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修真武學中的“定、中、守”三勢心法

“定、中、守”三勢是太極十三勢中的心法,太極拳又是修真武學從自然門邁入金門的階梯,也可以說太極拳是武當一脈由武術進階修真的功夫。

按吾師李兆生先生所言,“中、守”二勢是隱於修真之法,不肯輕易傳人。正因為太極拳有此三勢心法,才能成為丹道的外功。

再談修真武學中的“定、中、守”三勢心法


“定”是定住心猿意馬,使心中雜念能得以控制,從而能開始性靈的啟迪。《西遊記》裡開篇之語是“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直指大道之起始。通過行拳,能使自我的心神從日常的慾念中得到初步控制。

人的心思就象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一樣,上天入地,無所不為,沒有約束,大鬧天宮。天宮就是代指我們的頭腦,大鬧天宮是指腦海裡雜念叢生。但是通過行拳,可以讓人以一念代萬念,慢慢地開始學會掌握自己的心神,把握自我的神思。這是修行的最初步功夫,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不如此不能入門。

再談修真武學中的“定、中、守”三勢心法


隨著這種一念代萬念的長久行持,人身體中的元氣就能得到保養,凝聚,正是神凝則氣聚也。但是功夫的修行是有次第,有層次的,隨著功夫的增長要進入下一個修行階段,這時就要從“定”進入“中”。

初始行拳,是通過手足的運動帶動身姿運轉,來啟動身中氣血。隨著功夫的修行,體內真氣日漸充足,團聚在小腹丹田。則行功之時,動作開始由氣機由腰腹之間上行下運,推動手足身軀運動了。這正是太極拳經中所說的“腰為軸,氣為輪”。

再談修真武學中的“定、中、守”三勢心法


李兆生老師在《翰墨緣》一書中寫道,書法之要是“筆垂中宮,八方迴盪。”古人針對書法的學習,曾書作《真晶筆髓錄》,其中有“氣運丹田,筆垂中宮。神意相合,八方迴盪”之語。學書通於修仙,宗風所傳修真之法,是文武同宗,文武合參之法。文可載道,武可演道,文武雙持方可參真。

在人體之中,軀幹為中,四肢為肢節也。因初學功夫之時,手足更為靈便,容易驅使,所以人的念頭多集中在手足上,這也是宗風武學“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之意。

再談修真武學中的“定、中、守”三勢心法


然功夫之修習,不可執於一法,不求長進。隨著功夫的進展,身中元氣的蘊化,丹田元氣開始凝聚,這代表著物質能量有了基礎。這時就要在心性見識上用功夫了,要淡忘手足上的意念,不要始終執著於手腳動作。

如果執著於手足的運動,那麼真氣的運轉就會只循行於手腳之間,而不能聯通身軀,這就不能進入真正的內煉。我們知道內家拳法是“內煉一口氣,外煉筋骨皮”,內煉五臟六腑,外煉筋骨皮肉。如果不能使氣血連通五臟六腑,只鍛鍊手足肌肉,那麼就是外家功夫了。

再談修真武學中的“定、中、守”三勢心法


要想進入守中,神意要進入先天無為的虛無境地,要進入“無思無念亦無慮”的階段,也就是“無形無象全無慾”的境界。心中無思無念,身體的形象都不要再去刻意的關注。動作是對是錯都不管,好看不好看也不思考,這就是“全無慾”,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養神養氣養真骸”。

這種境地,就是修真圖中所說的“意不動,心不動,形不動”,這樣才能做到“神自靈,氣自圓,精自固”。這裡要側重說一下的“不動”是指不妄動。比如說我在行拳,形體始終是在動著的,但是因為他的動作始終合於循經,合於規矩,這就是沒有“妄動”。

再談修真武學中的“定、中、守”三勢心法


我們知道,同樣的練拳,不同的人打出來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一樣,如果強求大家打得一模一樣,是不可能的。可以說,不同功夫層次的人打同樣的拳,出來的風格,動作肯定不一樣。

那麼怎麼樣的行拳才是對的呢?看你的拳法是不是合於人體氣血循行的規律,是不是有利於循經,是不是能保養壯大身體中的氣血?這是判斷功夫對不對的唯一標準。

再談修真武學中的“定、中、守”三勢心法


很多人練功夫練到後來,動作之所以走形了,失真了,是因為心神沒有內斂,元氣沒有內運潛行,不能循行於經絡之中。於是真氣遊走於手足的表面,浮氣化為力,不能周身一體所致。也就是說,他們沒有進入“守中”之境。

當年李師授學時,多次講過,功夫是“練就對,不練就錯,只要大概動作對就行了。”“那麼什麼時候開始講究呢?等時間到了,自然開始講究。”這個時間到了,我個人的理解,就是你的心地虛靈了,天真了;體內元氣充足飽滿了,則行拳自然就會到進入自知自覺的狀態,內力循經,動作自然精確。

再談修真武學中的“定、中、守”三勢心法


當然這個動作的精準,除了心性的修為之外,也是需要老師的傳授。比如說玉環樁,剛開始時,記住大概的動作就可以了。但是動作流利之後,則是需要自己看書或老師的指點,反覆的推敲,揣摩,習練,去詳查動作的細節。這樣的修習無疑能更好地使動作利於循經,提高功夫進展的速度。

守中之法,是守我本真,不激不勵,發乎旨,本乎心。可謂是追涉於功夫之本始,不棄不離之法門也。如此修行,方可以進入到“隨心所欲不逾矩”之超凡境地。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贊,評論!

丹經武學第一代學子

真元修真法傳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