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寫了什麼生活情形?

用戶4440440033409


明代徐士俊認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讚譽之高。此詞言語淺近,情調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相同節日裡的不同情思,彷彿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慼的愛情故事。 

  詞的上片是女主人公對一年前與情人約會的回憶。首先明確地交代了時間,點出了詞的題目。接著用“花市燈如晝”一句描寫了當今風光。花市,每年春天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是一種富有詩意的民間風習。花市未收,華燈已上,照耀得如同白晝一般,——這就寫出了元夜的繁華熱鬧。因為是三五之夜,此刻那徐徐升起的一輪明月,正爬上柳樹的枝頭。燈、月交輝,已經為節日增添了異彩;而在婀娜多姿的柳樹的映襯下,明月更顯得嫵媚多情,彷彿在注視著人間的一切。

  這裡寫“燈”,寫“月”,固然緊緊扣住了“元夜”的特點,但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設置背景,渲染氣氛,襯托下文將要寫到的人事的美好。這“人事”自然是指女主人公與情人的約會。你看,她止不住內心的歡悅和激動,終於道出了只屬於她與情人之間的秘密:“人約黃昏後。”有了上面的渲染和鋪墊,這約會便顯得無限甜蜜和溫馨。女主人公只用一句話輕輕點出,而把約會的具體情事推到“幕後”,不僅多少表現了少女的羞澀,令人想見她的欲言又止的情態,而且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從而表現了作者刻畫人物心理與剪裁的精湛技巧。。

  下片是女主人公直抒當前境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情緒,與上片恰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在再度點明那一特定時間後,仍從“月”與“燈”著筆,而以“依舊”二字簡而言之,只是由上文映帶,這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筆墨。但對人事的敘說有所強化:“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雖然著墨不多,卻也勾勒出了一位傷心美人的形象,讀者從她的衫袖上淚水之多(“溼”)不難看出她感傷情緒的濃重。這完全是由“不見去年人”所引起的。儘管造成這種可悲的現狀,是由於某種原因而暫時離別,還是由於外力的強制而永遠分手,我們不得而知,因而無法判定那種感傷情緒是離愁別恨,還是失戀的悲哀,不過從女主人公深切的悵惆之情中,還是感受到了她內心的極大痛苦。下片是女主人公直抒當前境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情緒,與上片恰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在再度點明那一特定時間後,仍從“月”與“燈”著筆,而以“依舊”二字簡而言之,只是由上文映帶,這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筆墨。但對人事的敘說有所強化:“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雖然著墨不多,卻也勾勒出了一位傷心美人的形象,讀者從她的衫袖上淚水之多(“溼”)不難看出她感傷情緒的濃重。這完全是由“不見去年人”所引起的。儘管造成這種可悲的現狀,是由於某種原因而暫時離別,還是由於外力的強制而永遠分手,我們不得而知,因而無法判定那種感傷情緒是離愁別恨,還是失戀的悲哀,不過從女主人公深切的悵惆之情中,還是感受到了她內心的極大痛苦。

  此詞的藝術構思近似於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迴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全詞在字句上講求勻稱一致,有意錯綜穿插,它用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在,上四句與下四句分別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強烈的對比。上下闋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時”與“今年元夜時”,第二句“花市燈如晝”與“月與燈依舊”,兩兩相對,把“元夜”“燈”作了強調;而“人約黃昏後”與“不見去年人”,則是上闋第四句與下闋第三句交叉相對,雖是重疊了“人”字,卻從參差錯落中顯示了“人”的有無、去留的天差地別及感情上由歡愉轉入憂傷的大起大落,從而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內心的起伏變化。

  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詞的語言通俗,構思巧妙,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日,重疊對應,迴旋詠歎,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風味。結尾“淚滿春衫袖”一句,則通過描寫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十分充分。全詞以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今昔對比、撫今追昔的手法,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體現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於記誦,因此流傳限廣。





芯達影視


關於宋朝, 陳寅恪這樣評論: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及於趙宋之世。

也就是說,宋朝的文化那是相當的繁榮。

先來讀一首詩:

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詩的意思是:去年元宵節的時候,花市被燈光照的如同白晝一般。我與一位佳人約好,在黃昏之後、月上柳梢頭之時來一場你儂我儂的傾訴。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我卻再也看不到去年和我約會的姑娘了,相思之淚沾溼了春衫的衣袖。

在古代,元宵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

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從《生查子·元夕》這首詩可以隱約看出來,宋朝時期,元宵燈會想必是很熱鬧的,那天“花市燈如晝”,燈火通明,簡直如白晝,一派繁華,許多人都趁著熱鬧出門賞燈遊玩,一些公子哥們或者文人雅士也會到遊船畫舫去,吟詩作對,喝酒尋歡。

當然,熱鬧可不單單隻給男人們,宋代有“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的說法,在宋代,女子並不是完全被約束在閨閣之中,她們也可以結伴夜遊,看花燈,猜燈謎等。

所以,在元宵節這一天,趁著熱鬧,一些痴情男女們便有了約會的機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古人的浪漫也是很很極致的。


壹周牧影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自古至今,愛情都是文人筆下描寫和詠歎的經典題材。

唐宋八大家的六一居士也不例外,他寫的這首《生查子·元夕》,就以盛唐京城元夜燈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對戀人慾見而未得、獨自傷懷淚目的相思之情: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 詩裡以北宋年間繁榮的京城為背景,在元宵節晚上京城舉辦元宵燈會,場景是非常的壯觀熱鬧,是當時社會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年輕人於是趁著這樣難得的機會相約會面。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中就有一段類似場景,盛明蘭在丫鬟家丁的陪伴下去遊燈會、賞花燈,偶遇國公府元若的隨從捎信,以表相思之意。花燈滿布、燈白如晝、人山人海、煞是熱鬧。

  • 這首詩與其說是一首愛情詠歎調,不如說說六一居士自己的情感寫照,睹景而生情,藉由描寫所見的戀人遭遇,來抒發自己對往昔年少輕狂的回憶。往昔如江河之水流逝不能再回來,看看自己年歲漸老,回憶之餘,難免一番嗟嘆——人生易老,歲月不歸啊!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世間人往往見到年輕戀人幸福甜蜜,卻不見彼此相思之苦。剛見面時“你濃我濃,相看兩不厭”。熱度退散後審美疲勞,缺點泛現,又變成了“相看兩相厭”,於是開始彼此傷害、鬥爭,甚至最後離棄、形同陌人。可能這也是文人與世間人一種普遍的情懷吧?


  • 柳三變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便是一語點明,世間多情,終究四散別離,一曲終了,冷落寂寥,恐怕更是令人傷懷不已。

  • 筆者後記:

六一居士作元夕,

寫景寫人寫自己;

多情自古傷別離,

勘破情關豈為易?


書香居


《生查子·元夕》寫了什麼生活情形?

《生查子·元夕》:詞作者歐陽修通過詞的上下闋,描寫了“去年”與“今年”元宵節的“觀燈鬧夜”及觀燈、賞月的生活情景;以及少年男女相約相會,後不能如願的情形。

《生查子·元夕》近千年來經久不衰,依舊充滿活力和朝氣,其原因:

①全詞采用通俗易懂、清新而又一目瞭然的語言,極易朗朗上口,易於廣泛流傳。

②詞所生動描寫的“物是人非”的情境,讓讀者感同身受,思緒萬千。

③還跟本詞中擁有的金句流傳甚廣,密不可分。

本詞的金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百讀不厭。每每讀到此句,讀者都會感受到其意境深遠;也每每被這特定的語境所打動,每次朗誦,都依然會有刷新人的耳目之感。

為進一步讓大家對詞中所描繪的上述生活情景,進一步理解,下面對《生查子·元夕》詞的相關內容作全面的闡述,以便大家更好、更全面的瞭解、把握全詩所描寫的“元夜”生活情境。

下面做全面的解析:

一、相關“元夜”解釋。

1.“元夜”,今稱元宵節,即上元節之夜(陰曆正月十五日),也叫“燈節”。

2.自唐朝以來,就有“觀燈鬧夜”的風俗。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

二、相關在“元夜”少年男女“可私會”的解析:

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這裡所謂的“金吾”:即指元宵節及元宵節前後各一日,可終夜觀燈,地方官取消夜禁(後也泛指沒有夜禁,通宵出入無阻)。

2.元宵節因不夜禁,人們可以快樂的、無拘無束的觀燈賞月;這時的少年男女同樣可藉助這個機會,在稠密的人群中,眉目傳情,或在燈光闌珊處,私密的相約相會。

三、相關全詞的作者簡況及內容解析,以便更好地瞭解《生查子·元夕》寫的生活情形。

有下列三種說法:

①南宋初曾慥所編《樂府雅詞》確認 《生查子·元夕》為歐陽修之作。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②也有認為《生查子·元夕》是朱淑真所作

朱淑真:南宋時期著名女詞人,善詩詞亦工畫,生卒年與身世一概不詳。

③也有認為《生查子·元夕》是秦觀所作

秦觀(1049年—1100年),字少遊,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軍武寧鄉左廂裡(今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少遊村)人。北宋婉約派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學者稱為淮海居士。

四、《生查子·元夕》全詞賞析:

(一)全詞內容

1.上闋:“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詞人以主人公口吻,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寫人們在“觀燈鬧夜”之時,花市燈光映照如白天;當皎皎明月掛上柳梢頭的傍晚時分,我和相愛的人兒相約,互訴衷腸。

2.下闋:今年元夜日,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杉袖。

詞人以重疊的情節與重疊的語調方式,描寫了今年“觀燈鬧夜”之時,完全和去年一樣,花市燈光依舊被映照如白天。

可就在這喜慶狂歡的日子裡,詞中主人公卻看不到自已相愛的人,憂傷之下,傷心的眼淚打溼了身上的衣服。

詞人通過“滿”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全詞藝術特色:

1.構思巧妙,饒有新意。

通過“元夜”的“觀燈鬧夜”,把少男少女們乘“取消夜禁”時,秘密相約相會,那種甜情蜜意卻溢於言表。在禁錮很言的封建時代,

少年男女借用“元夜”相約相會,讓人讀來記憶難以磨滅。

2.上闋說去年,下闋說今年;元夜、燈、月、人等字面互相關照。兩闋文意並列、重疊,並以此重疊方式運用於全詞。音節詞意循序遞進,對簡樸明義的詞句表達,頗有增強的意義。使詞句在寓意變化中,起著不斷遞進,讓人讀來蕩氣迴腸,從內中流露出不勝悽婉之情。

五、總結

《生查子·元夕》詞人以重疊的情節和重疊的詞句,反覆描寫熱鬧的“觀燈鬧夜”情景;以快樂喜慶狂歡的日子,襯托出“詞中主人”,失去相愛的人的痛苦而擾傷的生活情形。


沿流溯源


生查子·元夕

[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不僅領導北宋古文運動,在詩、詞作上也著作頗豐。這首詞通過寫一個妙齡女子去年元宵與今年元宵愛情的變故,反映了她追求戀愛自由的歡樂與悲傷。

上片寫女主人公回顧去年元宵與情人相會的美好情景。前兩句寫這個節日的熱鬧場面:去年元宵時,街市上花燈競放,亮如白晝。後兩句所述的那個夜晚與情人的相會;在黃昏夜幕降臨,明月剛剛升上柳樹的梢時兩人悄悄地相會了。相會的情景必然是美好的,使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的。

下片敘述女主人公對今年元宵“物是人非”的悲傷。前兩句寫“物是”:今年元宵時,圓月依舊皎潔,花燈依舊競放。而這“物是”,則為後兩句寫 “人非”作了鋪墊,它使女主人公觸景生情,頓感悲傷,眼淚奪眶而出。

詞作戛然而止,給人不盡的遐想和惆悵。這使我想到了一首唐詩,與此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主人公變為多情的公子: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的這首《題都城南莊》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給讀者留下了審美想象空間,使讀者回味無窮。




半支蓮6


元夕:中國最浪漫情人節

生查子·元夕

[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詩通過寫一個妙齡女子去年元宵與今年元宵愛情的變故,反映了她追求戀愛自由的歡樂與悲傷。上片寫女主人公回顧去年元宵與情人相會的美好情景,下片敘述女主人公對今年元宵“物是人非”的悲傷。”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和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給人不盡的遐想和惆悵。

同時也暗寫詩人才華橫溢不受重用, 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賞,無比惆悵之感,也就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個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覺,體現了受冷落後不肯同流合汙的高士之風。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或燈節.“正月十五燈正新,滿城燈火白如銀。”這天,焰火像是被東風吹散了的千樹繁花,紛紛落下彷彿星星如雨般墜落,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一盞盞孔明燈、絹燈、橘燈……各式各樣的燈籠,把原本寂靜的黑夜裝點得五彩斑斕,絢麗奪目。與燈籠相伴而生了猜燈謎,春宵賞燈之會,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即稱為"燈謎"。 燈謎妙趣橫生,寄寓著人們祈求平安、順遂的心願。人們賞了花燈、猜完燈謎、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滿城燈火璀璨,萬巷人頭攢動,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盪,豪華的馬車滿路飄香,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轉向西邊,一夜舞動魚燈、龍燈不停歇,笑語喧譁。這是古時人們難得的全民狂歡節日.

元宵節最有趣的是尚待閨中沒出閣的少女,平時養在深閨,囿於閨閣,禮教男女有防,戀愛婚姻都難自由。

這天她們要起個大早梳洗裝扮,身著最好的羅裙,臉上塗著淡淡的脂粉,飾著金絲掐的鬧鵝和花枝。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

當眾人都在盡情地狂歡時,在元夕這樣的良辰美景,懷著小兒女的心情“偷偷看人”。

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發現“燈火闌珊處”有個她。

華燈初上,於漫天花火之間,在那一回眸中,驚喜的遇上意中人.

熱鬧給世人,愛情給兩個人,最美好的時光定格在元宵之夜.

於千萬人之中,剛巧遇見,何其有幸,何其浪漫.正是元夕這個節日最動人之處。


雲寄錦書來


《生查子.元夕》(宋)歐陽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詩描寫的是北宋元夜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遊“燈街花市”的熱鬧場景。

黃昏後,月亮升起來了,明亮又好看,好像就掛在柳梢上;花市彩燈、熙熙攘攘的人流,好不熱鬧。熱戀中的青年男女相約遊花市逛燈街,好不幸福!

當然了這是這首詩中的主人公對去年元宵節甜蜜的回憶了。

今年的元宵節,主人公身邊沒有戀人的陪伴,頓覺淒涼。月亮亦然好看,花市彩燈照舊耀眼,身邊人來人往,但物是人非呀,沒有了愛人的陪伴,元宵節,使主人公倍感孤獨寂寞肝腸寸斷,再也見不到心愛的人了,錯過了一季就錯過了一生,他(她)傷心的淚兒溼了衫袖!



等待日出的麋鹿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句很早就耳熟能詳,下邊是全文噢。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兩句溫柔浪漫至極,濃情蜜意,下一句筆鋒微轉,“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今年花燈依舊,可是去年身邊人不見蹤跡,觸景生情心中難過眼中有淚。就像“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物是人非,滄桑變化,無奈的只能淚溼衣衫。

愛情中的人相信天長地久,所謂的永遠也是極為簡單的事。月亮不知何時悄然趴在柳樹肩頭,一起見證了這對戀人的海誓山盟。

有時候美的像一場夢,只是這美夢醒的太快,讓人猝不及防。甜蜜的滋味,此刻也化為心痛與幻影。

《生查子•元夕》這一首元宵節相會的詩詞很有名氣,通宵歌舞,這樣的夜晚,格外珍貴,當然,這首詞的作者,有爭議,有說是歐陽修,也有說是才女朱淑貞的,不過她的生平無法考證,只知她天資聰穎,飽讀書詩之女。






西洲我意


主要描寫: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的時候在花市觀賞花燈的盛況。燈火輝煌,處處張燈結綵、歌舞歡騰,去年元宵佳節青年男女互訴相思,今年卻難慰相思之苦。

歐陽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在散文創作上頗有成就。是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詞意是: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與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 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該詞“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蜜意溢於言表,同時也以特定的環境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元宵節,又稱燈節和上元節,在唐代就已成為情人節,是男女青年約會的日子。眾所周知,在封建社會,女人、特別是大戶人家的女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進的,但元宵節有個“躲燈”的習俗,不僅新過門的媳婦出外去躲燈,女孩子們也都可以出去看燈和嬉戲,這就給女孩子提供了和心儀的人約會的機會,時間當然是在晚上,月亮升上樹梢的時候。詩人不說樹梢而說柳梢是有寓意的,要取柳的“留”的諧音,企盼和約會的人多呆一會兒。


顏小町一美社


《生查子·元夕》是古代的一首情詩,描寫了戀人的心路歷程,充滿了對相遇相愛的美好追憶,以及“思君不見君”的惆悵心情。

原詩如下:

生查子·元夕

[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翻成現代的白話文,大概意思是:

還記得去年的元宵節

燈火輝煌 人頭攢動

你一襲白衣勝雪

我的目光被你吸引

繁華的街景和美麗的花燈

全都失卻了顏色

我們相約在那靜靜的河邊 小橋上

月兒升起 樹影婆娑

你的呢喃比那風兒還要輕柔

你的柔情比那春天的氣息更讓人沉醉

匆匆一年 又是元宵佳節

還是這樣的時刻

還是這樣的場景

還是這樣的地方

還是這樣的月色

我所愛的 你卻不在我身邊

陪伴我的 只有月下自己的影子

你到底在哪裡 我不停的呼喚

不知不覺間 淚已成行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山水之間也”。塗鴉之作,貽笑大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