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的粉碎:苏军如何打赢库尔斯克战役?

文|过春天


东线德军酝酿主动进攻

1943年7月初一天的深夜,苏联红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刚刚从住处来到指挥所,准备与同僚研究一下下一步对德作战的具体方案。就在这时,突然空袭警报传来,紧接着,从空中掠过的德军侦察机投下了数发照明弹,罗科索夫斯基等人的住所被照亮了,几乎同时发生的,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多处苏军的秘密营地被炸个粉碎,元帅本人仅以身免,与死神擦肩而过。

此时,正是德军计划发起大规模对苏攻势的前夜,公元1943年7月,轴心国集团在俄国南部的库尔斯克地区附近集结了超过90万的作战部队,3000余量坦克与自行火炮,以及500多架飞机。其中,为了达到摧毁苏军防线的目的,柏林方面还调来了刚刚研制成功的新式武器——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和斐迪南自行火炮,这些新式装备极大的加强了南方集团军群的实力(虽然事后证明,虎式坦克笨重无比,豹式坦克极容易被摧毁)。

堡垒的粉碎:苏军如何打赢库尔斯克战役?

(开赴东线的德军主力)

可是,与德军实力加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军前线将领的犹豫不决,南方集群统帅曼施坦因曾在这年初的哈尔科夫战役中重创了孤军深入的苏联红军一部,暂时遏制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来的苏军攻势,他也因此倍受希特勒的信任与宠爱。可是,这位德国贵族元帅深知,苏军主力尚存,而且集结了比哈尔科夫战役多数倍的大军,伺机进攻,一雪前耻。所以自己的压力并不小。在他看来,德军在正面战场同对手相比,仅仅在陆军装甲力量对比上有微弱优势。所以与其贸然进攻,不如利用有限的部队来保住乌克兰南部和白俄罗斯的占领区。

堡垒的粉碎:苏军如何打赢库尔斯克战役?

(德军装甲部队在推进)

曼施坦因的计划不可谓不稳妥,这代表了一大批德军将领的想法,可是,希特勒却不这么看,一方面,哈尔科夫的短暂胜利,让他对德军重拾信心,他迫切的希望前线部队能再创造几个哈尔科夫那样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另一方面,就在1943年初,英美盟军在北非的突尼斯登陆,打了德意联军一个措手不及,由于海军力量弱小,轴心国集团只能寄望于沿海滩头阻击,可是,这很快被证明不过是以卵击石。在对手海空军的联合打击下,超过25万德意联军俯首就擒,曾被誉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也变成了沙漠之兔,狼狈的乘坐飞机逃往德国本土。

堡垒的粉碎:苏军如何打赢库尔斯克战役?

(北非战场的英军)

北非盟军势力的扩张,很快就对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轴心国南部防御圈构成了威胁,希特勒也深知墨索里尼的防御承诺不可信,所以紧急调拨一部分德军前往意大利北部边境等地带配合防守,这对于已经深陷东线泥潭的柏林统帅部,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他们必须在抵御苏军进攻的同时,防止英美作战部队在西西里岛或者撒丁岛实施登陆,好给轴心国这头坐西朝东的战争巨兽的小腹上捅一刀。

两线作战的压力与对苏防御中获利的甜头,让希特勒坚定了信心,巧的是,此时的国防军总参谋长也拟定好了对苏作战的方案,这就是"堡垒计划",一个充满着防御味道的代号。而他的目标,则是俄国南部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这支苏军牢牢控制着通向富饶的顿巴斯盆地与乌克兰工业区的大道,同时又孤立的楔进了德军的势力范围。

堡垒的粉碎:苏军如何打赢库尔斯克战役?

(库尔斯克战役形势图)

苏军攻防得当,胜利天平偏向朱可夫

作为前线统帅,曼施坦因本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希特勒直接飞赴前线的施压,让他感到动摇,也就在此时,为了给曼帅打气,希特勒还把中央集群也划归南线,配合南方集群的反攻。无奈,东线德军只能加快休整速度,好迎接新的进攻。

不巧的是,就在德军以7月5日凌晨五时作为发起总攻的时刻,要给库尔斯克的苏军一记重拳时。德军一名工兵被苏军俘获,供出了己方攻击时间。苏军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如获至宝,立即宣布以攻为守,赶在德军进攻之前,用重炮和轰炸机打击暴露在前沿的德军装甲力量。

德军也很聪明,为了迷惑苏军,早在数天之前,他们就不断地出动轰炸机来骚扰苏军后方,罗科索夫斯基元帅险些被火海吞没,即是这中间的插曲。他们误以为可以达到突然打击的效果,没想到却被苏军抢先下手,前沿德军被打蒙了。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从爆炸中缓过神来的德军立即重新集结,在两小时后开始了针对库尔斯克地带苏军的攻势。

堡垒的粉碎:苏军如何打赢库尔斯克战役?

(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反击)

1943年的苏军,已经在长达两年的对德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知道德军喜欢用装甲力量从两翼包抄,所以建立了长度达300里的防御纵深,并相应布置了八条防线,每条防线上都有反坦克壕沟、重炮阵地和雷场,他们相互呼应,极大地迟滞了德军的进攻。

除此以外,朱可夫在德军进攻之前,也预料到了单靠死守无法扭转战局,所以在防线后方,又集结了多达130万的苏军野战部队,以及3400多辆坦克,以便于投入反攻。这是曼施坦因和希特勒都没有意识到的。苏军的战前隐蔽工作,

大大超出了德军的习惯性认知。

由于苏军早有防范,首先发起进攻的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在名将霍特率领下,意图打开苏军右翼防线的缺口,好完成对库尔斯克地区苏军的包抄,结果一周内仅仅推进了12公里,平均一天不到两公里。而第二梯队发起的攻势,意图在苏军左翼打开缺口,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制。曼施坦因的两只手臂,被库尔斯克的苏军牢牢缠住了,虽然在这个挣脱的过程中,苏军的兵力和装备损失是德军的将近两倍,可是他们始终无法吞掉库尔斯克的苏军阵地。

就在进攻的德军一筹莫展的时候,朱可夫早已将集结待命的一百多万苏军慢慢投入战场,他们与库尔斯克地区的苏联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一起,发动了对德军装甲力量的反包围。战争伊始疯狂突进的霍特等部,已然成为瓮中之鳖。

堡垒的粉碎:苏军如何打赢库尔斯克战役?

(苏军反扑)


盟军进攻西西里决定了苏军决战胜利?太荒谬

后世的史家在谈及这一关键时刻,德军为何没能投入预备队反制问题的时候,多轻易将原因归结为是希特勒担忧由西西里岛登陆的盟军进入意大利北部,因此拆东墙补西墙,把给曼施坦因的增援部队交给了意大利北部的德军。所以库尔斯克会战以德军力量有限失败而告终。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这种观点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当时库尔斯克的苏军已经基本掌握了制空权,德军向前线调动兵力的通道基本处在苏军的轰炸区域内,而且此时白俄罗斯等地区的苏军游击队鱼贯而出,进扰德军,所以预备队能否及时到达战场,改变战局还有待商榷。

其次,德军的预备队中,此时仅仅有两个党卫装甲军,并且还不满员。即便他们被调到前线,也无法改变优势苏军南北对进的现实。

堡垒的粉碎:苏军如何打赢库尔斯克战役?

(德军装甲力量一部)

相反,他们只能暂时延缓库尔斯克地区苏军的配合进攻,而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朱可夫的预备队借助正面防御迟滞德军的同时,完成对曼施坦因主力的合围,所以希特勒调预备队去救援,无异于是飞蛾扑火,无济于事。曼施坦因看不到希特勒所处的尴尬境地,只能以对方不积极救援,来掩盖自己之前敷衍元首命令,贸然派兵出击的罪责。至于德军本身力量有限的现实,也被一笔带过了。

最后,西西里岛盟军的登陆,是否真的撼动了轴心国南部防线,以致于让希特勒分兵防御,这也是一个问题。需要看到,此时盟军虽然海空军优势明显,可是配合默契不高,在攻打意大利本土时,甚至发生了美军击落自家运输机的乌龙现象。至于西西里岛的攻势,更是持续了一个多月。

让英美盟军更感到烦恼的是,虽然墨索里尼下台了,但亚平宁半岛狭窄而又崎岖的地形,又迟滞了盟军机动力量的推进。与他们正面对峙的德军虽然在装备上不占优势,可仍能凭借对隘口的控制来消耗盟军的力量,使他们无法进入到波德平原。意大利攻势的放缓,也迫使盟军高层不得不在一年后开辟新战场,实施诺曼底登陆。试问,如此蹩脚的登陆作战,能给遥远的库尔斯克苏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无须讳言,苏联在库尔斯克攻防战中能够取得反制德军的辉煌胜利,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苏联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与朱可夫的纵深防御加上预备队及时的南北夹击。

堡垒的粉碎:苏军如何打赢库尔斯克战役?

(朱可夫在检阅部队)

还需要补充一点的是,英美盟军进攻西西里岛,距离库尔斯克战役打响,已经过去了近一周时间。而希特勒抽调预备队前往意大利北部,则在盟军进攻意大利一个多月以后。如果柏林方面真的意识到盟军的威胁,为什么还要拖这么长时间呢?所以小编推测,让希特勒调走装甲师的原因,可能不光是针对盟军,更重要的,可能是保存实力,以便于东山再起(不过,他也没这个机会了)。

在苏军的反击下,曼施坦因终于意识到所谓的堡垒作战,不过是以卵击石,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前线统帅的撤离,让疲惫不堪的残余德军斗志全无,纷纷后退,而朱可夫则抓住这个机会命令各方面军在吃掉进犯库尔斯克地区的德军装甲部队后踊跃出击,扩大战果,曾经在四个月前失去的哈尔科夫等工业城市也因此被光复。从此,苏德战场不再是双方对掐的僵局,而一改成为苏军秋风扫落叶般的胜利了。


主要参考文献:

戴维·M·格兰茨《库尔斯克会战》,台海出版社

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约翰·吉根《二战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