客的是头,大家都得听他指挥,他让你干什么活你就得干什么活,有往桌上拿酒的,端盘子的,写礼账的,收钱的,大家提前在东家喝一顿酒,干啥听支客的安排好了,等到正日子那会各负其责。

马上给儿子结婚的头一天,杀猪宰羊,远处的亲戚朋友都来了,附近的临居全家都来了,高高兴兴的吃上一天,第二天就是结婚的正日子了,大家继续吃一天,第三天远处的亲戚朋友大部分都走了,东家给这些帮忙的抽席,就是在喝一顿结束酒。

为什么我写了这些与钱没关系的事呢,是为了算账做准备,一般农村普通人礼不太大,有的100元,稍微有点亲戚的200元,这些人写这点钱吃了3天咋算咋合适,比下饭店强多了,主人靠这些人的那点钱有房子都得赔上地,那为什么主人还要办呢?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最亲的人拿钱多,有2000元的,有5000千元的,没有这些人拿钱就得赔死。

话又说回来了,那些写100元,200元的主人为什么么热情接待呢?是这么个原因,农村人讲究人多热闹,好攀比,人来的越多证明自己人缘好,高兴,农村家家都这样,习以为常了。

就这样,农村办喜事,客人写点礼全家都来吃,主人也高兴。


肖为华


去年我本家一个侄子结婚,我随了一百元钱,我与我老伴足足吃了七个酒席。春节后我侄子带媳妇来给拜年,我老伴给他媳妇一百元的拜钱,我侄子说啥也不要。其实农村人就是图个热闹,钱多少不重要。城市人则不然,我家小妹是城里人,给儿子办婚事,随礼一佰元的不记帐,气的我家小弟差点与其断绝关系。农村人也就是图个热闹。


颜6868668


就是要热闹,桌席越多越热闹有人气大气,主家一讲就有面子,

我有一个堂舅舅他母亲过世,自己也是基建公司大老板地方有名气的人,他四兄弟,母亲过世他说一人当事,那三兄弟你们全家只来呷,并且还帮我到处去请客包括外地打工的做生意的,收废品的都请来不收礼,结果连开4天席,每天40多桌,正餐80多桌。总共花了40多万。


长流水中的白石头


我的老家也是在农村,我们这儿一样,遇上有喜事的时候,大部分也就随个200元钱,有年龄大点的就随一百元,随五十的也有,尤其是赶上礼拜天,那真是全家出动,有的都带上自己的孙子外甥,一大家子来吃饭,但是,喜主还是很高兴的,现在都不差那一百二百的,主要的是看人场,我们这有个坏习惯,可能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当你来喜主家吃饭帮忙时,会有人专门看你家来了多少人,当他家有事的时候,他家就去多少人,弄得太现实了,不过也说明了,随钱多少无所谓,主要的是看看你来了多少人,来的越多,越高兴越给他面子,这也是他们最为看重点。

不过我从心理上老感觉别扭,哎,还得找人专门盯着记下多少人,多多少少少了些人情味。

现在人是最重要的,你光随了钱,人不去,当你有事的时候,基本上也就光收到钱,别人也不会来的,当别人有事的时候还是积极的去参加吧,哪怕请假,不上班也要尽量去吧,别到你有事的时候,连个帮忙的都没有。

说到这我就说说我们村一个真实的事,这户人家在家里从来不帮忙,不论你家是喜事还是白事,他都一律不参加,也就光随个钱,有一次,他的孩子结婚,结果响门那天一个人都没有来帮忙的,你知道他是怎么办的么,我想一般正常人办不出来这事,他挨家挨户给人家磕头,求人家来帮忙,太丢人了!!谁让你平时不去给人家帮忙。

有一句老话说的很对,狗改不了吃屎,说的很对,当他孩子的事办过之后,别人家有事他们家还是依然的不去帮忙,这样的人,就不能给她们发善心,等他再有事的时候,你就是再磕头估计也没人去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吧。





泥人梦


在农村,宴请是很常见的。儿子出嫁,必宴请;女儿出嫁,必宴请。建房要设筵席,装修房屋要设筵席。我儿子已经被大学录取了。他必须举行宴会。可以说,在农村,各种宴会比比皆是。

在农村,举行婚礼时,客人只需付200元作为礼物,但全家都可以吃。为什么主人很高兴?

这应该是老一辈人的习惯。像我父亲那一代,亲戚请我们家吃饭时,我父亲会给我们100元钱吃。我们家有喜事,他们也给100元吃。他们不需要支付超过100元的费用。这只是一个想法,通常是101或108。然后全家人都会吃,他们很开心。

但在我这一代人中,我的同学或朋友都是100多年前的人,现在都有200多人了,这不是很熟悉。我妈妈说有这么多的海豹,但似乎如果你不封200只,你就不能带走它们。全是心理学!

此外,在农村举行婚礼时,要设宴请客。通常,他们收到的红包不足以支付宴会上的花费。但农村人办酒席,不是挣多少钱,而是热闹。主人吃得开心,走得开心,是最幸福的事

如果客人带全家去吃饭,主人会非常高兴,这意味着他们准备的菜不会浪费,他们也会受到足够的欢迎和重视。在农村,如果两人关系不太好,客人不会带全家去吃饭,一个会尴尬,一个会怕八卦。这些照片是在网上安排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般


陕西多年前农村随礼每家是十块,也是全家八口人一起上,后来慢慢的涨到50,100了,现在都是100-200,这是多年以来的习俗,每家过红白喜事都有个四五十桌以上的宾客,去镇上买一车肉菜,回来请来厨师,自家人帮着洗菜切菜好不热闹。


无力挽留z


这很正常不过的事啊!我老家也是这样的呀!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吃喜酒,那简直是孩子们的节日。

这种方式是有传统的。每家办喜事都要请一下,请的都是同一个村子里的,每家都是全家去,平时吵架干仗的也得去。其他村的按邀请参加,邀请的对象是有讲究的,有需要还礼的,有重要客人的,也有新朋友的。

同村人吃喜酒所掏的礼金不多,属于礼尚往来的,还礼而已。你要是不去吃这喜酒,主人家才生气呢。那是比深仇大恨还重的仇恨。

掏多少礼金是有讲究的,每年都不一样,物价不同啊!老一辈的人要在一起议论,讨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数字。数字大了,主人开心,但有些人家不开心。数字小了,主人不开心。所以这个礼金不是你想交多少就多少那么简单。

农村的礼金是一个大学问


三木黄


村里人办喜事是为了昭告全村,我家有喜事,而不是商业化的为了钱


唐叁臧


不要以为办酒席,别人都想着吃回去,现在谁都过的不差,不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了。

我家就很不喜欢吃酒席,关系不远不近的人,可能就随个礼钱,人就不过去了,或者去一个人充充场面。

关系比较好的,人家也希望你家里人都来参加酒席,本来也就是难得聚一聚,人多了更加开心,再者说,酒席上的菜从来只有多,很少见到不够吃的,也就不用担心,吃的人多了,主家也希望客人打包一些比较完整的,不然剩太多菜,主家也吃不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