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幫漁民賣魚購苗,8000噸鮮魚銷往全國市場

楚天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高偉 通訊員周璇 何慶雄)3月13日上午,暖風和煦,荊門市沙洋縣後港鎮喬子湖漁場6000畝水面波光粼粼。其中一口漁池邊,10幾位漁民帶著口罩,拉網、選魚、稱魚,再送到岸邊一字排開的3輛活魚運輸車上。漁場負責人、沙洋鑫順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傳德介紹,一天後,這些魚就會出現在成都、貴州、西安等地的菜市場。

沙洋帮渔民卖鱼购苗,8000吨鲜鱼销往全国市场

王傳德介紹,目前合作社共有5000餘噸魚。塘中魚的密度大,隨著氣溫升高,容易缺氧翻塘。“還得感謝縣、鎮水產部門啊!聽說我想賣魚,他們幫忙聯繫魚販,開了通行證,所有卡口也都聯繫好了,運魚車一路暢通。今天要裝5車,一共可以賣出10萬斤魚。我們從11日開始賣魚,再有三天,賣出去70萬斤,我們就不愁了。”王傳德說。

接受採訪時,王傳德的手機鈴聲響起,是一個相熟的魚販打來的。“還有3輛車在等,裝到第3輛時,我給你打電話……”王傳德告訴對方。

沙洋帮渔民卖鱼购苗,8000吨鲜鱼销往全国市场

銷路,是現在漁民們最為迫切的需求。沙洋縣水產發展中心密切關注全縣水產品存塘積壓情況,多方調查摸底,全縣存塘水產品面積30700畝,存塘量達18480噸。該中心積極為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提供信息、疏通渠道。通過湖北省水產成魚苗種及物資微信群發佈沙洋縣供求信息,僅在武漢市小區團購及白沙洲大市場就消化存塘水產品2440餘噸。為打通省外銷售渠道,縣水產發展中心及時為大戶辦理網上電子通行證,引導外省車輛來沙洋販運。

同時,該中心還對接零散養殖戶與市內商販,採取點對點的配送方式,就近解決零散養殖戶存塘水產品3560餘噸。“截至目前,全縣已銷售近8000噸。隨著銷路暢通,每天去庫存300噸左右,預計3月底可以將存塘魚全部賣出。”沙洋縣水產發展中心主任楊紅武介紹。

沙洋帮渔民卖鱼购苗,8000吨鲜鱼销往全国市场

同一時間,在官壋鎮大港河村的沙洋縣金水灣稻鱉蝦種養專業合作社新挖的魚池正在放水,一輛滿載魚苗的大貨車停在路邊,6名戴著口罩的漁民正忙著往魚塘中投放魚苗。合作社理事長金義成告訴記者,眼下的氣溫和水溫適宜,正是魚苗投放的最佳時期。如果延遲,會大大降低魚苗的存活率。

前不久,他就一直盤算著在基地130畝魚塘放魚苗,但考慮疫情期間交通管控,他只好觀望等待。一天,沙洋“水產養殖精英群”裡有人發佈了種苗信息,金義成隨手回了一句:“我想放點魚苗,能運來不?”沒想到,沙洋縣水產發展中心工作人員立即聯繫他,幫助他協調魚苗運輸、放養事宜。

沙洋帮渔民卖鱼购苗,8000吨鲜鱼销往全国市场

看著一尾尾魚苗遊向遠處,金義成高興地說:“幸好水產部門幫我們找苗,解了我們的難題。今天我們共放了5000斤的“四大家魚”,還有近百畝的水面,也將逐步分批投放,確保苗種安全、人員安全。”據介紹,防疫期間,沙洋縣水產發展中心加強對全縣7家苗種繁育基地的檢查指導,增加水產苗種供應,加強供求信息交流和調度服務。截至目前,全縣共放養魚苗13.1萬畝3.5萬餘噸。

沙洋帮渔民卖鱼购苗,8000吨鲜鱼销往全国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