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指點宋江招安,為何最終又辭官而去?魯智深:早看出他有問題

《水滸傳》中的朱武,是一位很反常的好漢。他本是少華山的老大,第一位出場的江湖大佬,卻偏偏非要認,剛十八九歲的史進當老大。須知朱武已經成名江湖,號稱神機軍師。

從後來,武松喊他為“哥哥”分析,當時朱武的年歲至少也已近三十歲了,如此一位有閱歷,有心機的江湖大佬,卻拜連江湖是啥模樣都不知道的,才十八九歲的史進為老大,這叫啥操作?

朱武指點宋江招安,為何最終又辭官而去?魯智深:早看出他有問題

哪料即便這樣,史進卻還是看不上他,丟下一句:“我是個清白好漢,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來點汙了?你勸我落草,再也休題。”然後尋找師父王進去了。所以才說,朱武一出場就透著一股反常的問題,若說原因,有如下三點。

其一,從最正常的角度來分析,史進武功高,家底厚,對朱武、楊春和陳達有恩。

其二,從陰暗的角度來分析,則是朱武想利用史進,推史進在前面頂雷,而他則在後面依靠自己的智謀進行操控。

朱武指點宋江招安,為何最終又辭官而去?魯智深:早看出他有問題

其三,就是從《水滸傳》的成書年代分析了。《水滸傳》是明初之時寫成的,必然帶有明朝的影子。而朱武,是暗指朱元璋。陳達是暗指徐達,楊春則是常遇春。史進,則意味著“歷史進程”。

故而,這就有了諷刺味道了,意思是說:朱洪武別看你殺戮開國元勳啥的那麼囂張,但你卻左右不了“歷史進程”。總之是這類意思吧。須知施耐庵因寫《水滸傳》曾被朱元璋打入過大牢,這點是有人考證過的。

朱武指點宋江招安,為何最終又辭官而去?魯智深:早看出他有問題

所以,這就註定了朱武這位好漢,還會一直反常下去。其中最讓人看不懂的是,朱武對待宋江招安的態度。

宋江招安遭到了武松、魯智深等不少好漢反對,雖宋江鐵了心推進,可卻一直找不到門路。哪料正在這時,一直很沉默的朱武卻突然站出來了,對宋江說:“兄長昔日打華州時,嘗與宿太尉有恩。此人是個好心的人。若得本官於天子前早晚題奏,亦是順事。”

這句話,讓宋江想起了九天玄女告訴過他的四句話: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北幽南至睦,兩處見奇功。其中,高,顯然是高俅,宿,自然就是宿太尉。宋江連忙依計而行,這才有了燕青入京,在李師師那裡面見宋徽宗,促成宋江招安成功。

朱武指點宋江招安,為何最終又辭官而去?魯智深:早看出他有問題

顯然,從朱武在關鍵時刻指點宋江招安來看,他應該是招安派,認可宋江的“招安得福貴”這個說法。

事實也似乎如此,招安後朱武輔佐盧俊義屢建奇功。以至於許多水滸迷都紛紛為他喊冤:分明朱武才是真正的軍師,吳用就是個害人精,根本不配當軍師!所以朱武理應入天罡!

朱武能否入36天罡,咱先不討論,只說朱武隨後,就又反常得讓人看不懂了。在宋江剿滅方臘後,朱武跟著回京,按理說他支持招安,如今如願以償應該“享受富貴”了吧,可哪料他卻辭官而去,跑到公孫勝那裡修道去了。

朱武指點宋江招安,為何最終又辭官而去?魯智深:早看出他有問題

朱武到底怎麼回事?可從四方面分析。

其一:從最正常的角度分析,朱武是在全梁山兄弟情義。如指點宋江招安,是認可這是梁山兄弟的出路。自己辭官而去,是他不想做官,既然全了兄弟情義,也就飄然而去了。

其二:最陰暗的角度分析,從朱武推史進為老大上就看出來,朱武是一位城府很深,奉行明哲保身的自私之人,指點宋江招安是見風使舵,保住自己利益,辭官而去是發現朝廷心懷惡意,故而連忙抽身而去。

其三: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由於朱元璋曾被元朝招安過,所以朱武同意招安,是在暗指這件事。而他辭官而去,是因朱元璋最終是皇上,哪能屈尊?乾脆修道去吧。免得作者施耐庵,再被扔入大牢去。

朱武指點宋江招安,為何最終又辭官而去?魯智深:早看出他有問題

其四:從《水滸傳》的內容上來看,魯智深是最早發現朱武有問題的好漢。在魯智深去少華山找史進一起入夥梁山時,卻發現史進被官府捉住了,而朱武卻沒有搭救的意思。當時魯智深就急眼了,對著朱武吼:“都是你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

魯智深雖表明上說朱武是慢性子,但後面這句可太狠了,直接點了,你這是想害死史進!那麼是朱武束手無策嗎?根本不是,隨後當宋江領兵來時,朱武就說了:“華州城郭廣闊,濠溝深遠,急切難打;只除非得裡應外合,方可取得。”事實也證明了,果真是如此救出的史進。

朱武指點宋江招安,為何最終又辭官而去?魯智深:早看出他有問題

這其實也就解釋了,為何朱武上了梁山後,在史進帶兵對陣芒碭山的樊瑞時,朱武身為軍師,竟然不出一條計謀,甚至連戰前的情報都不去搞。結果導致了少華山大敗,史進差點被殺。

所以,朱武的問題,應是水滸中一個比較敏感且陰暗的問題。用魯智深的話說就是“慢性子害人”,跟吳用明目張膽的害人,堪稱不分彼此!但不論怎樣,顯然結論卻有了一個,那就是:施耐庵塑造出朱武這個人物,是別有用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