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十八洞村》想到的啟示


前不久,筆者到某村委會辦事,看見村公告欄裡面貼著一張“脫貧攻堅信息公示表”,表格上詳細註明了貧困戶姓名、致貧原因、收入水平、幫扶項目情況、幫扶責任人和聯繫電話等信息。從表面上來看,將貧困戶信息公開,方便了貧困戶與結對幫扶人員的聯繫,進一步夯實精準扶貧責任,加快脫貧攻堅工作進度,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是,據筆者瞭解,目前扶貧攻堅項目,各地各部門都建立了詳細的走訪、幫扶考核指標,貧困戶的信息在幫扶手冊裡都有詳細的記錄,貧困戶也都有扶貧幹部的聯繫方式等資料。因此,這些信息有沒有必要進行公示?這樣的做法是否顧及了貧困戶的心理壓力?會不會挫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鬥志和信心?

由此,我想起了電影《十八洞村》裡有一個情景:影片中,作為退伍軍人的楊英俊,由於身體原因,家裡還有智障的孫女,當扶貧工作隊要在其家門口掛上貧困戶的牌子時,他堅決拒絕,覺得十分沒有面子。最終,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他憑藉著不服輸、不認命的精神,不畏艱難,與村民共同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造成貧困戶致貧的原因或許有很多,有的信息也屬於個人“隱私”。誠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覺得,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期,脫貧項目、脫貧資金必須用到刀刃上,把接受幫扶的貧困戶信息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能體現公開、透明,確保“真脫貧”。出發點很好,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保護好貧困戶的隱私和尊嚴。如果毫不顧忌貧困戶的個人感受,希望藉助轟轟烈烈的宣傳手段,來提高扶貧工作成績或者政績,就有可能衍變成作秀性質的形式主義。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我們有信心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作為貧困戶,他們需要扶貧幹部帶領脫貧致富,擺脫貧困,也需要得到更多的人理解和尊重。對於扶貧幹部來說,扶貧攻堅工作不僅需要做實、做細、做精,還需要做“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與貧困戶一條心共同奔小康。

□蔡慶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