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不起?可能是家長沒做好這件事


孩子輸不起?可能是家長沒做好這件事

奇奇是一個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在學校是老師的好幫手,在家是媽媽的開心果。有一個壞毛病始終改不了,那就是輸不起。不論在家和父母做遊戲,還是在學校與小朋友玩,他都不能輸,輸了就立即嘟起小嘴,跑到角落,不理人,自己獨立生氣。

媽媽每次都要哄好久,他才能從角落走出來,繼續玩耍。事後他心情不錯的時候都會告訴他:輸了沒什麼大不了,遊戲本來就是有輸有贏,大不了下次在贏回來;輸了並不丟臉,相反,我們要平靜的接受每一種結局。可是奇奇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每次苦苦開導後都依舊如初。


孩子輸不起?可能是家長沒做好這件事


其實,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輸不起的情況。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是好勝心比較強,通常情況還沾沾自喜,任其孩子自己消化。這種做法欠妥當。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出現任何問題,家長都要找到原因,並找到好的解決方法,幫助孩子成長。

兒童心理學研究認為,孩子不願意面對失敗,是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在起作用,這是人的一種本能。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會有輸不起的狀態,這是一種人性的弱點。


孩子輸不起?可能是家長沒做好這件事


面對輸不起的孩子,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輸的起呢?

一、與孩子共情,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因失敗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發洩自己的壞心情。可以抱著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想贏,我知道你現在一定很傷心、難過,因為媽媽輸的時候也會難過。”

可以抱著孩子告訴他,每個人成長過程都會經歷輸,爸爸媽媽是大人,在工作中也會輸給叔叔阿姨,也會不開心,這都是正常的事情。每一個人不可能一直贏,總會有輸的時候。

讓孩子感受到原來輸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會有輸的時候,他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心情就會變輕鬆。


孩子輸不起?可能是家長沒做好這件事

二、正確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

輸不起的孩子好勝心都比較強,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不認可別人比自己強。家人要幫忙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當孩子因失敗哭鬧或垂頭喪氣時,要和孩子一起通過某一事件來分析問題的所在點,輸的原因,通過分析,讓孩子學會“願賭服輸”的道理。

要讓孩子懂得:遊戲規則,人人遵守;遊戲過程,不能耍賴;遊戲結局:心平接受。

通過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讓孩子一點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虛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認有時候別人就是比自己強。


孩子輸不起?可能是家長沒做好這件事

三、讓孩子從輸不起到輸的起

有些孩子輸不起,哭鬧開導過後,依舊如初。下一次遊戲繼續輸,繼續哭鬧開導,反覆如此。這樣無休止的惡性循環下去,家人如果不及時正確開導,引路,可能讓孩子的心理出現一種不思進取的惰性。

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化輸不起為動力,讓孩子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幫助孩子分析自己不足別人的地方,如果想要勝出,就要如何改變,爭取在每一次的遊戲中能進步一點點,讓孩子相信每一次的進步都離成功進了一步。讓他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贏。

在孩子努力提升的過程中,家長可以一同見證,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他打氣,加油,幫忙孩子提高自己的水平。


孩子輸不起?可能是家長沒做好這件事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只有培養孩子正確的勝負觀,讓孩子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看待每一次失敗,孩子才能成長的更陽光、健康。

作為家長,不妨多點耐心、細心、包容心,多點堅持,多點引導,才能讓孩子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