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园林审美观在"诗中有画"的辋川别业中体现

导语:著名的文人园林——辋川别业是由王维设计并主张建成的,这是我国第一个自然山水与文化结合的新型园林模式,开启了中国自然山水园向文人园的转型且对后世文人园有着巨大影响。

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有着"盛唐"的美誉,不仅在政治经济的繁荣上颇受后世赞誉,对于文化的贡献也是十分突出,"唐诗"就是盛唐留香百世的传承经典之一。

据记载,唐朝三岁小儿都能随口吟诵几首唐诗,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也与宋词、元曲并称为学生时代古文学必修的三大巨头。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杂糅着传统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咏酒诗和咏茶诗,以其独特的美与魅向后人展示着唐朝时任的豪情壮志和风雅情趣。

唐朝盛产唐诗,自然也盛产诗人,唐朝每个兴盛与没落的时期都会出现许多时代特征抒发自己感情的大诗人。生活于唐中期的王维便是一位家喻户晓拥有丰硕成就的人的大诗人,更是一位书、画、乐和园林等全方位发展皆优秀的才子。他的诗歌为人吟诵、他的画作为人模仿、他的音乐为人流传、他的园林为人游赏、他的故事为人传唱。

王维的园林审美观在

王维

辋川别业的建立

辋川谷是一条从辋峪河东北方向一直延伸至西南向的长约三十华里峡谷,峡谷东西两侧是高低起伏的绵延山脉,"辋川"也是因为此般山峦环抱、谿谷辐辏形似车轮而得名。开元十六年,王维出资购买了唐初期诗人宋之问修建的一处规模可观占地合理的别墅——蓝田山庄,一方面此处安宁平静的环境符合他对隐居归园生活环境的幻想,一方面方便他侍奉常年奉佛修行的母亲。

王维在宋之问的辋川山庄的基础上用心修改建造了"辋川别业",别出心裁地因地制宜同时融入诗歌绘画之美,以美景造美景,将辋川山谷的林泉之美,秀丽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辋川别业也因风格迥异的文化风和集居住、游玩、观赏为一体的多功能性成为中国园林史上山水风景园林的代表之作。

王维的园林审美观在

辋峪河

辋川别业的景观

王维不仅对自然界中的声音、色彩非常敏感,还对生活和景观的观察细致,他用心体验自然美的内涵,并且在描绘上进行了审美的选择和过滤。如今的辋川别业除了王维栽种的银杏树,其他早已荡然无存,后人多从古人的画卷,词赋和书籍中窥得几分当时的辋川别业独有的秀丽之美。据王维所著的《辋川集》和郭忠恕临摹的辋川图中可对辋川别业的整体景观构造做出构想和推敲。

入口的孟城坳衰柳映城,山峦环抱,入目所及皆是古城古衰柳,古木古建筑。随后登上处于坳背的华子岗,山峦重重叠叠,林木郁郁葱葱,眼前一片秋色连山,远处飞鸟与天山一线渐远。越过山岗的背岭湖旁是临溪而修建的文杏馆,置身竹林青翠中,看近处积云梁栋,望远处连山苍茫。

王维的园林审美观在

郭忠恕临摹的辋川图

沿溪便可先达位于漫天遍野的茱萸丛中的木兰柴,曲径通幽,不消片刻便可走到自然景致祥和的鹿柴。空山深林,眼前是披霞而来的飞鸟,远处是敛收残照的秋山,不时传来人们窃窃的低语。泛舟于欹湖之上,一赏"空阔湖水广"和"青山卷白云"。王维为欣赏湖光山色,在湖中心建有临湖亭,近处当轩对酒,远处芙蓉满池。

湖岸上种植着排排而立的柳树,又名"柳浪",近处柳树成浪,远处浪连水荡。接着便是眼前白鹭踏波,远处秋雨笼石滩的栾家濑。眼前是汩汩清泉,远处是碧水连天。离水后一直南行,穿过山下的南宅,便是白石滩,眼前少女浣纱石滩畔,远处水连绿蒲蔓延远。沿山溪上行,独坐竹海连天,明月相照的竹里馆。

除此之外还有辛夷花花团锦簇,青山时明时暗的辛夷坞之景;漆树成林,山水连天的漆园树景色;被青山环绕,满园椒树的椒园樽。辋川别业的景观可谓是层次分明,置身其中,身心舒畅。

王维的园林审美观在

郭忠恕临摹的辋川图

辋川别业体现的诗文美

王维在山水诗和山水画方面的造诣极高,包括山川水木在内的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在他的眼中都有感情,也同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王维通过诗与画来描绘他心中的山水,通过赋予事物自身和事物的喜怒来表达深意。王维这种物色皆带情的手法,营造了丰富的感情空间,使其作品带着耐人寻味的玄妙。

王维的《辋川集》是一组由二十首五言绝句组成的山水田园诗,以景点为诗题,以游览路线为诗与诗之间的联结,景点赋诗即为辋川集。《辋川集》涵盖王维对辋川别业的二十个景点的描绘。虽然辋川别业随着历史发展现已不存,唯有那狭敞高低的山川仍屹立于历史的长河。

《辋川集》既是王维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对爱好自然和畅游自然感情的表达,也是对自身的感慨和内心的矛盾的抒发。一方面描绘了和谐宁静,色彩鲜明却又静谧,一派世外桃源之景;一方面抒发了远离官场回归自然之乐,但又因为遭受排挤而无奈隐逸的惆怅复杂心情。

王维的园林审美观在

《辋川集》拓本

王维的建筑思想在辋川别业的体现

苏轼曾以"诗中有画"赞美王维的辋川别业。王维饱读诗书的,善诗文,善绘画,善琵琶,善书法等。多才多艺的王维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之中还有园林,园林之中书画兼存的融合观念用于建造辋川别业,打造了意境和内涵兼具的园林景观。辋川别业所体现的"诗画融合"的文人山水园新模式影响了之后文人园的兴起和发展。

辋川别业位于山水丰富的地理位置上,加之王维重视山水的美,因地制宜设景布景,依据在地理地形的特点,建有冈、岭、沜、泉、濑、滩、湖、溪等。同时精心种植培育文杏、木兰、花椒、茱萸、柳树等,用来修饰园林。这种景色宜人的园林,非常适合文人聚会,或咏诗绘画、或吟啸弹琴。

辋川别业到长安只需要一天车程,良好的经济状况和优良的生活条件使王维在做忙于朝事期间,也可以享受归隐于田园的林泉之乐。从古至今,文人为逃避或者对抗政治的阴暗常常隐居,陶渊明就是一个例子:归隐南山,养菊为乐。而王维的辋川别业则调和了入仕与归隐之间的矛盾,公余闲暇可以回辋川休息,仕途不顺可以归辋川隐逸,可以说辋川别业是王维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调剂身心的心灵之园。

历史上最早的园林是为了种植、牧渔等生产活动的而建造的,经过历史的积淀和发展,庄园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王维也顺应时势地开拓了辋川别业的经济价值,除了在园林中种植大片松柏槐竹和花果树木,设有漆园、椒园、茱萸沜等赏玩休息的亭台楼阁之外,还发展了湖滩河岸等渔业,更是建设了麋鹿的养殖地,此等圈养之物更加凸显出辋川别业具有很好的经济产出能力。

王维的园林审美观在

辋川别业的亭台楼阁

王维的山水诗

山水诗既蕴含着景物,也隐含着思想抒发着感情。王维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他对园林的独特审美观。诗人是一个对外在事物的变化有着敏感反应的群体,正是多愁善感才能写出虽是抒发自己感情却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诗词。王维作为一个以诗而闻名的诗作家,也不例外地对自然及外在事物反应敏感。

盛唐地域广袤辽阔,地大物博,政治稳定,这为王维漫游山川湖溪林地等自然美景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使得他可以在山水之中感悟人生。因此王维的许多诗歌直接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或是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在朝堂被排挤的郁郁情感。王维喜欢自然的和谐,渴望恬淡娴雅、清新自然的农的生活。因此在他的山水诗中多出现农家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傍晚,归来的浣纱女们边唱歌边行走于竹林中;莲叶摇动,是渔人们开始入河捕鱼。

王维是我国山水园林从写实走向写意的代表人物,也是文人画的重要推动者,他还发明了泼墨山水的画法。

王维仅仅是为了抒发和表达他的个人情感作画而不是为了生活和盈利,所以他坚信意境是感情的寄托。因此王维更注重营造意境,通过深远的意境而表达思想感情,意境是感情。

王维的园林审美观在

王维的诗意画

王维的山水画

王维独创了泼墨法来绘制山水画。王维通过泼墨笔法渲染山水林木,并用场景的事物来描绘他所想要表达和向往的清新幽静之意境。

王维的园林审美观从对景物的布置和建构方法上表现出来。王维喜爱自然,沉醉于自然山水的美景之中陶冶情操,所以他十分注重主次和画面淡雅和谐。

王维的布景之法在于先铺水,次设路,再绘群山,因山势而或嵌僧舍,或藏楼阁;因水形而或安村舍,或泛渔船;再结合山水或桥梁、或钓艇、或平地楼台、或密林寺观;后点缀瀑布、云帆、远岫、雾霭等来丰富意象,后调整收笔完成,置此构景也就结束。王维以山水为主体,于山水的开合之间置自然小景;林木为辅佐,于林木疏密之间设人工建筑;在用其他或自然或人工的意象来丰满。

王维的园林审美观在

王维的山水画

王维博采众长的思想

王维早期依照儒学思想生活处事。十五岁入京,游走于皇亲贵胄之间,凭借过人的才华在上流社会混的风生水起,一曲《郁轮袍》受到公主的盛赞,开启了入仕之路。彼时的王维才华横溢,政治仕途光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诗作里满满伟大抱负和期望期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三十五岁的王维结识了张九龄,受其政治才能影响,重燃积极求仕的热血之心。

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为相后,政权逐渐黑暗。此时的王维与李林甫的关系若即若离,之后的杨国忠更是使朝堂腐败不堪。但王维依旧没有离开官场,而是开始了亦官亦隐的方式,游走于仕途政治和隐居山林之间。王维的一生都在践行者儒家的思想和精神: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盛唐时期到达了极盛状态的佛教也对王维影响颇大。王维也算是出生于"礼佛之家",王维祖籍蒲州是一个崇佛者众多的地方,是佛教昌盛的一个地区,还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佛教人物——普寂。因为王维的母亲便师从普寂,所以王维及其弟弟们同普寂及其弟子关系密切,常有往来。

因黄狮子案被逐出济州对满怀激情入仕的王维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王维此后著作的《竹里馆》中表现出满满的沮丧和消沉。因此王维因朝局政治、家庭影响和自身遭遇等因素下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佛教中的一员。王维也从以儒家思想"入世"转向以崇佛逃避而"出仕"。

王维的园林审美观在

竹里馆画作

结语:

王维的一生几乎贯穿了盛世唐朝。幼年时的乱政在王维心里埋下了入仕的种子,李隆基掌握政权,经济初稳的发好时期,十五岁的王维积极奔向仕途。随后顺利升任为太乐丞,但不久就被黄狮子案牵连贬官,其后仕途起起伏伏,直至五十六岁安史之乱被任伪职,之后在其弟的救助下继续为官直至终年。王维出身于书香世家,家庭教育良好,从最开始接受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到之后的政场跌宕起伏使他为寻求解脱而偏于无为旷达的道教,晚年时期因其母亲向佛念佛,他自小耳濡目染,同时安史之乱的发生更使他向往自然的恬淡与宁静,于是佛教思想贯穿于王维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王维新考论》

《王维山水诗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造园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