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心是萬物的主宰,“無心”才是境界

提及“包容和退讓”,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把它們和懦弱聯想到一起,這是最大的一個誤區。


其實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懦弱是對於人生坎坷的一種退縮,是對於人生難關的一種怯懦,而包容則是用另一種方式積極的應對人生,其中更體現的是一種勇敢,更是一種境界。


一個人真正能以寬容去化育萬物,能以內心溫和包容他人過錯與戾氣,這才是真正的善,並且也是一種真正的大智行為。


《菜根譚》中說這樣一句話:念頭寬厚的,如春風煦育,萬物遭之而生;念頭忌刻的,如朔雪陰凝,萬物遭之而死。


一個胸懷寬厚的人,應當像春風一樣催生萬物,萬物感覺到它的溫暖就會充滿生機;而心胸狹窄刻薄的人,就像北風呼嘯,冰雪帶來寒冷一樣,萬物感覺到它的刻薄就會被摧殘。


道德經:心是萬物的主宰,“無心”才是境界

這個世界的狀態完全是自己內心的顯現,當很多人去抱怨世界充滿陰暗與戾氣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反觀自己的內心,是不是自己的內心太過於偏激?


一個內心戾氣較重的人,他看見的是這個世界的冷漠與陰暗,相反,一個內心溫和的人,即便他的生活出現了一些不公平,也能用自己的溫和去包容,這是一種境界,更是智慧。


因為懷著一份和氣去包容和化育萬物之時,即便是外界給你的是寒風凜冽,你同樣能用自己的柔和去溫暖自己,自己仍然能夠營造萬丈光芒。


一個胸懷寬厚的人可以輕易諒解別人的過錯,記住別人的善,但是內心陰暗斤斤計較的人,只會在別人身上找原因,記住別人的壞,這真的是因為別人的過錯嗎?我們不如反思一下自己。


記住一句話:自己的心永遠是自己人生的主宰。


道德經:心是萬物的主宰,“無心”才是境界

《道德經》中說: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個時代的品德同歸於善良了,以道心去化育世界,內心存在溫柔,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氣。


郭子儀的兒子娶了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為妻,兩個人吵架的時候,郭子儀的兒子言語冒犯了公主,聲稱自己的父親能力比代宗還要高明,但是看不上皇位,這可是大不敬的話,會遭來滅門之禍。


公主跑到代宗那裡告狀,而代宗就對郭子儀說:“不痴不聾,難做家翁,兩個人在閨房吵架的氣話,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就這樣,代宗輕易的化解了兩人的恩怨,免去了郭子儀家的滅門之罪。


很多人總以為別人遇見一個平坦的人生,是因為別人的運氣好,其實並非如此,只是他因為豁達而不去計較,而內心偏激的人,則會無限放大生命中的矛盾與糾葛,這樣的人生才是最糟糕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在這個世上走一遭,遇見的所有人和事,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那麼惡劣,或許只是因為自己的內心偏激,將這一些本來平凡的事情想的太過於陰暗,這才是人生最糟糕的地方。


所以學會摒棄自己內心的私心和偏激,不以自己的內心去揣摩事態,不讓事態惡化,這才是人生重中之重。


道德經:心是萬物的主宰,“無心”才是境界


正所謂: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以無為之心去作為,以無事之心去做事,以無為之心去品味,這就是修道的真實境界。


每當有事發生之時,不以自己主觀心思去揣測萬物,而是尊重萬物事情本身的事態發展,以無為之心去處理天下之事,那麼天下自然無事,人生也自然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