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劉炳森(1937-2005),字樹庵,號海村,曾經的書協副主席。

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劉炳森老師自幼喜歡書法,11歲的時候就名揚十里八鄉,算是年少成名。19歲的時候,他又憑藉過人的書法表現被當時的“中國書法研究社”破格吸收為社員。在當時的所有社員當中,劉炳森老師是最年輕的。

劉炳森老師擅長楷書和隸書。楷書方面,他留有著名的《楷書千字文》,用筆和結體多用顏真卿筆意,中規中矩,穩重大方。在那個書法學習教材還有些緊缺的時代,這本《楷書千字文》也算是比較有名的書法教材了。

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隸書方面,劉炳森老師更是出類拔萃。總體來說,劉炳森老師的隸書用筆勻稱,結體平穩飽滿,以標準規範見長,在當時的書壇上獨樹一幟,世稱“劉體隸書”。他本人也被譽為“當代隸書第一”。

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另外說一句,現在我們電腦字庫中收錄的“華文隸書”,就是拿劉炳森老師的隸書作為標準彙編而成的。

“篆行楷草皆入隸,臥毫鋪挑盡自由。”那個時候的劉炳森,絕對是書法界的驕傲。

時代在進步,書法藝術也在不斷的發展,特別是在書法審美方面,現在和幾十年前已經大不相同了。劉炳森的隸書,也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光環。

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關於劉炳森老師隸書的爭論,主要都集中在“雅”或者“俗”上。喜歡的朋友,說他的隸書,合規合理,植根傳統,美觀大方。不可好的朋友則會說,這種中規中矩的表現,體現出了一種比較精緻的“俗氣”,談不上有多高妙。

其實,關於俗不俗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完全怪劉炳森老師。隸書這種書體,用筆相對簡單,結體方式也比較單一,如果規規矩矩的寫,非常容易落入俗套。

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現在,什麼都在講究創新,書法也不例外,以前的中規中矩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審美需求。如果你留意現在的書法高手,按照老傳統規規矩矩寫字的已經很少了,大家都在追求一種前所未有的與眾不同。說白了,關於劉炳森老師隸書的爭議,歸根結底,就是書法審美的取向爭議。

大家想想田英章老師,就標準和規範來說,他的“田楷”應該算是頂尖了吧。然而,很多朋友還是不認同這種書法表現形式。為什麼呢?和大家看劉炳森老師一樣,同樣也是“雅”和“俗”的問題。

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書法當中,什麼是“雅”?什麼又是“俗”?我們沒法用一個簡單的標準去界定。但是呢,有一個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那就是:書法,絕對不能過於標準化,也不能過於程式化。如果你寫出來的字,千字一面,毫無新意可言,即使技法水平過人,也很難得到主流的認可。

話不多說,文章的最後,問大家一句:現在,您還喜歡劉炳森的書法嗎?還請在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