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莊嚴法庭,他高質辦案受讚譽;蟲草山上,他帶病救人於危難;危急關頭,他鏖戰金沙搏激流。

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他就是白玉縣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充翁旦珠。

面對漫漫征程,充翁旦珠的字典裡只有“前行”二字。而沿途他所留下的,是汗水,是心血,更是在群眾中的好口碑。



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法官的使命就是審好每個案件


充翁旦珠當法官是“半路出家”。1993年他剛參加工作時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三年後轉為公安幹警,一干就是十幾年;2013年12月,他由白玉縣昌臺片區工委主任、昌臺公安分局局長調至白玉縣人民法院工作。充翁旦珠深知,沒有高素質的法官,就不可能有高質量高水平的審判。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學起,談何容易?除了正常工作之外,他經常自行加班,利用休息時間學習法律專業知識,經常與審判一線的同事們討論審判實務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充翁旦珠的審判業務水平很快有了顯著的提升,現在已是白玉縣法院雙語審判的“排頭兵”。

2018年8月,白玉縣麻絨鄉麻絨村被告人澤某涉嫌犯盜伐林木罪一案起訴至白玉縣法院。該案同時也是全州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未審之前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充翁旦珠是此案的審判長。他知道,白玉縣森林資源十分豐富,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當地農牧民群眾淡薄的法治意識,此案的審判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特殊的意義。他對助理說,“這是我州以公益訴訟形式進行生態保護的‘第一槍’,我們要努力實現‘審好一案,教育一片’,讓群眾真正認識到此類違法犯罪的危害……”那段時間,充翁旦珠同合議庭其他成員一起反覆閱讀卷宗,詳細分析每一個證據,核實每一個細節,辦公室的燈總是到深夜才熄滅。

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庭審當天,旁聽席上座無虛席,22121人通過中國庭審公開網觀看全程庭審直播。面對眾多關注的目光,審判長充翁旦珠嚴格按照“庭審實質化”要求進行,整個庭審有條不紊、有理有據,最後當庭判決:被告人澤某犯盜伐林木罪,處有期徒刑10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同時,支持了檢察機關提起的全部公益訴訟請求。當法槌落下那一刻,被告人澤某表示服判息訴,將按照判決主動恢復由其盜伐行為破壞的生態環境,並承擔管護責任。旁聽的代表委員和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為法庭的公正判決點贊。


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在基層一線,要做一個好法官,熟悉民風民俗,會用群眾的語言講法律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方面,充翁旦珠作為一名藏族法官優勢盡顯。許多年輕的漢族法官在辦理涉藏族群眾案件時,語言交流存在重重困難,此刻都會想到請熱心的充翁旦珠來幫忙,當翻譯、幫調解。

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充翁旦珠還是全縣法治宣講的標兵,他用接地氣的本地話,結合藏族傳統文化及諺語小故事,在蟲草採集地帳篷宣講、邊遠牧場馬背宣講、搬遷戶異地宣講,群眾的每一次掌聲裡都傾注著充翁旦珠無數的心血。“能說會道,是我們法律知識的啟蒙老師。”這是群眾對充翁旦珠的評價。



群眾需要時我們就該伸出援手


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今年6月5日傍晚,跟以往每年蟲草採挖季一樣,充翁旦珠帶著工作組駐紮在海拔4300米的拉日科蟲草山。由於高寒缺氧,充翁旦珠的偏頭痛又犯了,疼得直冒冷汗。同行的同志勸他下山休整2天,他拒絕了:“山上上千人挖蟲草,稍不注意就會發生糾紛。作為組長,我得留下。我沒事,休息一下就好了。”

話音未落,一名採挖蟲草的老鄉氣喘吁吁地衝進工作組帳篷:“阿哥,背崩牧場70歲的桑多高血壓犯了,水米不進,躺在床上快不行了,他們家裡的年輕人全到縣上採購物資,只有靠你們了,快上山看看吧。”

人命關天,充翁旦珠一聽,忍著疼痛邊走邊說:“走,你帶路吧,我們馬上到牧場去。”當即便招呼身邊幹警召集駐山工作組成員開會,備齊醫療設備、馬匹和擔架,立刻往海拔更高的背崩牧場趕。

路途30多公里,光4800米以上的山樑就要翻4座,不通公路,全靠騎馬。大家勸他:“你自己都病著,我們去就行了。”他邊吃藥邊說:“我是組長,我不去誰去。況且你們不熟悉路,又是年輕娃娃些,我不放心……”

可屋漏偏遇連天雨。剛走出200米便開始飄雪,天氣異常寒冷。就這樣在風雪中一路勞頓,半夜3點,馬隊終於到了背崩牧場桑多家。隨隊醫生當即對老人進行了檢查,給予服藥。當夜,充翁旦珠守著老人,生怕病情反覆。

第二天,桑多老人身體狀況已無大礙,大家這才準備返程。臨行前,老人拉住充翁旦珠的手,熱淚盈眶,不住地說:“噶真切(藏語意為感謝)!”

過了兩天,充翁旦珠與駐山幹警們正在帳篷裡吃午飯,一名年輕的藏族漢子手捧哈達,拿著犛牛肉和酥油走進來,為大家獻上哈達,抱著充翁旦珠連聲道謝。“以後可千萬要注意,別把老父親一個人留在家裡了……”充翁旦珠語重心長地叮囑道。

風雪身影的前方有群眾的呼喚,長途奔襲心之所繫的是群眾安危。充翁旦珠的雙手屢次在危急關頭迸發出鋼鐵之力。



身處險情中我們當與時間賽跑



山體滑落,堰塞成湖;金沙斷道,危情緊急。

2018年10月11日,白玉縣與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交界處發生山體滑坡,形成長達1500米的堰塞體,阻斷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災害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險情就是命令,在上級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指揮下,白玉縣全縣打響了一場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搶險攻堅戰。白玉縣法院成立應急搶險分隊,充翁旦珠同幹警們一起及時前往受災的絨蓋鄉協塘村,運送物資、搭建帳篷,第一時間轉移安置群眾、第一時間做好救助安撫、第一時間開展應急保障。

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2018年11月3日,白格堰塞湖出現二次垮塌,造成金沙江再次斷流,新一輪搶險救災再次展開。11月6日下午7點,白玉縣法院接到緊急命令,通往堰塞湖的某山頂路段因前一天大雪,路面大面積結冰,物資無法運送進去,需要迅速打通。充翁旦珠主動提出帶領法院應急搶險隊前往,開始急行軍。到達搶險路段時,已是夜晚10點,氣溫低寒。充翁旦珠對隊員們說:“同志們,這個時候,是考驗我們黨性的時候,也是群眾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完成組織交給我們的任務!”

初心如炬照征程 ——記白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充翁旦珠

充翁旦珠率先揮動鐵鍬行動起來,大家哆嗦著喊起口號,凍得通紅的雙手握住冰塊一樣的鍬柄,向著堅冰猛砸狠鏟。衣服溼了,手腳傷了,可沒有一個人放棄,只有鐵鍬鏟敲擊冰面的聲音在深夜裡迴盪。

經過近一夜的努力,道路順利通行,這時候大家才看到充翁旦珠手上被劃傷了一個足有三寸的傷口,鮮血在上面已經凝結成痂。


家人們總說“充翁旦珠忙審案、忙維穩、忙宣講,一年四季沒閒過……”辛勤付出的背後成績斐然。據同事不完全統計,近3年,充翁旦珠年均參加駐山、駐鄉維穩50余天;年均進村入戶開展幫扶工作48次,為群眾解決難題30餘件;年均參加法治宣傳30餘場次,受教育群眾6000餘人次。2016年他被評為“白玉縣綜合整治工作先進個人”,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白玉縣優秀宣講員”,2018年被白玉縣人民法院評為年度“優秀法官”、2019年被甘孜州中級人民法院評為潤育工程“先進個人”。

“基層法官工作千頭萬緒,但意義重大。”

每一次出發前,充翁旦珠都會露出標誌性的正能量笑容。前行路上有他堅毅的身影,更有他心中最深的牽掛和最大的欣慰,“我的收穫遠遠大於付出,我把一顆真心交給群眾,群眾還給我的是很多顆真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