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唐詩寫出名的將軍,驍勇善戰卻不曾被皇帝所封賞

在歷朝歷代的發展中,每一個朝代都會有一些名將,有的驍勇善戰,有的文武雙全,有的德才兼備。朝代也因這些名將們所創出來的輝煌而被後世都記載了下來。能被稱為名將,肯定是有赫赫的戰功要不就是大有作為。而飛將軍李廣這個人,他就顯得有些特殊了。李廣這個人他可以算得上是武林世家的子弟,他的祖上是秦朝時期的名將李信,也可謂是名將之後。可他這個人雖然身為名將,身上卻有一股江湖遊俠般的豪氣,李廣將軍身上的這股江湖般的豪氣導致他所帶的兵,也亦是如此。他平日裡不怎麼約束他手下的那些士兵們,反而還整日帶著他們飲酒騎射等等。說到騎射這一技能,李廣的技藝遠遠比匈奴人還要嫻熟,而這話就得從戰爭說起。

被唐詩寫出名的將軍,驍勇善戰卻不曾被皇帝所封賞

李廣所出生的年代,還是兵荒馬亂的。在戰國的時期,騎兵們與兵車混雜。而當時的秦國地處西北,六國之中都在爭這個地盤。在當時讓秦朝最頭疼的鄰居便是匈奴們都所居住的地方,與此同時,他們也是十分擅長騎射的,這個地方也就是趙國。匈奴人向來以他們騎馬射箭這一技藝感到自豪。可讓匈奴人大吃一驚的是,李廣的技藝比他們還要厲害。在這個期間數十次的短兵相接之下,漢代的李廣被匈奴人們起了一個名號便是飛將軍,也因而李廣這個飛將軍的名號是匈奴人們給他起的。

被唐詩寫出名的將軍,驍勇善戰卻不曾被皇帝所封賞

李廣這一生先先後後擔任了七個地方的郡守。駐守一方,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爭,也七十餘場,征戰的時間也長達四十多年。然而這麼長的時間裡面,所留下能夠名垂千史的功績卻是拿不出來,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句話就太適合李廣了。能夠找到的,有關李廣徵戰的記載寥寥無幾,就在這寥寥無幾的幾場戰爭中表現的也是差強人意啊。也因此在戰爭這一方面去找關於李廣將軍的事蹟,那真是太少了。

被唐詩寫出名的將軍,驍勇善戰卻不曾被皇帝所封賞

在漢武帝派漢軍分四路去進攻匈奴人的時候,李廣還被當做俘虜,被匈奴人們逮捕了過去。將軍終歸是將軍,後來李廣殺死了匈奴的士兵逃回了,落得了這麼一個下場。然而同樣是第一次帶兵出征去討伐匈奴人們的衛青在戰爭中卻是大獲了全勝。過了沒幾年,漢武帝再次下令出征討伐匈奴人們,李廣也在參與了這次出征,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什麼功績也沒有建立下,就這樣又回去了。除此之外,李廣和張騫出征的時候,李廣所帶領的部隊被匈奴那邊的騎兵們緊緊的包圍了起來,可謂是損失慘重,一直到第二天的時候,張騫率領他的部隊才解李廣將軍燃眉之急。

被唐詩寫出名的將軍,驍勇善戰卻不曾被皇帝所封賞

這一次戰爭漢武帝給他了四個字,就是將功抵過,損失慘重的李廣經歷了這一場戰爭,還是沒有得到漢武帝的嘉獎。還有一次戰役便是李廣跟隨著衛青出去征戰,這一次征戰可謂是血的教訓,李廣拔出刀自殺了。就這樣李廣將軍的四次征戰,一次失敗了,一次算是將功抵過了,兩次完全沒有功績。就這樣的戰績,使得李廣將軍這一生也沒有被漢武帝封為侯。雖然沒有立下赫赫的戰功,但是李廣對部下十分的謙虛和藹,以至於漢景帝,漢武帝,漢文帝以及匈奴他們那邊的軍隊首領們,也都很敬佩李廣。他自殺的時候年紀不大,他的很多部下以及那些甚至都不相識的人,都為他流淚痛哭。歷史上司馬遷稱讚他是一個做事十分低調的人,做了好事也不會張揚。為人十分的真誠坦然,也深深得到了將士們的信任,軍心是十分齊的。

被唐詩寫出名的將軍,驍勇善戰卻不曾被皇帝所封賞

同樣的也因為李廣沒有戰績,所以在他所處的那段時間一直到隋朝,幾乎是沒有人知道他這個人的存在。而與他處於同一時期的將軍之中,衛青和霍去病,他們的名氣又是十分的大,僅僅只因為他們有著赫赫的戰績。沒有取得戰績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和他自己也有很大的關係,每次上了戰場,李廣總是一個人先騎著戰馬衝了出去,將自己所帶的兵遠遠的甩在後面。以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對待敵方那麼多士兵,自然而然沒有優勢。但正是這種敢為身先士卒一馬當先的豪氣使得他所帶的士兵都以他為榜樣。然而沒想到的是,李廣在他所處的朝代沒有被眾人皆知,到了唐代的時候,他卻被這一時期所湧現出來的文人墨客們通過筆墨描寫的淋漓盡致,使得人盡皆知,他飛將軍李廣也一下子火了起來,從很少被人們知道的李廣便為大家所熟知的名將,也從這裡開始,李廣被大家所熟知。

被唐詩寫出名的將軍,驍勇善戰卻不曾被皇帝所封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