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大疫如大考考出中醫分量

從大年三十挺進武漢那天算起,64歲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科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已經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工作40多天了。

從牽頭制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的中醫治療方案,到擬定針對發熱、疑似、輕型、普通型患者的通用方即中藥協定方“武漢抗疫方(1號方)”在社區、方艙醫院廣為發放,從參與多家醫院重症患者的會診和討論,到幫助多家醫院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前線”的日日夜夜,仝小林格外忙碌……

“新冠肺炎”屬“寒溼疫”

1月24日,“挺進”疫情“風暴眼”武漢的仝小林,最大的擔心是“病”能否看得清,“病機”能否抓得準,“方藥”能否有效,要搞清楚病的性質。“我們專家組責任重大,不僅要牽頭制定中醫診療方案,還要擬定通治方,大範圍發下去。”仝小林介紹,新冠肺炎當屬“寒溼疫”,是感受嗜寒溼之疫毒而發病。明代吳又可在《溫疫論》中創立“戾氣”病因學說,這次戾氣嗜寒溼,在武漢寒溼環境下容易集中暴發,遇到不同體質可有不同的轉歸。

“現在,越來越多人認同‘寒溼疫’這個定性。”仝小林介紹,治療“寒溼疫”的大原則是宣肺化溼。在武漢地區,3個通治方:武漢抗疫方(1號方)、清肺排毒湯(2號方)以及化溼敗毒方(3號方)實現了社區全覆蓋,包括部分定點醫院、方艙醫院及隔離點,同時覆蓋孝感、鄂州、黃岡等地。外地及湖北有條件的定點醫院也有一部分採取個體化辨證論治。截至目前,絕大部分患者對通治方的反映都很好,不良反應很少,服藥比較安全。

仝小林表示,回看過去的40多天,這次疫情的方向定準了,方法比較得力,大範圍以通治方給藥,形成新發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社區中醫藥防控的“武昌模式”,帶動武漢乃至湖北的防治。

“武昌模式”意義重大

阻斷新冠肺炎疫情,社區是防控的橋頭堡,仝小林表示,在社區中醫藥防治的“武昌模式”中,中醫“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和瘥後防復的觀念得到充分體現,同時也為新發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處置提供全新“解題思路”

仝小林介紹,“武昌模式”簡單說就是“中醫通治方+政府搭臺+互聯網”。患者在App掃碼,“後方”由18個省區市招募的200多位有資質的志願中醫為病人服務,指導用藥,這種溝通也很好的調整了患者的情緒。從2月3日在社區大規模發通治方至今,1號方合計發藥70.2萬餘服,按14天服藥療程計算,覆蓋人群5萬餘人。截至3月1日,累計掃碼患者數量11404人,他們服藥後的情況通過6萬多張日記卡反饋。

“面對任何一個新發突發傳染病,首先要控制源頭,而源頭一定要從社區開始。”仝小林表示,新發突發傳染病並不是很快能找到有效藥物、做出疫苗,在此期間中醫可第一時間介入,通過望聞問切迅速摸清疾病的共性規律,找到核心病機,定出通治方,第一時間就可在社區內用藥,服用中藥通治方,高危人群可預防,輕症不至於變成重症,重症不至於死亡,為治療留出很大的緩衝地帶,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在社區防控上,中醫藥全覆蓋後,對減少重症、危重症和死亡起到很大作用。仝小林表示,“武昌模式”意義重大,將來可在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中進一步發揮作用。

此外,在恢復期治療上,仝小林介紹,已建議幾家中醫院建立康復門診,其中湖北省中醫院設立的新冠肺炎患者康復門診,通過制定了一套以藥物療法、針灸、推拿、按摩,以及太極拳、八段錦多種治療方法,使中醫在新冠肺炎患者恢復期治療中發揮優勢。

中西醫結合效果好

在這次疫情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在對患者的治療上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最主要就是中西醫結合的模式。

“武漢市有幾家醫院應中西醫結合做得不錯。”仝小林介紹,湖北省中醫院從一開始中醫藥就介入治療,全體一線醫護人員都服中藥;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新冠肺炎共18個病區,每個病區都中西醫結合、個體化辨證治療,尤其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醫結合做得非常好;武漢市第三醫院有強大的中醫科,在這次疫情中中醫早期全面介入,覆蓋各個病區,收到良好效果。

仝小林表示, 這次戰“疫”彰顯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我們應該進一步樹立文化自信,而中醫自信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希望通過這次戰“疫”,中西醫之間能深度融合,走出中國自己的醫學發展之路,建立中國獨特的醫學發展體系。

讓世界受惠中醫藥

針對疫情現狀,仝小林表示,從整體上看,打贏武漢保衛戰的任務還很艱鉅,還有一些新確診病例,重症、危重症患者還有很多。但武漢乃至湖北在後期防控中做出了應收盡收、建立方艙醫院等決策,加上中醫藥全面覆蓋,中西醫聯合會診、聯合查房,整體措施很給力。這場戰爭贏得勝利,是毫無疑問的。

針對國外疫情,仝小林表示,國外疫情才剛剛開始,“火”在往上升、在蔓延,海外輸入性風險很大。3月4日,仝小林等專家和伊朗、意大利有關方面開了視頻會議,瞭解他們的疫情防治情況,向他們介紹中醫診治經驗。

“現在是讓世界認識中醫藥、受惠中醫藥的大好時機。”仝小林表示,中醫藥可以為國際抗擊疫情提供寶貴經驗,建議在國外大力提倡中醫早期介入。他表示,在這次新冠肺炎防控中,中藥對控制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國際上對中醫藥的質疑聲不少,很多人認為是安慰劑,要讓國際上接受,還要有進一步的科學證據、療效證據,要做大量工作。

“這次大疫是一次大考,也讓我們重新衡量中醫在未來醫學體系中的位置。”仝小林建議,將中醫藥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從娃娃抓起,普及中醫知識和中醫思維。另外,建議在醫學院本科階段就規定中醫為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從學醫之始就打好中西醫結合的基礎。

沒有望聞問切,就是紙上談兵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不少兩院院士衝鋒在前。“院士就是戰士。”仝小林表示,發生重大疫情時,院士要對疫情進行準確判斷、確定治療方案,要為國家研判提供意見和建議,肯定要衝在前面,而且要在第一時間到位。中醫更需要衝在一線,因為必須到現場看病人,把握疫情發生現場的環境。不去一線,沒有望聞問切,不是第一手資料,就是對空放炮、紙上談兵。很多老一輩中醫權威專家由於年齡大,不能到一線、不能摸脈,但通過遠程醫療瞭解情況,為這次疫情防控中都提供了很多寶貴建議,發揮了巨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