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繁荣下的夜市

在以农耕生活为主的古代,没有现代的娱乐生活,长夜漫漫何其寂寞!可是如果你是这样想那我就要说你大错特错了,因为古人不仅不寂寞,他们晚上还玩出了更多的花样以供娱乐,也就是古代的夜市。夜市里面包罗万象,各种东西应有尽有:零嘴、杂技、皮影、美人、文人骚客、高官巨商……是极致的热闹。说到夜市,首先想起的一定是大唐不夜城,认为盛唐的夜晚也一定是中国古代最为繁华的“极乐之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让你大失所望了,因为——唐朝没有夜市。真正意义上的夜市,是从宋朝才开始的。

一、我国的夜市文化源远流长又曲折发展

我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提到“夜市”的人是东汉时期的桓谭和许慎,当时部分地区的贸易市场就有了早市、大市、夕市和夜市之分。不过夜市虽然起源早,发展却不是很顺畅。夜市的发展依托与城市的发展壮大和市场经济的繁荣,而汉朝之后,经历了战乱频发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后紧接着的就是存在时间较短的隋朝。

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繁荣下的夜市

内忧外患导致的长时间且频发的征战,使当时的人口数量极大地减少,青壮年多死于战乱;自耕农破产,百姓多依附于世家大族食不果腹,加上世家大族多采取自产自销的模式,没有形成市场的条件;妇孺无力事农耕,赋税繁重,统治者荒淫无道……如此种种,百姓的生命和温饱尚且顾不上,又哪来的钱财和精力去买卖商品,更不要说繁华热闹的夜市了。

唐初仅有300多万户,相较于隋朝的900万户相差甚远。土地荒芜,田间杂草丛生,无丝毫人声和烟火之气,只有偶尔的野兔飞奔而过夹杂着阵阵虫鸣,因此唐初统治者需要做的首要任务是想办法增加人口,使百姓安定下来,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的政策。

为了维护社会安定,首先要做的就是杜绝农民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使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唐朝在农村推广均田制,恢复并发展生产,防止社会动乱同时发展农业生产。由于封建社会农耕技术不发达,农业的生产效率较低,为了防止农民弃农从工或其农从商,统治者在城市推行坊市制,防止因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而影响经济发展、危及封建政权的稳定情况的出现。

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繁荣下的夜市

坊市制使农民无法自由地离开农村前往城市,有利于保证农村充足的青壮年劳动力,从而促进唐代前期农业乃至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唐朝的坊市制度比较严格,坊为居住区,市为商业区,并规定“非三品以上之人,不得沿街开门” 。将市划定在一个方形的区域内,周围设有门墙,定时定点进行交易,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在各个市场设有专门对经济和社会秩序进行管理的官员,且有严格的管制规定,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起码唐中期之前,电视上那种半夜逃命躲入青楼的事情一般是不会发生的,毕竟唐朝的宵禁还是很严格的。

古人夜生活最丰富多彩的时代,还是要数宋朝,当时的开封和杭州可是有名的不夜城。关于此大文豪苏轼还写过“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宋朝坊市合一,没有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的限制,夜市结束早市开始,中间还夹杂着鬼市,甚至偶尔还会有跳蚤市场。

再加上宋朝诸多法定节假日,给人们去娱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据粗略统计,宋朝一年大概有110多天节假日,和现代的节假日天数也相差无几,而且人家还带薪!

二、宋朝夜市的兴盛离不开当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宋朝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都远远胜过唐朝。宋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原因,除却上文提到的市坊合一、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还在于发展出了便于交易的“交子”,交子最大的优点就是便于携带,可以较大范围的使用,方便商人做远距离的商品交易,促进商品流通,西北的东北的药材、西南的茶叶、蜀中的桑蚕等等天南地北的货物也随着商人们交流的增加而加速流通。

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繁荣下的夜市

促进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还有“瓦子”,也就是“勾栏”、“瓦舍”、“瓦肆”,里面零食酒品、歌舞杂剧、评书戏剧、香车美人等等应有尽有。吃食中流传最久远的莫过于大词人苏东坡研制出的东坡肉了。宋代的杂剧也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歌功颂德,而多有讽言直谏。

还有说到宝马香车美人笑就不得不提当时的五大名妓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王京奴,李师师更是与宋徽宗红袖添香……凡此种种不一一例举。大词人辛弃疾也写过“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数客人在这里流连忘返,瓦子因其热闹繁华已然成为了巨商大贾的聚居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小商人将各自的珍宝拿出来进行买卖,人口的流动也大大增加,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唐朝的繁盛也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唐朝的繁盛大家所公知,就不用赘述了。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实行,使得农耕快速发展,曲辕犁、水车、筒车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繁荣下的夜市

唐朝时期修建道路,陆路以长安为中心,道路遍布全国;水路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全国有驿站一千四百多所,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各地商人之间的往来。而且海外贸易兴盛,犹太人、日本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纷至沓来,加强对外交流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国内市场经济的活跃,同时海外带来的新鲜产品也丰富了市场内容,刺激了国内百姓的创新。

三、宋朝的财经政策为夜市的发展提供弄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宋代夜间经济兴盛的直接原因。

宋朝时期还调整了商业政策。以“通商惠工”为宗旨,进行商业立法,给了商人和手工业者极大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保护工商业的发展。宋朝之前统治者为了方便统治,多采取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士、农、工、商四者中,商人的地位最为地下,其次就是手工业者,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小民思想中,也因此极少有人愿意从事商业活动,再加上户籍管理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身份对后代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大多数人是不愿意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这也就限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商品流通。

但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商人和工商业加以保护就显示出了极大的不同,代表了统治者对此的重视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鼓励,成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石。

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繁荣下的夜市

北宋时期还创立了钞盐法,即在政府的控制和默认下商人可以贩卖官盐。钞盐法实行之后,宋朝经济迅速增强,财政收入增长,更从侧面体现出了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对商人的极大的包容,刺激了商业的发展。还有商业税,虽然宋朝之前历朝历代都有商业税,但是宋朝第一次以政策法令的形式规定了商业税的征收。

明文规定的政策给了商人和商业安全感和更多的保护,允许商人贩卖官盐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为他们产业的扩大提供了物质、经济和政策基础,宋代的经济蓬勃发展。而蓬勃发展的经济和日益丰富的物质使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就像现在太平盛世娱乐产业迅速发展一样,宋代的夜市也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另外,与唐代不同的是,宋代的两税法是按资产征税,减轻了农民负担,不再把农民捆绑束缚在土地上,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手工业创新和农贸活动。

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繁荣下的夜市

夜市不仅的古人热闹的一种方式,现在留给我们的更是种文化,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繁华与热闹。灯火通明的街上,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河岸边的依依杨柳下,精致的画舫中传来悠扬的乐声,人们熙熙攘攘的闹着、笑着,不论白天和黑夜,仿佛这样的盛世会永远流传下去,街上永远都能“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景色。

参考文献:

《宋史》

《宋夏关系史》

《续资治通鉴长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