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瞄準的“賣菜”生意,打響生鮮戰役第一槍

高價蔬菜,利潤可觀。

疫情的爆發,導致日常食用的菜物價格飆升,讓各大零售商們開始重新審視“買菜”這個簡單的業務場景,手中有貨的供應商做起了線上直播,有龐大用戶群的開始在社群內兜售菜品,而原本未曾接觸過生鮮業的便利店,藉助線下門店作為提貨點也悄悄做起了“賣菜”生意,一時之間,賣菜生意遍地開花,人人都想進去分得一杯羹,生鮮業被再度激活。


被瞄準的“賣菜”生意,打響生鮮戰役第一槍

繼中石化開通“賣菜”渠道後,水果商百果園也舉起生鮮旗幟,欲在賣菜場景下奪得一畝三分地。然而,賣菜場景真的能夠讓本不在主業之內的零售商們插上一腳?還是說這些新入局者只是蹭著“賣菜”的流量,為了短暫的風口躋身於生鮮業?

用戶強需求以及市場高利潤空間,讓生鮮業再度激活,拉開了這場“賣菜”戰役。

菜價利潤空間高,補位者強入局

回顧2019年生鮮業市場,中小型生鮮電商延續了2018年創業公司倒閉潮,暴雷、倒閉的企業不絕於耳。淘集集破產、鮮生友請宣佈倒閉、迷你生鮮暫停運營等,讓整個市場唱衰聲不斷。

而另一方面,盒馬鮮生、美團買菜等巨頭的加入,卻在催熟生鮮市場,加速了生鮮賽道的洗牌速度。

像錢大媽、誼品生鮮、樸樸超市這樣的生鮮品牌,在獲得資本青睞後保持了高速增長,但面對改造難度高且毛利低的生鮮零售市場,並沒有預想般迎來大飛躍。

被瞄準的“賣菜”生意,打響生鮮戰役第一槍

隨著疫情肆虐,生鮮業被再度激活,線上下單買菜、線下就地取菜成為剛需,這也促使買菜這單一場景能夠持續在商業世界發酵。

需求迎來爆發的同時,也讓生鮮商業邏輯更加清晰,菜價水漲船高,但這未必是因為供需關係失衡,實際上,線下門店所能輻射的物理區間有限,在需求側充足狀態下,消費者訂單數不再是商家關注的重心,單個商品利潤才是保障零售商生意的首則,換句話說,菜品高價讓零售商們看到了商業契機。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叮咚買菜春節期間的日訂單量實現了3-4倍的增長,客單價同比增長了70%左右。而根據每日優鮮對外披露的相關數據顯示,近期每日優鮮的交易額實現了3-4倍的增長,客單價由之前的85-90元攀升到120-125元。需求側充足、客單價高升,給零售商們帶來充足的利潤點。

零售商論認為,正是因為菜價價格高漲,所賦予的利潤空間巨大,致使行業內有所關聯的零售商也開始加入市場。

一方面,市場存在空缺位,部分企業線下門店覆蓋率並不能充分滿足消費市場,給了入局者補位契機;另一方面,作為附加業務,買菜場景將帶來充足的客流量,進一步帶動其它主業務的增長。


“賣菜”生意欣然,線下門店成C位

在疫情期間,城市居民的生鮮消費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參與其中的業態,無論是超市大賣場、社區生鮮店、生鮮加強型便利店,還是前置倉到家業態,它們的銷售額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據微信小程序官方數據顯示,從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了149%,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了322%。而在整個春節期間,京東到家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比增長了510%;每日優鮮平臺在除夕到初四的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叮咚買菜的除夕訂單也較上月漲超300%。

被瞄準的“賣菜”生意,打響生鮮戰役第一槍

行業前景似乎充滿光明,這也讓更多的零售商開始用自己的資源去觸碰處於風口的行業,跨界競爭在零售行業屢見不鮮,作為靠近商業末端的角色,零售商們利用自身優勢,讓買賣雙方手中的資源價值最大化,也因此,垂直零售壁壘並不是很高。

在行業大蛋糕面前,零售行業迎來一次由外向內的行業衝擊,作為參與競爭的籌碼,除了商品渠道供應,線下門店地理位置成首要陣地。

零售業能夠維繫生存並且有向上發展的勢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線下的佈局,而買菜這個看似單一的業務場景,在非常時期下,帶來的流量體系被放大,門店的覆蓋率以及核心地理位置將直接影響整體業績。

在零售商論看來,線下開店仍將是2020年零售商動作的主旋律之一,能夠躋身於生鮮業的競爭市場中,門店、提貨點是核心競爭位,門店覆蓋率可以帶來多重優勢,一方面,黃金地段的線下門店,將擴大商業覆蓋的物理半徑,縮短配送時間,服務更多用戶人群;另一方面,線下門店高覆蓋率,為貨物運輸提供倉儲位,同時優化資源調配策略,降低貨物週轉成本。


生鮮業態競爭加劇,場景、供應鏈為核心

作為切開零售市場的流量場景,賣菜成為眾多零售商們重新劃分市場的入口,新入局者想借助賣菜場景打通線下服務(包括其它主營業務),已經入局的企業試圖擴增市場版圖,加快生鮮業市場的佔位。但是,生鮮門檻依舊在,僅僅擁有線下門店和商業版圖仍不足以在生鮮市場佔據有利位置。

被瞄準的“賣菜”生意,打響生鮮戰役第一槍

比如剛入局賣菜生意的中石化,旗下易捷便利店以27259的門店數量位居中國便利店連鎖百強首位,作為線下便利點最多的企業,依靠中石化3萬多的油站網點優勢,嘗試開通賣菜業務。但實際上,買菜作為消費者日常需求,加油站消費場景有限,很難契合用戶消費心理。

首先,從業務場景來看,消費者缺乏實際操作空間,消費意願難以撬動;其次,受制於消費人群,在加油點進行買菜,消費頻次得不到滿足,進而導致蔬菜等生鮮的新鮮程度無法保障。

對於中小型零售商而言,生鮮業道路更是越走越窄,疫情期間,許多社區賣生鮮的小超市,或是夫妻店遇到了生鮮貨源緊缺,供應鏈斷裂難題。

這些小店平時的進貨渠道比較零散,不僅採購數量較小,採購方式(時間、地點)也比較隨意。在平時貨源充足時,靈活性為小店贏得市場,而在非常時期,小店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生鮮供應體系,跟上游的供應商缺乏議價權,貨源成為制約因素。

生鮮行業是一個存量博弈的遊戲,每一輪生死週期中新模式的崛起,都伴隨著不適用市場的舊模式消失。目前這輪生鮮熱潮探索的是對傳統農貿市場、夫妻老婆店型超市的替代。

生鮮存量博弈的關鍵點在於供應鏈的改造,從上游農產品到中游流通、下游運營配送環節的改造,目標是做到上游農產品的標準化、集中化,中游冷鏈物流技術的提升,以及下游運營成本的縮減。

零售商論認為,無論是跨界入局的行業巨頭,亦或是生鮮行業散戶玩家,都難以依靠單一的力量撬開逐漸成熟的生鮮市場,渠道供應鏈、商品配送體系、線下門店覆蓋、品牌影響力等都將成為制約因素,隨著疫情逐步緩解,市場迴歸正常軌道,僅僅為了買菜場景流量而開設的買菜渠道,終將被市場淘汰。

疫情的爆發,促成了此次零售業拉新場景,為生鮮零售市場的市場教育縮短了時間。然而,用戶大量新增的背後,更多是迫於場景的限制不得已而為之,當場景恢復正常時,新用戶的留存率有多少才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