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最近隨著一部房產題材的都市劇《安家》的熱播,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共鳴,其中也包括小飛本人。接下來我們講述一下小飛自己的購房史:

先介紹下自己,小飛是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和很多奮鬥在這坐城市的年輕人一樣,由農村考學來到了省城,畢業後就留在了省城生活,從事的是影視後期製作的工作,一切都是平平淡淡。工作了兩年後,面臨著結婚,於是便有了購房的需求,我們要留在這座城市,首要任務就是需要一個棲身之所,總不能結婚後還租房住吧?於是便勒緊褲腰帶加入了購房大軍。

先談談我的首套房的購房歷程,時間是2007年,首次購房又預算有限,我們看過很多郊區的新房,但無一例外都超出了預算,於是便把矛頭轉向了二手房,也就是城區中所謂的老、破、小,二手房確實有不少的優勢,位置及配套都相對齊全,還能多少的節省一些裝修費用,很多事情都是想象很美好,現實卻很古感。看過新房後再去看這些老、破、小,心裡落差還是很大的,一個偶然的機會碰到了一個房產宣傳單:首付5萬起,在高新區安個家。這讓我們又重新燃起了購買新房的慾望,於是我們聯繫了售樓處,去實地看房。小區是開放式的,一共3棟樓,中間是北塔(層高27),左右兩側是東、西塔(層高31),北塔類似於酒店結構,中間長廊是過道,南北兩面是房間。西塔是住宅,樓的中間是方形天井,圍繞著天井的一圈是房間,售樓小哥介紹北塔是以辦公為主(商水、商電),西塔以住宅為主(民水、民電、通天然氣),產權都是50年的綜合用地。其實當時也不太懂土地性質,經售樓小哥介紹,只是產權上比標準的住宅少了20年,其他均與住宅沒什麼區別,所以就沒太在意。由於房子已經主體封頂,於是在我們的要求下,售樓小哥帶去了施工現場實地看房,一切都還算符合我們的預期,結合自己的預算,看好戶型後,返回售樓處,接下來選樓層談價格。最後我們購買了一套67平米的一室一廳的房子,一切都很順利,只是我們在選擇南北朝向和樓層高低時做了個取捨,我們放棄了低層西南朝向的房子,選擇了較高的西北朝向的。說說價格,單價是接近5000元,總價30萬出頭,我們首付了2成,其餘選擇了商貸。


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改善型購房,話說時間已經到了2015年,我們的孩子已經3歲多了,由於我們之前的房子面積不足90平米,沒辦法落戶,孩子又即將面臨上學,而且之前住房的居住體驗也並不好(一是樓層戶數太多,上下班等電梯時間過久;二是因是西北朝向,只有在黃昏時段才有陽光;三是面積太小,家裡來人沒地住;四是整個樓棟住戶太多,樓道里經常有孩子玩耍,生活噪音太大),這才有了改善住房的想法。有了第一次購房的經驗再結合目前的需求,我們二次購房的定位就明確了,首先面積至少100平米以上的三居室,其次要有配套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最後是要戶型必須是南北通透,餐、客廳分離,最好是高層的邊戶。此次購房的位置經權衡之後,我們選擇了比較熱門的西部新城,需求明確了,位置圈定了,買房就簡單多了。整個區域內在售的樓盤就十多家,我們做了初步篩選,去掉了總價過高的小洋房,去掉了戶型不佳的樓盤,去掉了沒有學校的樓盤,最後再去掉了不知名的小開發商,符合條件的就僅剩下兩家,經多次對比,選擇了最後某知名開發商的111平米的房子,原因很簡單,一切都符合自己的預期,首先是價格相對比較合理,均價7000左右,在此區域內屬於中等價格。其次是有配套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最後是戶型比較喜歡,餐、客廳分離,無浪費面積,且有自己喜歡的高層可選、居然還是邊戶。當然還有個意外驚喜,這也是我堅定選擇的最大因素,額外贈送17個平方的面積(可改為一臥和一衛),當然了,這個贈送是不體現在合同裡的,交房時也不含此贈送,在辦理好交房後,開發商以封陽臺的名義,針對每戶把之前預留好的贈送面積統一用樓板隔好,再用斷橋鋁門窗封好並交付,用戶在自己裝修時需砸牆開個門即可。這也就是所謂的偷面積,這種方式其實在之前很多開發商也都用過,也能成為房子的一大賣點,當然最終實惠的還是我們買房的老百姓。這樣下來,我們的房子在裝修好之後就成為了127平的四室兩廳兩衛了,其實剛開始還是有些擔心的,怕最後不能如售樓處承諾的預期一樣,但總算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時間到了2019年,這兩年房價的上漲讓我們異常感嘆,也讓我們措手不及,之前在西部購買的改善型住房在高點時已經炒到了單價近2萬元。從2016年起,房價出現了拐點,毫無徵兆的突然就進入了瘋漲期,一直延續到2019年的中旬。也許是基於國家房住不炒的原則及各項政策的收緊,到了下半年,房價基本上回歸到了2017年的水平,隨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更高質量居住體驗的期許,小飛又一次準備加入購房大軍,高層住宅的居住體驗相比公寓確實有了一些改觀,但卻沒有達到一個質的提升,目前市面上的高層住宅一般都是兩梯四戶,中間帶連廊,這類的居多,樓層一般在30層左右,在這麼一個高密度的居住環境下:1、小區內公共活動面積人流量大2、電梯等待時間,尤其是高樓層上下班高峰3、還有就是這種板樓結構的隔音效果比較差。於是小飛這次購房又瞄準了小洋房,由於有了前兩次的經驗這次更是得心應手,首先定下調調,必須是總高6層以內的洋房,一層帶院的或者頂層複式或者帶露臺的變異戶型等均在考慮範圍之內,周邊近山或是靠湖、近溼地,只是這次購房不同於前面兩次,不再是剛需,所以也不急於定房,況且目前看房價已基本趨於穩定,相信很長一段時間內,房價不會再出現如2016年般的拐點,所以我們可以慢慢看,慢慢碰,有合適的再考慮,當然還有個原因是錢不湊手,呵呵!為了花園洋房努力!為了美好新生活加油!


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現在買房的模式相比前些年有了很大的變化,原來買新房都是直接去售樓處,各家都在講各家的優勢。現在買房很多都是經過貝殼、鏈家這種房產中介,現在傳統的房產中介已經不再限於二手房買賣了,他們已經把市場轉向了新房業務,其實這對買房的人來說不是壞事,首先他了解的樓盤比較多,能更客觀、全面的幫你分析和權衡利弊,其實大家買房沒必要太排斥中介。

話題回到熱播劇《安家》中,《安家》是著名編劇、作家六六老師的作品,此劇改編於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其實此劇在前期拍攝和後期的宣傳時用的片名一直都是《賣房子的人》,當時宣傳海報對此片的宣傳語是:賣的是房子,肩負的是人生。後期臨近上映時才改為《安家》,小飛認為,出品人還是比較有心的,《安家》更有深意也更為暖心,本身買房是人生中的大事,也是老百姓永遠也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這部劇確實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房屋買賣的故事以及賣房子人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引起共鳴。我們多麼希望在我們買房時能碰到一個貼心、專業的房似錦和凡事為客戶著想的徐姑姑啊。

觀《安家》所感,一個窮小子自述:由筒子樓-高層-洋房的選房歷程

記得前兩天,小飛在悟空問答裡,回答過一個問題,題目是:電視劇《安家》所講的內容是否和現實中一樣?其實,電視劇裡只還原了一部分的現實,但並非完全能與現實一樣,有句話說,電視劇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其實這裡所謂的高於生活主要指的是電視劇中藝術化的成分高於生活,《安家》和大多數的小說或者電視劇集一樣。如果作品內容和現實一樣的話,除非是紀實劇或者自傳劇、回憶錄之類的作品演繹,顯然《安家》並不是的,雖說人生如戲,但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有著戲劇般的人生呢?答案是:很少的。小說或者電視劇,都會有著曲折、離奇的故事背景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這樣才會吸引人看,才會有看點。電視劇要的是收視率,要的是觀眾口碑,假如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描述,何來的看點呢?所以,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目的都是為了娛樂大眾。其實真正的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看劇,大家不要太認真,也不要總想著自己能活成電視劇裡的主角,當然電視劇裡也會有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知識點和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人或事,比如《安家》劇中買賣房的流程或者是劇中如房似錦的銷售技巧及專業知識的儲備和對待工作生活積極努力的態度等等。作為現實中的我們,一切都要勤奮善良、腳踏實地,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愛情,你就是你,活出自己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