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子百家的思想高潮?

用户3275931345411


春秋战国, 是我国生产力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 不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状况、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巨匠, 也基本上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化格局, 对后世的学术发展具有开创性。诸子百家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 是当时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功名利禄

春秋战国时代,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裂的时期。一方面, 各路诸侯和国君为了在争霸战争或统一战争中赢得胜利, 保住并扩大既得利益, 都充分地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纷纷延揽人才, 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 当时社会环境的宽松和思想的空前解放, 活跃壮大了“士”这一阶层, 他们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 看到了博取功名利禄的大好契机。

二、人口流动大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混乱大变革的时期, 诸侯林立, 各自为政, 且忙于战争, 穷于应付, 对社会的管理有所放松, 对人民的控制有所减弱。奴隶制时期的宗法关系和过时的“天命论”对人民, 特别是“士”这一阶层的精神控制大打折扣, 由此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如商鞅、韩非所主张的“徕民”政策;孟子的“今王发政施仁,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三、对于治国的分歧

面对当时的社会混乱和动荡不安, 先贤圣哲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着这一问题, 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提出了不同的治国方案。先秦诸子皆颇为自负, 自视甚高, 始终认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救世良方, 都有积极的入世态度和主人翁精神, 以天下为己任。

四、相互借鉴

虽然诸子百家交锋异常激烈, 看似水火不容,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是互相绝缘的。其一, 任何一种思想或学问都不能是僵化的, 否则, 它将很快丧失生命力而退出历史舞台, 因此, 就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 从自身以外去吸取养分无疑会加快它的发展, 所以, 诸子在有意或无意之间会吸取对方的长处。其二, 为了在论战中取得优势的地位和“经世致用”的作用, 使理论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能够迎合统治者的胃口而不得不取长补短。要想击败对方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对方理论上的破绽,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Bcd说史


中国先秦时期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就好在在当时,出现了很多非常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的大交流,文化的碰撞激起了更多的火花。坏就坏在,这个时代虽有千万思想,却无具体实践,战乱不休,让人民饱受苦难。

先秦诸子百家是我个人一直都非常喜欢的一个时代,纵观古代历史,还有哪一次的思想能比先秦时期更为丰富,更具有辩证意义呢?在影视剧《芈月传》中,也有“百家争鸣”的场面,虽然没有见证过真正的历史,但是每次说到百家争鸣,我都会想到剧中的场面。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没有对错,没有正确答案,这最好的促进了人们思想的交流,推动了思维的演变。在音乐剧《诸子百家》中有这样的表述: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庄生梦蝴蝶、墨子破云梯,商鞅入西秦,孙武克楚国,苏秦说襄王不得用,荀子居兰陵郁郁而终……

王权衰落,诸侯称霸。执斧钺而有争雄之志,掌宝玺即有问鼎之心。

诸子争鸣,百家蜂起。握圣言故思仁育兆庶,知先贤则忧统御华夷。

有阴阳纵横说东周、并六国。舆图一展,运乾坤于舌上。

有孔墨老庄论齐身、平天下。礼坏乐崩,挽狂澜止逆施。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关于先秦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我个人主要持以下这两点意见。

  1. 背景: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
  2. 阶级变动: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当时,宣传百家思想的大多都是贵族阶级,这又是为什么呢?

1.首先,这个时候,铁器和牛耕被推广使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这导致了经济上原有的土地国有制瓦解,进而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经济的变化继而引起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周朝现行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向中央集权过渡。原有的分封宗法等级制度瓦解,士作为原统治层中最底层的阶层空前活跃。同时,孔子首创私学,教育下移,打破了贵族教育垄断,使得学术交流成为可能。社会大变革,各国君主纷纷招贤,也为诸子百家提供了社会环境。因此,这个经济政治文化整个变化的大时代之前,一直都是贵族教育,普通百姓是不能够收到教育的,自然也很难有形成学说、学派的能力。

2.周朝的贵族和官员,自幼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饱读诗书,多才多艺,精通六艺。各诸侯国的士大夫,同样承袭了周朝的文化,薪火相传,父子承袭。但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天下突然大乱,王室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诸侯之间征伐四起,王朝礼崩乐坏。这时候拥有丰富知识的士大夫们,开始对这个朝廷重新反思。由于他们处于不同的位置,处于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境遇,自然也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以,就是这些原因让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达到了高潮,缺少一点,都可能不是这样的历史。以上就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如有不足,还请指出。


风雨润桃李


先秦时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指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兵家,纵橫家……这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阶段:

周朝统治了六百年的江山即将崩潰漓淅,当东周王蜷縮在自已庙堂之上时,东边齐恒公登上霸位,随后齐的内乱让晋文公有机会夺冠,悄悄在一旁的秦穆公在暗自努力与晋搞好关系,那知秦晋之好只是一种停留,秦穆公奋发图强使他超越晋国,而在南方楚国,也不甘落后,问鼎中原就源于楚王,一鸣惊人没有飞多远,可笑的是宋襄公打碎了楚王的美梦,也用自己的仁义之战葬送了他的称霸之心!

各诸侯王国,在分合抢拉之中争夺控制它国的指挥权时,逐漸意识到实力才是自尊,实力不仅是联合和地盘,更多的是人才。

这时三家分晋,魏国崭露頭角时,弱小的韩国最先招纳人才变法,使申不害一举成名,弱韩渐强,恐慌了众国,尤其相邻的魏国,魏王确实雄才大略,起用李悝,使魏国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强国。

随后一场在各国的变法大战拉开序幕:

接着是各国抢人大战,可以说各国称霸的野心是各国培养人才,抢人才,夺地盘的动力。这也给当时读书的士子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

前期,周天子一统江山的天下,思想文化很"纯洁",正统观念下,中规中矩,可以说毫无生机,而它衰亡的时候,适值各国称霸之心仍存。给各国有才有志之人留下巨大发展空间:诸子百家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这是时代发生的必然趋勢!


狐羊树


先秦时期,出现了儒家、墨家、纵横家、道家、法家等等学说,这个时期应该是我国古代思想最为开放的时期。到了秦朝建立以后,先后发生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等一系列事件以后,各个学说相继被淹没,也很难再有新的思想出现。

为何先秦时期会出现诸子百家的思想高潮?这与先秦时期的教育分不开关系。

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教育制度是学在官府。简单来说,就是教育与官府是不分家的,官员即是老师,老师即是官员,行政机构与教育机构合二为一,能够上学的人多数是贵族子女,并不涉及下面的广大的平民百姓,教育系统由贵族把控,所以这段时期很难出现思想高潮。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东周王权衰落,各诸侯国作大,不断发动战争兼并其他诸侯国,为了取得霸权,诸侯国实行开放政策招贤纳才,使得平民百姓也有了发表政见与参与决策的资格,同时影响的就是私塾的兴起,广大平民可以接受文化教育。

在这一过程中,接受文化教育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类学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诸子百家。

而秦朝建立以后,国家的统治需要统一思想,思想的开放会影响朝廷政令的实施,所以才会有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一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因儒家学说对教化百姓,加强中央集权的优点一直被统治者推崇,其余的学说逐渐被冷落,诸子百家的盛况也就很难再出现。

综上所述,诸子百家的思想高潮的出现,是教育走入民间、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共同促成的。


历史百川


“先秦时期”是什么年代?广义上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此处应是侠义上的,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是什么意思?“诸”为众多,“子”为尊称,指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百”为很多,是泛指,“家”为学术流派。我国在先秦时期,出现了许多的学术派别,每个学术派别都有其领军代表人物。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医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后人就将这些领军人物及其所代表的学术派别统称为“诸子百家”。

先秦时期之所以能出现诸子百家的思想高潮,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由于统治者重用人才的政策,这在客观上刺激了人们渴望学得一技之长以干荣华富贵,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第二是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为各家学派开展学术提供了经济条件。

第三是是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第四是是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致使“私学勃兴”。

第五是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第六是各家理想的执着追求。诸子百家对天下黎民都怀有巨大的历史责任.他们都期望自己的学说被当权者采纳,以救民于水火。

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先秦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各家学派聚众讲学、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也促进了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川流不息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高潮,

在这个中国最‘牛’的时代诞生了一批最‘牛’的思想家,

儒家重视仁义道德,强化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是一种人性本质的升华,指出了人可以活的更好的问题,

儒家是人们在社会中的一种担当,道家是讲人们生命境界,

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法家则强调不成规矩不成方圆的社会约束法则,强化了社会的井然有序!

在中国历史文化几千年中,深深地受它们的熏陶,使历史发展和进步!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


花开水不流


春秋战国时期是后世无数人推崇的时代,这一时期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儒、释、道先后创立,同一时期对西方思想影响深远的希腊三贤也横空出世:

道家宗师:老子,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年,当然也有流传说老子生卒时间不详,代表作《道德经》,辩证法思想的创始人,曾任周王朝国家图书馆馆长,能在图书馆工作必然是人生一大幸事。

儒家宗师: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代表作《论语》,仁义礼智信的提出者,出身贵族,以半部论语可治天下的气势为后世统治者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佛陀或叫佛祖: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主要作品三藏十二部,核心思想普渡众生,王族出身,佛祖成佛后最早渡大象,盗人,猴子,后来成为《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原型人物。

古希腊哲学主要创始人: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出身平民,这哥们儿没有存世作品,思想传递是靠和弟子的对话流传下来的,终身追随自己心中对宇宙理性神,这个神是道德和智慧的源泉。

西方哲学和思想史最重要的人物: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贵族出身,传世著作太多,当我们今天经常说起的是柏拉图式爱情,提醒大家,这个爱情是指同性之爱,所以千万别用错了。

希腊哲学集大成者,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中产阶级出身,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传世著作极多,涉及天文地理,鸡毛蒜皮。

通过人类两千年的探索我们发现,知识积累是一个缓慢而且艰辛的过程,从小小的灵感开始,不停探索,不断失败,一个全新理论的诞生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量变到质变的验证过程,最后才能被世人所接受。

而公元前450年左右这段时期,神秘的东方和遥远的西方同时出现了引领人类前进方向的思想,这些思想开篇宏伟,几乎都是从宇宙苍生开始讲解,闪耀着集人类智慧大成的光辉,凭什么?我们现在有几个普通人关心火星会不会地震?知识体系完备,论点清晰,普罗大众连反驳的点都找不着,一开始就可以为世人答疑解惑,凭什么?佛祖可以放弃世间荣华富贵,宁愿修行普渡众人,是什么或者谁告诉他这个比吃好喝好更重要?战乱连连,吃饭都不一定有保障的时代,大家不去找哪儿还有吃的,反而研究人类未来的走向,为什么?老子的道是看不见摸不着想不到的,这不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吗?

答案只有一个:他们的知识来自于同一个学校,同一伙老师,同一个体系,因为分科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专业方向。

但这伙人是谁?来自哪儿?去哪儿了?





石头1974


1.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国家,没有统一监管!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竞相称霸,统治阶级迫切需要人才,这就促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只要对国家有用的,英雄不问出处! 比如孟尝君门客三千

3.当时还没有形成对文化的管制,从而造成了言论非常自由的社会环境,各个地方都争先恐后传播自己的优秀文化!



c婉如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

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PS:“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为称呼为代表的思想家。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


徐小枫X


1.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各种学术的繁荣,出现了一个有闲阶层‘士’;

2.周王室王权的衰微,使各诸侯国崛起,竞相争霸,相互吞并。为了让自己国家强大,纷纷招揽人才,给了各家学术展示的舞台;

3.周王室衰弱,旧的礼法制度随着崩溃,礼崩乐坏,给百家争鸣一个很大的空间;

4.春秋战国社会大动荡,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开阔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