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書法練習後,日常書寫習慣還是未能改善,是什麼原因?應該怎麼辦?

一點清風O學生字


肌肉要形成動作記憶,也就是習慣,需數萬次的重複(有人說需十萬次),而動作定型後要改則需要成倍的量,即使動作改過來了,以後做動作時老習慣還會不自覺地跑出來,人們說先入為主就是這個道理。這就是為什麼學什麼東西一開始就要走正路,找內行人教的緣故,如果自學,走錯了路,要改回來就難了。人的肌肉和各種器官在十二歲前是可塑性很強的,過了這個階段,就開始固化,難以學習新的東西,形成新的習慣。小孩如果十四歲才學說話,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普通人的水平。乒乓球運動員一般都是四到七歲開始正規訓練,大了才開始或自己亂打後才正規訓練,效果都不佳。


聽泉生


再次收到關於書法類的問題邀約,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和看法。我是北京教育行業從業者,從業經驗將近10年,書法教育從業將近7年,目前是北京之永書法培訓中心的工作人員。

關於這個問題,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吧。

一是自律。成人來講自律的比重是佔絕大多部分的。想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難,想糾正一個不好的習慣也很難。而眾所周知,書法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小夥伴們,都是感覺自己的字寫的不好看就去學書法,學了1個月,2個月就感覺自己應該有進步了吧。其實不是的,進步不僅和你的練習時間長短有關,還和你的認真程度有關。所以自己在練習和應用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的警醒自己,按照標準來寫,不要像馬雲同志形容“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的那樣,練習了N多遍,該用的時候卻不用。一定要時刻按照書法的要求去寫,在沒有形成肌肉記憶的時候也要刻意練習,刻意使用。

二是他律。如果是孩子的話,他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自律性,需要家長老師實時督促,嚴格要求剛開始會痛苦一點,一旦養成習慣了後面自然就順暢很多了。想想小時候你一做錯事媽媽馬上揍屁股,揍了幾次以後是不是好多了呢?o(* ̄︶ ̄*)o

三是內涵。學書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基本上每一個熱愛書法的同學,都會讀歷史,文學,詩詞,培養自己的文化內涵,出去感受文化古蹟,欣賞名家作品,名品真跡,來提高自己的審美,讓自己真正的熱愛上書法,熱愛美自然會想讓美留在自己的角角落落。

先說這麼多,有問題歡迎隨時找我交流。


家長優質課堂


書寫習慣有的專業術語稱之為“肌肉記憶”,習慣一經形成,是很難改變的。有人說原因是臨帖沒有臨進去,也有的說是固有習慣沒有完全放空,大多隻是理論層面的分析,要徹底割斷並忘記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談何容易啊。


臨帖始終脫不開以前的毛病,這是書法學習中經常出現而且必須要認真對待的事情,否則臨帖讀帖就是隔靴搔癢、穿堂夜風,效率太低太低。如果要在短期內有所改觀,抱庸建議,不妨嘗試如下的幾種辦法。



一是挑選與自已書寫風格差異較大的字帖去臨摹。比如,之前學得是歐陽詢,就可以先放一放,學鍾繇、趙孟頫。或者直接跨度大一點,先攻魏碑。當兩種書寫風格迥然不同時,以往的習慣就沒有“用武之地”了,注意力慢慢也就集中在所臨習的字帖上。這對於改掉經驗主義、固疪動作,還是有效果的。



二是臨摹的深度要加大,不僅抓形貌,更要關注筆法線條與結體規則。觸及到深處也會更加促進深度思考,琢磨出更深的精妙。這樣就會加深所臨之帖對自己的干預影響,從而把精力集中到學摩之中。其實說到底,“習慣當道”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真正的臨進去。



三是增大臨摹書寫的強度。通過大量的反覆的臨摹訓練,來強制性融固化的書寫習慣,也就是從根本上改變“肌肉記憶”。這就像小兒階段改掉“八字步”的毛病一樣,要反向批判的去塑造。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問我吧,這方面我是踐行者!

記得知乎上,有個朋友也問過這個的問題!

我說,你練的字帖發來。他發來了:臨的是九成宮醴泉銘、靈飛經。

我說,你練的是楷書,還是軟筆字貼,對日常書寫幫助肯定不大。

由於結體與筆畫的要求,硬筆若是寫好九成宮,速度大約是3、4個每分鐘,所以,你練的字對實際書寫幫助不大!


他說,高手們說的,書法要取法其上!

…………

我說,你要知道你練字的初衷吧!

怎麼說呢?甲骨文,篆書,取法都很高吧?

你再練,你感覺能寫好日常字嗎?

這點若想不通,我就不解釋了。

綜上,我直接說我的認識:

要想練的字有較強的實用性,應該以現代硬筆行書字貼最好,古貼行書也有幫助,選臨一下古貼個別字也可。

現代行書,我所知道的實用行書高手,練的多的並小有所成的,以下面幾個硬筆書法家居多:吳玉生、田英章、荊霄鵬、顧仲安等。龐中華的因為爭議,現在練的確實少了。

單單隻古貼,卻能正常速度下還能寫好的,在愛好者中我是真沒見過。

好!臨對了貼子,選對硬筆行書字貼,是第一步!第二個是,要花大力氣,在日常書寫中運用你所臨過的字!

臨得象,和寫熟練並掌握有很大距離的,讓你的手對這個字的結體形成肌肉記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個需要你大量練習,才能寫熟練,寫出流暢自然。作為學生,寫作業時自然有大量機會!若不是學生,隨抄吧,或者整段臨帖都行。總而言之,臨過的字要寫熟練!

第三個,書寫速度問題。


練字時的速度,前期精臨時要儘量慢點,10~15字/分鐘。

但你不能一直過慢,等你整段隨抄的時候,要有意思的放快速度,20字左右/分鐘,不要太糾結於筆畫的精到,結體上沒大問題就好的!

硬筆,就是線條突出的,在實用速度下,硬筆結構是比於筆畫重要的!這一點,荊霄鵬的字貼裡,也有體現,荊的硬筆字,注重結體,超過筆畫!

好吧,不多聊了。

“關注我,為你提供最真實有效的練字經驗,和有溫度的行書示範!”


行書一點通


進行書法練習後,日常書寫習慣還是沒有改善,原因有兩點:第一,時間短;第二,不用心。日常書寫多是行書,因此要想改善日常書寫而練字,可以先從行書下手。

時間短

日常我們做筆記、寫作業的時候,因為需要快速書寫,基本上寫的時候是不過腦子的。也就是說大腦思考的主要是要寫什麼內容,而不是要怎麼把字寫好看,這個時候的書寫純粹是“肌肉記憶”,就是一種舊的書寫習慣。

那麼要想通過練習書法來改變舊有的這種書寫習慣,就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形成一種新的書寫習慣來代替舊有的習慣。所以,如果你只是練了一兩個月就想讓日常書寫變得漂亮起來,那有點痴心妄想。

所以,繼續練下去,時間夠了日常書寫自然會改善,這是最大的實話,記住賣油翁的那句名人名言:“無他,惟手熟爾。”

另外我們還要排除一種可能,就是如果你練的是毛筆書法,想通過練習毛筆書法來改善硬筆的日常書寫,這個需要更長的時間,除非練毛筆書法的時候,硬筆書法一起練,這樣二者都有好處。

不用心

王羲之在《筆勢論》中雲:“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無靈性者,百日亦知其本。”也就是說不管你聰明不聰明,練上兩三個月硬筆書法,應該能有明顯地改善的。但是如果你沒有改善,說明你練字的時候根本沒有走心,你練的時候就是手在練,心沒有練。

那麼什麼叫用心練呢?我認為就是要練的時候,用心去總結、分析、歸納,這樣就能做到舉一反三。

例如上圖這個“清”字,如果是你喜歡的風格,它主要的字根就是“青”,你學會這個字根的寫法,那麼舉一反三,你就應該會寫“請、情、精、靖、睛、晴、倩”等字。

上面的“見”字,低下的一撇一豎彎鉤的這種筆畫組合的寫法,你學會了就可以推廣到“光、免、觀”等字。

再舉個例子,上圖中的“惟”字,右邊的“佳”就又是一個字根,你學會這種寫法,然後你就應該舉一反三會寫“唯、淮、誰、集、難、雄、雅”等等含有“佳”這種字根的字。還有就是常用的偏旁部首,練熟以後也可以舉一反三,提高練字效率。

這樣練才是用心去練,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練字的時候要走心,多去思考,碰到這種字根類的字,就把字根提出來多練幾遍,形成肌肉記憶,下次你日常書寫的時候,自然提筆就寫出來了。

以上是南山的一些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到大家。


翰墨今香


在練字的過程中,先要肉眼感知到字的筆畫特徵、字形的間架結構;而後當用心觀察筆勢走向,認真揣摩讀帖;再開始下筆寫,在自己的筆下再現出來。

但是往往在實際的訓練上,多數人只是手到,一個勁的把一個字重複寫上數十遍,卻沒有仔細體察原字帖,字形的精妙之處。最終不過用別人的字帖,寫自己的字而已。縱然努力,只不過是重複著同樣的錯誤。效果自然事倍功半。

其實,書法與其他技藝一樣,最是在無處見功夫。那些不能直接展示於人前的地方,反而需要花更大心思和精力,才能真正做到精通,學到本領,本質的東西。我在練字那段時間裡,寫字不算太多,但走路搭地鐵之時,閒下來時,字帖上的字就自動地浮到眼前。

用手者,不過匠人;用心者,方能體察到其精妙之處。

所以日常壞習慣改不了,根本原因在於用心用腦不夠,要想有所成,練字一定要手到,心到,腦到方可。祝你成功!

寫的不好,勿噴。謝謝!


向先生


講授式學習,刻意的使用。

學書法從點畫開始就要刻意地使用已經學習過的筆畫(很多人不願意在筆畫上打基礎,開始學以致用)。並不是要學到能寫一幅字的結果。

隨學隨取隨用,那又怎樣才能能做到呢?

學習的時候想象有一個學生,要將你學的知識與技術講授給這個學生,這樣的話你就要掌握了學習的知識和技術達到能講授給外人,自然去思考分析其實際情況,各種各樣的可能都有考量……知識掰碎揉爛的,技術點點滴滴的做演示的。通過想象、聯繫和聯想,長了自己的見識與高度。

在想象中、實踐中運用知識與技術。講授式的學習方法記憶是最多最久的,理、像、技都記憶深刻持久,運用於日常就自然而然的事。

假如好像是要忘記了,就重新開始一次,週而復始,舉一反三,發現開始學習書法和學以致用(學以致教)就是那麼回事。

自己的體驗就是這樣的,開始讀帖就要想怎麼教授學生讀帖,自然就要去學習擴展知識,比較式學習,講授式學習,不能馬虎。


清揚有儀


練字學書前期要改變舊的書寫習慣很難,這個手指和手腕上的功夫不聽大腦指揮,寫一手好字不是簡單的事,是長期日積月累練出來的。剛開始學習時或者學習一段時間原來的書寫習慣沒改過來,一是學習時間太短,二是沒有掌握其方法,主要的還是方法,不管事毛筆還是硬筆,先要選貼,剛學者要想快速入門,就要選擇字的筆畫和結構介紹詳細的字帖學習,認真看明白,從基本的筆畫開始,進而學習結構,只有自己的字好看了,有了一定基礎和功力再學習章法,一步一個腳印,也不要貪多貪大,學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長期堅持必有成果。以下習作。





吉鴻1149


這個其實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困惑。

1.毛筆字寫好了,硬筆字肯定能寫好,但是毛筆字寫好了的標準是什麼呢?

2.學好的標準無非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筆畫結構的速度加上筆畫結構的數量都要過關

你把100個字寫得跟字帖上面一模一樣,其他的字寫的不好,對日常的書寫其實看不出來。

學書法要講究一個數量的問題,你的數量達不到,在實戰運用當中是沒有意義的。

你把所有的字跟字帖上面寫得一模一樣,但是要寫得很慢,才能寫好,那麼對你的日常書寫也是幫助不大的!

學書法要講究一個熟練程度的問題,熟練程度達不到,在實戰運用當中也是沒有太大作用的。

綜上所述,只要是你日常的書寫沒有過關,要麼是你的熟練程度沒有達到,要麼是你的數量沒有達到!



佳順書法網院才主哥哥


學習書法後,日常書寫習慣還是未能改善。這是很多初學書法者的困惑。而且如果是已經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書法的朋友,碰到這種情況,更是納悶,有時候都會產生懷疑了:我到底適不適合練習書法?甚至對學習書法失去了信心!

請不要著急。這跟你適不適合練習書法沒關係。書法並不是需要有特別的天賦的人,才能學習的技能。任何人都可以學習書法,只是因各種條件或悟性不高,所以水平有高有低。

學習書法後,日常書寫習慣未能改善,主要原因在於你的書法“肌肉記憶”尚未完全形成。

什麼是“肌肉記憶”? 

所謂“肌肉記憶” 是指人體的肌肉具有記憶效應,同一種動作重複多次之後,肌肉就會形成條件反射。人體肌肉獲得記憶的速度十分緩慢,但一旦獲得,遺忘的速度也十分緩慢。最典型的是體育運動員,他的動作就是大量重複而形成肌肉記憶的結果,動作無論正確還是錯誤,想要改變是十分困難的。

在我們的書法學習中也同樣存在這種情況,無論是正確的運筆動作還是錯誤的運筆動作,經過長時間反覆訓練,也會形成肌肉記憶。這就是你日常書寫習慣未能改善的原因。因為你這個原有書寫習慣是十幾年、幾十年重複形成的”肌肉記憶“結果。

那麼如何形成新的良好的書法”肌肉記憶“,以改變自己原來的日常書寫習慣呢?

一是思想上要有正確的認識。我上面之所以講那麼多”肌肉記憶“內容,目的就是讓你清楚原因所在。而不是去怪字帖不好,怪筆不好等等或者甚至懷疑自己適不適合練習書法。

二是檢查自己的書法練習堅持情況。是選定了一個帖子,專心進行練習?還是朝三暮四,這本字帖練練,那本字帖練練?更或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沒有按照教材或老師的要求練習?等等。

我反覆強調的初學書法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字無百日功“:沒有堅持至少三個月持之以恆的練習,你不要跟我說,你在進行書法學習!

三是在第一點、第二點都沒問題的基礎上。重新開始,再次以初學者的心態(不管自己前面已經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認真並堅持地開始書法學習。

要點:臨帖——脫帖——臨帖——脫帖~~

說明:(1)首先要臨,不管是筆畫、結構,要臨到非常像為止。

臨帖要注意的是,要先看清楚了、讀清楚了,然後臨。可以先進行臨空練習(即先虛寫一下,體會這一筆畫輕重緩急或這個字的整體結構)。下筆即乾脆利落,不要猶豫,一次到位。

(2)在臨帖已經十分形似的基礎上,進行脫帖練習。即在基本掌握這一筆畫或這個字的書寫要求基礎上。憑對字帖的記憶進行練習。寫完後,再去對照原帖,哪裡跟原帖有出入,哪裡自己記住了,哪裡自己沒記住~下一次練習時專門注意這些地方,直到脫帖時,也能寫出基本形似的筆畫或字為止。

通過這樣反覆的臨帖、脫帖、臨帖、脫帖~~反覆的不斷練習,就是要重新培養你的書寫

”肌肉記憶“!以覆蓋你原有的頑固的書寫”肌肉記憶“。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習慣形成以後是極難改變的。所以要形成新的書寫”肌肉記憶“,改變自己原有的日常的書寫習慣,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

但只要你方法正確,持之以恆,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形成良好的新的書法”肌肉記憶“,培養出一種書法“下意識”來。

當我們看到那些書法家揮灑自如地寫出一手漂亮的書法,似乎”下意識“地”下筆如有神“時,你可曾想到,他是經過長期的艱苦的訓練,才形成了良好的高水平的書法”肌肉記憶“呢?

以上屬一已之見,僅供參考。不足之處,還請各位書法老師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