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介漢人奴隸,何以讓遼國皇帝以父侍之

遼代有一奇男子,他的人生如同穿越小說的開了掛的男主角一般,在遼朝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他曾是宮分人(漢人奴籍)出身,歷經波瀾後,官至人臣之極,勢傾朝野,成為當朝太后的入幕之賓;後被改國姓,位列皇族,皇帝對其“至父事之”,封晉王,名列諸王之首!死後贈尚書令,諡“文忠”,建廟乾陵側(葬在了遼朝皇陵)

他的故事應該從一個女人開始,遼承天太后-蕭綽,因為他的一生和這個女人緊緊聯繫在了一起,榮辱與共,彼此成就了對方。


他一介漢人奴隸,何以讓遼國皇帝以父侍之

蕭綽蕭太后

遼後族-蕭氏家族

蕭綽出生於契丹後族蕭氏,遼國皇帝的皇后一般都出自這個家族。

她的少女時期應該是快樂的,因為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蕭思溫出身貴族,是開國皇后述律平的族侄,遼太宗時,拜為奚禿裡太尉,尚燕國公主!

蕭思溫仰慕漢族文化,非常注重儀表,即使在軍中也如此,與傳統的契丹男子的粗鄙薄情不一樣。他與公主十分相愛,即使妻子一連生了三個女兒,也沒有以這個理由納妾。

而且,他非常喜歡這三個秀外慧中的女兒,把她們都當做男兒來培養,因為他知道在契丹這樣以力稱雄的世界裡,柔中帶剛才是這個世界的通行證。

所以他不但教她們讀漢人詩書,瞭解南北兩朝(遼宋)歷史風物,更教她們如何排兵佈陣,怎樣騎馬射箭!

有史書記載“思溫在軍中,握笄修邊幅,僚佐皆言非將帥才。尋為南京留守”

縱觀蕭思溫行軍生涯或駐守南京(幽州)期間,無大功也無大過,中規中矩!確實沒有表現出卓絕的軍事才能。但其政治才能不可輕視。

在父母的精心養育下,從小目睹父母的相親相愛,她和姐姐快樂成長;

根據現代教育理論,成長於幸福家庭的女孩子,從小得到愛的滋養,長大後獲得圓滿愛情、幸福家庭生活的幾率也大。因為他們知道什麼樣的男人才值得託付終生,自信的她們會主動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幸福!長大後的蕭綽敢愛敢恨的性格生動詮釋了這一點。

待及豆蔻年華, 蕭綽明豔動人, 又因家族顯赫,貴族王公追求者甚!但蕭綽早已芳心暗許。

遼國的後起之秀-韓家

蕭綽心中的如意郎君不是別人,正是韓家的兒郎-韓德讓

韓家是後族蕭家的世交,韓家祖籍是漢兒,他們家族在遼朝的發跡史源自韓知古,他被稱為是韓氏家族入遼的第一人。

韓知古原是唐末時的薊州玉田縣韓家莊(今河北玉田縣小韓莊村)人。

6歲那年,他們整個村的人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大舅子述律欲穩俘獲,述律欲穩把他作為妹妹述律平的陪嫁家奴,送給了耶律阿保機。

韓家是耕讀世家,即使身處契丹蠻族未開化之地,也不輟讀書育人!所以韓知古在家族中還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從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契丹人對俘虜的漢人壓迫和奴役不是特別嚴重,管理也不是特別嚴苛,只需繳納一定的田賦或者牛羊後,任其習慣自由生活!

成人後,韓知古有謀略、有治國之才。儘管他是以家奴身份被送給耶律阿保機,但頗為自負清高,一直沒有機會見到耶律阿保機,因而每天重複做著勞累雜役的事情!

從古至今都存在這樣一群有才華的人 ,因為自身以及社會的原因,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不幸的湮滅在歷史的潮流中,韓知古差一點成為這樣的例子,但幸運的是,他有個好兒子-韓匡嗣。

韓匡嗣,精心研究醫術,在皇后述律平身邊服侍,“皇后視之猶子”,把他當做自己兒子一樣,因此韓匡嗣他有機會接觸到阿保機了。

由於韓匡嗣替他老爹韓知古美言,搭橋,“太祖召見與語,賢之,命參謀議”。

阿保機召見韓知古,一番交談,發現這是個賢才,便讓他參與軍國大事的謀劃、商議!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保機越發信任韓知古,後任命他掌管漢兒司,兼主諸國禮儀。

當時契丹儀法粗疏,韓知古援典引故,根據契丹本土的民族風俗,結合華夏禮法,制定了通俗的典法禮儀制度,可以說是契丹封建禮法的奠基人之一。

他不久拜左僕射,與康默記將漢軍徵渤海有功,遷中書令!

而他的兒子韓匡嗣,在遼國仕途更是一帆風順,後期即使因戰敗獲罪,也只是略施小懲!

厚積而薄發,水滴而石穿,三代人的努力的成果在韓匡嗣的兒子-韓德讓身上綻放


他一介漢人奴隸,何以讓遼國皇帝以父侍之

遼國重臣-韓德讓

韓德讓,契丹名耶律隆運,被稱為“賢王名相”,《遼史》《契丹國志》中均有《耶律隆運傳》。
他是玉田韓氏的驕傲,是遼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在遼國200多年裡聲名最著、權位最高的漢臣,是輔成遼國中興的一代權相、名王。

蕭韓緣起

韓家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說是後族一系的臂膀,與蕭氏一族的關係非常好。

草原上沒有漢家的男女之防,蕭綽和韓德讓應打小就認識,韓比蕭綽大,在孩童時代,小孩子都喜歡跟著大孩子打打鬧鬧,韓德讓自幼聰慧膽大,興許是這群孩子的孩子王,帶著這群小孩玩騎馬打仗的遊戲!兩人少年時代就相識相知,可謂兩小無猜!

幸福家庭成長的女兒,尋找理想的夫婿都會以自己的父親來作為參考,蕭綽也不例外!韓德讓成長於草原,又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北國的寒風凌冽中鍛造了他強健的身軀以及堅韌的性格,但貌似粗獷的外表下卻掩蓋不住那儒雅的靈魂。這一切,讓貴族的少女心中,情根早已暗種、芳心已經暗許!

韓德讓對蕭綽這樣明豔動人 、敢愛敢恨的姑娘也是一往情深。

在上京的草原上,青青綠草見證過他們的纏綿深情,大漠落日見證過他們的依依不捨!

兩人據野史記載應有媒妁之言。

蕭韓緣滅

但遺憾的是,蕭思溫作為後族蕭氏家族的利益代表人,他的女兒需要嫁給皇位的候選人。也許他的初衷也是想讓女兒選擇自己的幸福,但身在皇家,有些事情他也無法選擇。

長女蕭胡輦(音niǎn)嫁給了耶律德光系的太平王(後來改封齊王)耶律罨撒葛;

次女嫁給了耶律李胡系的弟弟趙王耶律喜隱(以謀反為己任的的一代怪人,在三次謀反後,981年被殺);

遼景宗耶律賢(

耶律倍的孫子)繼位後,因為蕭思溫擁戴有功,納其三女蕭綽選為貴妃,保寧元年(969年),蕭綽被封為皇后。

權力的鬥爭中,從來不乏祭品

次年,蕭思溫隨駕狩獵時,被高勳(後晉降將,官至南院樞密使,封秦王派賊人所弒。

蕭綽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儘管心中原本另有所愛,只能壓抑自己的情感,遵循家族的使命,與景宗結婚14年,生了三子三女;得到皇帝丈夫的充分信任和尊重——耶律賢身體不好,常將軍國大事交皇后處理。蕭綽這一特殊權利,雖然是由景宗授予,但也說明了後權已開始與皇權共治天下

保寧八年六月除名高勳到保寧十年五月誅殺高勳,家產沒收全部併入蕭家,報了殺父之仇,更顯示了後權的強勢;

在蕭綽成為皇后的第八年,即976年,耶律賢乾脆傳諭史官說,從此以後,皇后的話,“言亦稱‘朕’暨‘予”;制同帝王。

直至景宗“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后命。”後權已然超越皇權。蕭綽作為統治核心的首要人物,其權力不斷得到加強。

在後權不斷加強的過程中,韓氏家族也是蕭綽的有力臂膀

上文提到的韓匡嗣,更是一直聖眷優渥,太祖皇后述律平視之如子,與遼景宗耶律賢的關係也一直很好;所以韓匡嗣的仕途也是一帆風順, 官居南京(今北京)留守,封燕王。

在滿城中了宋軍的詐降之計導致喪師辱國。遼景宗一氣之下差點殺了他,不過在蕭綽等人力保求情下,景宗也許稍念舊情,領廷杖而免死!後遙授晉昌節度使,降為秦王。乾亨三年(981年),改西南面招討使,死在路上;蕭綽遣使弔喪,饋贈甚厚,被追贈

尚書令

我們的主人公-韓德讓也只能揮慧劍斬情絲,為了家族的命運,踏上仕途,忘了那個已經高高在上的女人,但想忘真的能忘嗎?

德讓初侍遼景宗以謹飭聞,加東頭承奉官,補樞密院通事,轉上京皇城使,遙授彰德軍節度使。乾亨元年(979)七月,韓德讓代父守南京。九月,宋軍攻打南京,韓德讓臨危不懼,登城指揮守軍抵禦15晝夜,待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援兵趕到,守城的遼軍也列隊而出,內外夾擊之下大敗宋兵於高梁河(約在今北京外城一帶),史稱“高梁河之役”。此役,趙光義腿受箭傷,乘楊業糧食輜重驢車逃走!


他一介漢人奴隸,何以讓遼國皇帝以父侍之

高梁河之戰

韓德讓因功授遼興軍節度使。乾亨四年,遷升南院樞密使,賜名“德昌”,成為漢臣中權勢最大者。

是年秋,遼景宗病危,立12歲的梁王隆緒為皇帝,是為遼聖宗。尊聖宗生母蕭綽為皇太后,攝國政。德讓與耶律斜軫(又名耶律色珍為蕭綽侄女婿)俱受顧命大臣。

他一介漢人奴隸,何以讓遼國皇帝以父侍之

耶律斜軫-耶律曷魯(遼國開國二十一功臣首位)之孫 後因蕭思溫舉薦踏上仕途

遼景宗病逝後,蕭綽做了三步重要舉動:

一、對外:將戰功卓越的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今北京)留守,總管南面軍事,加強邊防(防止北宋趁機伐喪)。

二、對內:任命耶律斜軫為北院樞密使,管理內政事務尤其是嚴管貴族 。與此同時,蕭綽採納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的建議,對宗室親王頒佈命令“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

三:韓德讓以擁立功總理宿衛事,參決大政。讓韓德讓掌管宮禁宿衛以自己和皇帝的身家性命託付給韓德讓,足見蕭綽其對他的完全信任!這份信任不僅來源於對他能力和忠心的肯定,可能更多是源自少年時代相知相愛的一種親切和無條件信賴!

一個是位高權重稱制的太后,一個是皇帝臨終授命的顧命大臣,他們的路在何方?他們是否能再續前緣?(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