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特殊孩子與兩千多杯給一線抗疫者的溫暖咖啡

8個特殊孩子與兩千多杯給一線抗疫者的溫暖咖啡

8個特殊孩子與兩千多杯給一線抗疫者的溫暖咖啡

從左到右,毛毛、殷浩、安昆拿著準備送出的愛心咖啡。 王志彥 攝

20歲的殷浩戴著口罩,雙眼緊盯著眼前的馬克杯。本以為會是漫長的“創作”,但僅僅幾秒鐘,他就抬起頭,眼睛似水般平靜透亮。“完成了。”馬克杯裡,一朵乳白色的鬱金香嬌豔地盛開在香氣襲人的咖啡上,花瓣一層層向上氤氳,“這個拉花共8層,每一層代表一顆愛心。”

殷浩是咖啡館8個小夥伴之一。這家名為“夢工坊”的咖啡館坐落於浦東新區成山路345號。從外表看,與城市裡數以萬計的咖啡館沒什麼區別。唯一不同的是,這8位店員都是特殊的孩子,他們或是自閉症患兒,或患有唐氏綜合徵和精神疾病,存在程度不一的智力障礙。“夢工坊”於他們而言,絕不是一個帶點噱頭的名字,而是夢想照進現實的一道亮光。

防疫期間,“夢工坊”也歇業了。但孩子們沒有休息,他們忙著把自己製作的咖啡免費送給一線抗疫英雄們,至今已送出2000多杯。有人說,這是全上海最溫暖的咖啡。

他有屬於自己的“茉莉情啡”

殷浩是名唐氏綜合徵患兒,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專業咖啡師。“我現在會做8種拉花,鬱金香、愛心、火鳳凰是我最喜歡的圖案。”與殷浩聊天,只要說到咖啡,他就很興奮,話題轉到其他方面時,他又變得膽小謹慎。

在咖啡館裡,殷浩最刻苦,每天一上班就直衝吧檯,拿起咖啡杯就不捨得放下。他最喜歡用水在空的咖啡杯裡練習拉花。清水在空杯裡無法賦形,但在殷浩心裡,隨著每個動作漸次進行,一朵花或一顆愛心慢慢成形。“我們要節約牛奶,用水練拉花最好了。”

殷浩很乖,但他和所有唐氏患兒一樣,有時會控制不住情緒。有一次,一位顧客問他:“這些咖啡豆是從哪些地區來的?”殷浩愣了兩秒,面色潮紅,說不出話來,然後把帽子一摘,狠狠丟在地上,還在自己臉上“啪啪”抽了兩嘴巴。事後,大家才知道,他是著急,這些咖啡豆的來源,店裡的“小何哥哥”曾教過他,但他怎麼也想不起來。事後,殷浩道了歉,如今他的口頭禪是“我一定要忍住,不能著急、發脾氣”。

殷浩在咖啡館裡是“大明星”,不但拉花做得好,還彈了一手好鋼琴。疫情發生前,每個整點,他都會坐在鋼琴前,為客人彈上一首曲子。殷浩說,他最喜歡彈《燭光裡的媽媽》,因為沒有媽媽,就沒有幸福。可惜的是,他到“夢工坊”工作半年了,媽媽只來過一次,喝過一次他親手調製的咖啡。“家裡有兩個小弟弟,只有1歲多,媽媽太忙,不能來看我。”殷浩很懂事,但他內心希望媽媽能多來幾次。

不久前,咖啡館裡的老師根據殷浩彈奏的《茉莉花》,幫他創作了一杯特製咖啡,取名“茉莉情啡”。店裡價目表上,“茉莉情啡”名字旁標註了“殷浩專屬”四個字。

這些孩子怕失去“夢工坊”

與殷浩不同,安昆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別人問安昆爸爸媽媽去哪兒了,他會回答:“在蘭州。”如果再問,他就會發急,甚至崩潰。

安昆是店裡8個孩子中最健談的。他負責迎賓,只要有客人進入“夢工坊”,他會說:“您好,請過來量體溫。”然後大聲報出體溫數字,並把相關信息仔細登記在筆記本上。安昆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統計店裡的客人數,在吧檯旁小黑板上用粉筆工工整整地寫著“您是我們第17325客人”,這是疫情發生前,安昆親手寫上的。對數字的敏感讓安昆成為店裡最負責的孩子。如果有人問“夢工坊”最多一天接待幾位客人,他會脫口而出“429”。在“夢工坊”工作的半年裡,安昆的進步有目共睹。作為一名自閉症患兒,剛來店裡時,他幾乎不與任何人說話,總是坐在角落裡。如今,安昆會主動找人說話。看到殷浩在拉花,他會說:“我也做過一次拉花,感覺不是很難。”

平時,安昆喜歡看電子報瀏覽新聞,喜歡用微信與人聊天,他常說:“要學習聊天,不聊天,人會衰弱。”疫情前,安昆還負責在店裡接待各路訪客,為他們介紹情況,每次都很認真,回答每個問題,都像是用盡全力。

疫情發生後,“夢工坊”暫停營業,看著空蕩蕩的咖啡館,安昆有點焦慮。私下裡,他一遍遍問店長媽媽“什麼時候才能有客人”。人們心裡清楚,這些孩子怕失去“夢工坊”這個家。

更多人加入愛心咖啡接力

給孩子們這個家的是兩位媽媽。一位是他們過去的校長,浦東新區輔讀學校的王英;另一位是他們現在的“老闆”,在上海打拼20多年的江蘇泗陽女子於成紅。

1994年,於成紅來上海發展,在東昌電影院旁一家餐飲店工作。2002年,她在成山路上開了家小飯店,離浦東新區輔讀學校不遠。十幾年來,她看著一批又一批特殊孩子走進這所學校,又從這裡畢業,聽到孩子家長偶爾發出的嘆息,那些不幸的故事讓她心碎。怎樣才能幫助這些孩子?恰巧這時,王英也在思考一個困擾她很久的問題:“輔讀學校13年一貫制,很多孩子在這裡成長,學校提供了最好的環境。但終有一天,他們要走出校園面對社會。能不能在校園和社會之間搭一座橋樑,讓更多特殊孩子有機會施展技能,融入社會?”兩位媽媽因為同樣的想法走到了一起。2019年6月28日,上海第一家由特殊孩子打理經營的咖啡館在浦東輔讀學校旁開張。殷浩、安昆、毛毛、蓬蓬等8位特殊孩子,在這裡開啟新的人生。

投資咖啡館時,於成紅做好虧本的打算。但一直到疫情發生前,“夢工坊”每個月都能維持盈虧平衡,很多客人慕名而來,機構組織也來這裡辦團建會,甚至有人在咖啡館和孩子們一起過生日。疫情來了,孩子們不能正常上班,“夢工坊”何去何從?最焦慮時,一個靈感閃過眾人的頭腦,既然咖啡館靠愛心維持夢想,為何不能在特殊時期把愛心傳遞出去?送咖啡給那些奮鬥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咖啡館又一次被夢想激活。孩子們紛紛行動,原本,“夢工坊”準備送出1000杯免費咖啡,範圍僅限於周家渡街道。沒想到,活動一經推出,得到了更大的反饋,越來越多人加入到愛心咖啡接力中。

上海實驗中學軟式曲棍球社團發出倡議:歡迎大家一起參與上實共抗疫情愛心活動——“以咖啡名義將愛心傳遞”,我們一起認領夢工坊定製的愛心咖啡。倡議書發出後,不到幾天就募集到5.2萬元,整整2600杯咖啡。周家渡街道也在網上發起“愛心接力”眾籌項目,不到三天就募集到1000杯咖啡的資金。街道還和世博地區多家公司一起,將一杯杯“夢工坊”做出的咖啡送往附近的社區衛生中心、交警支隊,還有駐守浦東國際機場的一線防疫人員。(記者 王志彥)

原標題:“夢工坊”咖啡免費送一線抗疫英雄,至今送出2000多杯

8個特殊孩子帶來最溫暖的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