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與武松的相同和不同

魯智深、武松是梁山兩位非常突出的好漢,《水滸傳》作者用去大量篇幅著力刻畫出兩人栩栩如生的形象。他們有不少相同或相近之處,但也有一些重要差異——無論在性格、經歷還是其他方面都如此。

魯智深與武松的相同和不同

就長相而言,魯智深“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鬍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而五臺山僧人認為他“形容醜惡,貌相兇頑”(第四回)。武松的相貌則是“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他後來作行者打扮,則是“前面發掩映齊眉,事面發參差際頸。……相貌威嚴,好似伏虎降龍盧六祖。直饒揭帝也歸心,便是金剛須拱手”。可見魯智深外形當稱粗悍,而武松相貌可謂威嚴。

魯智深與武松的相同和不同

魯智深曾為軍官(那時名魯達),與史進在渭州相遇時是經略府提轄。以前他在老種經略相公處,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後來被老種經略相公派來幫助小種經略相公。為金翠蓮事打死鄭屠後,他棄官而走。武松由於勇除虎害得到陽穀縣知縣賞識,成為步兵都頭,但後來因為殺西門慶、潘金蓮被刺配孟州牢城。這樣看來,兩人均曾在“體制內”效勞,但後來都因殺人而離開“體制”。

魯智深與武松的相同和不同

兩人都曾逃亡過。魯智深打死鄭屠後逃亡,後成為和尚。因為他搭救林沖,髙太尉派人來捉拿他,不得不再度逃亡,最後上二龍山。武松因為醉打蔣門神,被張都監陷害,在殺了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等人後,奔走逃亡之途,後來也上二龍山。

兩人的綽號都與佛教有關,魯智深綽號為花和尚,而武松綽號為行者。前者之所以被稱為花和尚,既因為他背上刺著花繡(參見第二十七回),又因為他不是傳統型和尚,小說稱他“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第五十七回)。不過魯智深確曾在五臺山受戒出家,並有度牒(度牒是趙員外買下的)。而武松其實並未真正出家,他之所以成為行者與開酒店的孫二孃而非佛寺長老有關。孫二孃曾藥倒並殺害一個頭陀,留下了他的鐵戒箍、皂布直裰以及度牒,還有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等。後來武松殺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等人後,趕路途中穿著該頭陀的衣飾,手持其戒刀,裝扮為行者,又以其度牒作為護身符(第三十一回)。其實他是“偽行者”,未曾在寺院出家。不過後來行者卻成為其綽號,而武松即便落草後,也未改裝。

魯智深與武松的相同和不同

智深是魯智深出家後所取法名。當時智真長老說:“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他本不應保留俗姓,而應稱為“釋智深”。但他之所以仍被稱為魯智深,當因其俗緣未了——而“魯”也與其個人風格頗相契合。後來他離開寺院,走入江湖、山林。而武松甚至沒有法名,他也未在寺院剃度過(至於徵方臘後他在六和寺出家,屬於後話)。還要指出的是,兩人在成為和尚或作行者裝扮後,仍不斷違反佛門戒律。

魯智深與武松的相同和不同

在三十六天罡星中,魯智深被稱為天孤星,而武松則被稱為天傷星。前者當與其曾獨行江湖有關,後者當與其殺傷眾多有關。武松曾經大肆殺人,尤其是在張都監家中,但魯智深沒有過。在水滸好漢中,李逵嗜殺甚至超過武松,而他被稱為天殺星。

魯智深與武松的相同和不同

宋江對魯智深與武松的稱呼也不一樣。他稱前者為“吾師”,稱後者為“兄弟”“二哥”等,可見他對魯智深更敬重些。而武松則稱魯智深為“師父”,對他也相當尊重(林沖稱魯智深為“師兄”)。可見,在梁山,魯智深地位應比武松稍高,也會更受人敬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