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的京城餐飲:賣菜、扔菜、閉店

原標題:賣菜、扔菜、閉店 疫情影響下的京城餐飲

武漢疫情還在繼續,居家隔離是當前各地預防疫情傳播的重要手段,而隨之對經濟領域的影響不言而喻,零售、餐飲行業首當其衝。記者近日在北京探訪瞭解到,由於沒人上門吃飯,以及年夜飯訂單取消,賣菜、扔菜、閉店成了北京餐飲業無奈的選擇。

從大年初五起,位於朝陽區的一家老牌京菜金百萬就開始在自家餐館門口做起了“賣菜”的生意,說起這次“轉型”,該店一位經理頗為無奈地告訴記者:“本來想靠過年賺點錢,誰知道出了這麼個事兒,這下全賠了。”

記者看到,以往客人排隊等座的地方如今堆滿了蔬菜、水果、半成品肉類等。該店一位經理告訴記者,年前店裡囤了40多萬元貨物為400多桌年夜飯做準備,結果疫情消息一出,客人紛紛退了預訂的年夜飯。

“特殊時期,我們也不能強制人家來,連押金都一起退了。”該經理稱,這些蔬菜、肉類都是年前高價備的食材,能賣出一分就是少虧一分,賣不掉的也就扔掉了。

截至2月4日,該店已經賣了一週的菜。上述經理稱,還要差不多賣一個星期左右,該店儲存的食材才會處理完。

記者看到,該店門口擺放的一些香菜、蒜苗有點打蔫,對此,這位經理不斷向前來買菜的小區居民解釋:“天冷,拿出來當樣品,一下就凍蔫了,塑料袋裡有包裝是好的,從塑料袋裡拿。”

“這雞怎麼賣?”一位顧客指著包著保鮮膜的雞問道。店裡的一位服務員介紹道:“這是蒜香雞,都是我們給年夜飯準備的,前幾天賣40塊錢,您35塊錢拿上吧。”該服務員告訴記者,平時這樣一隻雞上成菜的話賣100多塊。

魚肉也按照條來賣,記者瞭解到,該店以一斤40、70、80多塊錢進購的桂魚、多寶魚等,如今僅按30~40元一條處理;6塊錢一斤進購的木瓜僅售5塊錢一斤。

記者採訪瞭解到,這家以前日經營額在近2萬元的餐館,自疫情暴發以來,進賬僅靠一些外賣單和出售的這些食材,一天下來僅能進賬2000元左右。“這些根本無法應付一天無形的開支。”該店經理告訴記者,房租、值班員工工資加水電費,一天下來的開支在1萬元左右。

這位幹了10多年餐飲的經理感嘆:“估計要到7月份,我們才會緩口氣,當年SARS不就是這樣嗎?”

採訪中,這位經理反覆說:“我們根本沒想到疫情會傳到北京,不然我們也不會進這麼多菜。早知道會這樣,我們員工一放假,門一關,至少也不虧這麼多。”

但生活沒有“早知道”,地處潘家園眼鏡城附近的一家鑫粵彩餐廳一樣沒有“早知道”,和金百萬一樣,這家餐廳也在年前囤了食材,不一樣的是,這家餐廳是一家以海鮮為特色的餐廳。這家餐廳廚師長告訴記者,過年的10多天以來,一個客人都沒有光顧過他們,預訂的300多桌年夜飯全部被客人退掉了。

此次疫情暴發,病毒源頭被懷疑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就此,主打海鮮的餐飲店遭遇了更加嚴重的打擊,儘管如此,這家餐廳店長、值班服務員、廚師每天都在開門待客,但“無人問津”,這位廚師長無奈地搖頭。該店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每天的虧損在3萬元左右。海鮮不像蔬菜那樣可以拿出去賣,放久了,一旦不能食用,只能仍了。“本來這幾年餐飲就很難做,保本就很不錯了,只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吧。”這位經理說。

同樣以吃小龍蝦等海鮮為主的,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餐飲街——簋街,也陷入了蕭條。整條街僅剩花家怡園和小龍坎火鍋店勉強營業,其他像“胡大飯館”這樣主打龍蝦、螃蟹等海鮮特色的餐館從年初一至今均選擇了“閉店”。以往門口排滿長隊的“胡大”,再不復往日情景,店內只有一個服務員看店,接聽電話,無聊地玩著手機。

而以“焙烤小龍蝦”為特色的“漁娘”餐廳也選擇了閉店不營業。

“開店比閉店虧損得更多。”雙井富力商城內一家麵食店店長告訴記者,由於沒有預料到疫情會影響到北京,她選擇春節留店值班,本以為能掙三薪,結果餐廳選擇了閉店放假,連一薪都沒有了。這位店長告訴記者,從年初一到初十,稀稀拉拉,店裡沒超過50個客人,廚師、服務員都候著,要把湯全部熬上、菜洗好、切好備著,後堂烤箱等機器也都得全部打開,水電全部消耗,實在划不來,老闆只好選擇了閉店,閉店給員工放假,至少省了工資開支。

記者採訪時,這位店長正在整理一些剛盛滿飯菜的餐盒。“這些都是給留守的員工準備的,做好了給他們送過去。現在廚房冰箱有啥員工吃啥,吃不了的就都扔了,太可惜了,但也沒辦法。”

美團外賣一位外地籍的送餐員同樣選擇了過年期間留京,他告訴記者,相比去年的這個時候,他的外賣送單量大幅減少,過年期間送餐費高,去年這個時候他一天能掙七八百塊錢,如今一天只能掙一百來塊了。“犧牲了和家人團圓的機會,沒想到哇。”他說。(來源:中國經營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