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身世之謎(五)鄭和下西洋

鄭和,回族,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雲南昆陽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於明洪武四年出生於回族家庭,自幼受到伊斯蘭教的薰陶,篤信伊斯蘭教,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往的一位傑出人物,是中國和世界航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被國際上公認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鄭和下西洋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範圍之廣都是空前的,他不僅在航海活動上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元璋身世之謎(五)鄭和下西洋


公元1433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到印度的古裡時又派遣使節,由鄭和的副帥洪保帶隊前往麥加(鄭和本人在此期間去世,沒能去麥加)。在《星槎勝覽》一書裡有在麥加所見所聞的詳細記錄。使節贈送了明朝政府的禮物,朝拜了麥加天房,後來他們又西行百里到麥地那訪問。

麥加,全稱麥加-穆卡垃瑪,意為"榮譽的麥加"。麥加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非穆斯林不得進入。

朱元璋身世之謎(五)鄭和下西洋


那麼明朝為什麼會派使者前往麥加朝拜呢?

鄭和七下南洋途中,在東南亞傳播伊斯蘭教,東南亞本來是佛教為主的,但因為明朝而變成了今天的伊斯蘭教基地,在世界人口中信徒人數最多。試問?明朝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如果沒有皇帝的批准,鄭和敢在東南亞傳播伊斯蘭教嗎?那明朝的皇帝為什麼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去為伊斯蘭建立一個龐大的基地呢?

朱元璋身世之謎(五)鄭和下西洋


波斯旅行家賽義德-阿里-阿克巴爾-哈塔伊或許能告訴我們答案!他於1500年遊歷中國,於1516年在當時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用波斯語寫成《中國紀行》一書。該書全面介紹了當時中國社會各方面的狀況。作者以較多的篇幅著重介紹了明朝王室與伊斯蘭教的關係,其中寫到:"宮廷內有皇帝專用的清真寺,有宣禮員,每週主麻日到清真寺做聚禮,從皇帝的行為上看,他已信奉伊斯蘭教了,然而由於害怕喪失權力,他不能對外公開宣佈。”

那麼朱元璋到底是不是漢族人呢?為什麼長著一張西亞人面孔?他的原配夫人馬皇后為什麼是回民?如果是漢族人為什麼會出生在一個回民的集聚區?民間為什麼有"十回保一朱"的說法?朱元璋出家的寺院到底屬於佛家還是清真寺?種種跡象為我們透露出了怎樣的歷史秘密?請關注"天下妖言"。"天下妖言"將持續為你揭開《朱元璋身世之謎》的神秘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